原創 千尋麻麻 東西兒童教育 2024-02-05
大家好,我是千媽。
今天想分享幾本超適合春節假期讀的書,這也是我自己的一個習慣,每次放長假,都會準備幾本新的書來看,這些年更是了,對無效社交越來越厭煩,覺得與其把生命浪費在低價值的虛與委蛇上,還不如認認真真讀幾本書滋養自己。
這4本書是我新近讀過感覺很絕很值得推薦的,希望你們也喜歡。
第一本是占士.克利爾的 【掌控習慣】。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占士.克利爾
光看書名,感覺是那種擺在書店成功學區域,我逛一年都不會想去翻一下的類別。
但其實讀完發現一點也不雞湯,講得特別科學實用,讀起來又很順溜,完全沒有功能書常見的晦澀感,清晰,廢話很少,然後又給到很多好的方法,讓你在閱讀的時候產生強烈的嘗試激情。
概括說,這本書是告訴我們如何改掉壞習慣和養成好習慣。
我覺得它很厲害的地方是讓我第一次形成了一個新的對於「習慣」的概念:
習慣的存在對人類的生存非常有用處,因為習慣是一種我們已知的,對於某一種特定情況的一種解決方式。
這個概念意味著一旦出現某種特定情況,可以運用習慣來解決,這時候大腦會自動駕駛,非常節省能耗。
也正是這個特點給習慣帶來了兩面性,如果是個壞習慣,你會很難覺察,但如果是一個好習慣,就會讓你如虎添翼,處理特定情況的效能比直線提升。
這本書在剛開始的時候就告訴你,習慣是由4個元素組成的一個閉環:
cue(環境提示)
craving(行為渴求)
response(行動回應)
reward(即時獎勵)
舉個例子,你在街角看到一個星巴克,你看到它,這是一個cue,接著你產生了一種 craving,就是我想喝一杯熱拿鐵,然後你的response就是你進去買了,最後你喝了第一口拿鐵,獲得了一種reward,好爽,這個reward就會給你的記憶加強,讓你的大腦知道你下次看到星巴克的時候,還要再走進去買一杯拿鐵,它就形成了一個閉環。
這是個比較中性的習慣。
如果是不好的習慣,比如,之前我總是習慣在睡前吃點小零食,讀完這本書後,我頓時明白了,我那個cue就是在晚上工作特別累的時候,我的craving是想要得到放松的感覺。
當我有所覺察,我改掉它的方式就是一旦工作完成,就去浴缸泡個熱水澡或者給自己泡杯熱茶,滿足那個craving之後,我就沒那麽想吃零食了。
對,就是這麽簡單,沒花太多時間,我就徹底戒掉了睡前吃零食的壞習慣,體重也隨之減輕很多,加上今年開始學習舞蹈,體型得到了很大改觀,這都是改掉壞習慣為我帶來的切實好處。
另外再舉一個建立新的好習慣的例子。
書裏說,當你想要養成一個好習慣,你可以試著把它放進舊習慣的迴圈裏,這點也蠻有意思。
比如我想要養成睡前看看書的習慣,就把書放在床頭非常容易拿到的地方。不管白天我做什麽,晚上一定要上床睡覺,一旦上床,我就會看到床頭的書,就會想起來要翻一翻。
不用給自己規劃一定要看多少頁,這樣心態上更放松,有時看兩三頁就睡了,有時興起我就會看得多一些。
總之,類似的案例和方法書裏非常之多,而且每一個都有科學支撐,大家可以自己去看去嘗試。
如果你想在新的一年有一些變化,比如停止一些壞的習慣,培養一些好的習慣,正好就可以用上。
第二本是一本好看的小說,名字叫 【成年人的謊言生活】 。
▲
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
作者:埃萊娜.費蘭特
作者埃萊娜非常厲害,文筆老辣,大家熟悉的【拿坡里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系列就出自她手。
【成年人的謊言生活】是她作品裏比較短的中篇,我覺得七天假期看正合適,旅行途中在動車和飛機上看看也很適合。
它最爽的地方就是節奏把握超級好,讀這本書我竟然讀出了看【老友記】的感覺,每個場景切換很快,但在這個場景切換前最後那幾句它就能戳中你,讓你忍不住繼續看下去。
包含元素也很多,愛情、忠誠、原生家庭、女性視角和女性成長等等,主人公喬瓦娜還沒有成年,講的基本上就是她從小到青春期的故事,剛開始你會覺得女主非常尖銳,甚至是狠毒,因為她對別人的評價都是字字誅心、直抵本質那種,讓你忍不住懷疑是不是天蠍本蠍,因為我家也有只小蠍子,對這個毒舌程度我還是頗有了解的。
但讀到後面,你慢慢會想知道喬瓦娜是怎麽看的,因為她的看法的確很有洞察力,大多數時候也是對的。
再到後面,她變得非常人間清醒,同時又能對他人充滿同情,羞恥、撕裂、憤怒、欲望、顛覆直至突破自我,喬瓦娜最終以果決利落的方式和過去完成告別,並以獨一無二的方式進入了成年。
看到這裏,你就會喜歡上這位主人公。
第三本是 【熱鍋上的家庭】 。
▲
出版社:北京聯合出版有限公司
作者:奧古斯都.納皮爾 卡爾.惠特克
我一直覺得,春節是一個非常好觀察自己原生家庭的機會。
你可以從家人身上發現一些共性,比如,看見你的父母是怎樣和他們的父母相處,又是怎樣把一些相處時的習慣,復制到跟你的相處身上。
這本書比較特別的點是, 它是一個真實的家庭接受治療的故事。
一個作者是美國臨床心理學博士奧古斯都·納皮爾,另一個作者是卡爾·惠特克。納皮爾是惠特克的學生,譯者李瑞玲也是台灣大學的臨床心理學博士,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這本書的專業性。
對普通大眾來說可以當作小說閱讀,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可以當作家庭治療案例研讀,而且值得反復研讀。
家庭治療可能對很多人來說是個陌生領域,它和我們平時熟悉的一對一心理咨詢不一樣,是以一個家庭作為咨詢單位。
內容裏還有一點比較顛覆人的認知,就是作者認為家庭不是一個一個個體組合成的集體,而是一個有機體,是一個生態系,每個人之間的互動關系是維持在一種平衡裏面的。
當你去閱讀那些故事和故事裏的細節,你就能理解具體是怎樣一種平衡,什麽時候平衡可能被打破,平衡被打破的時候,矛盾、沖突就會發生,而什麽狀況下平衡又可以重新恢復。
過程中,你也能體會到原生家庭帶給人的影響是什麽,可以折射到自己身上,去觀照自己的一些性格和行為模式。
最後推薦一本很有意思的小書: 【親子依戀遊戲】 。
▲
出版社:杭州出版社
作者:阿萊莎.蘇爾泰
它的廣告詞是「幫助你在無需懲罰或獎勵的前提下,解決0-12歲孩子的管教問題。」
是不是聽起來很有噱頭?
但你讀完會發現它真的沒有在吹牛。
可以說, 這是我第一次讀到的一本基本沒人讀但又覺得很不錯的書。
作者Aletha Solter是國際公認的依戀關系、創傷以及非懲罰性管教領域的專家,他將透過理解並處理導致兒童問題行為的潛在情緒,對引起親子間常見沖突的原因進行了深入探究。
如果你的小孩不太聽話,或者你想幫他養成什麽規矩、習慣之類的,非常推薦試試這種遊戲的、革命性的育兒方式。
它能教你如何獲得跟孩子的合作,避免權力爭奪,解決家庭作業、按時就寢、戒掉電子產品等等常見的家庭沖突難題,也能加強你和孩子之間的情感聯結,給全家帶來其樂融融的氛圍。
我自己也有實驗過,用書裏推薦的遊戲去管教一下小孩。
不過更多是出於閱讀後的好奇心,因為我們家權力爭奪比較少,我自己性格是那種包容度比較高的,小朋友性格相對有主見,剛好互補。但我內在框架還是比較強,典型的外柔內剛,外表看起來好說話,裏面還是有自己堅定的線。就是我可以把權力讓渡給你,但你一旦過分,過了線,就會被「溫柔」反制。
透過閱讀這本書,你會發現權力鬥爭是最常見的育兒陷阱,大部份親子沖突都源自於此。
家長總是下意識命令孩子,希望孩子服從於命令,而不是努力將彼此關系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
但其實避開權力鬥爭,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和自律,因為一個有安全感和接納感的環境,能減少孩子的恐懼和焦慮,幫助孩子從對抗模式進入到更為良性的建設模式。
讀的過程中,我也對孩子的很多行為產生了共鳴,有一種特別的感受就是: 養育孩子後,我們對生命的理解其實是在不斷加深的,因為成為了一個生命成長的旁觀者,也是一個生命衰老的親歷者。
EASTWEST
節前的最後一篇推書文就要畫上句號了~
平時姐妹們可能忙於工作、帶娃,假期記得偶爾抽點時間給自己獨處,看看書。
我把這個稱為 「必要的輸入時間」 。
不論工作還是帶娃,其本質都是輸出,輸出我們的時間、心力,去承擔一些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
但長期只輸出不輸入,人就會失衡。
適時從「某某媽媽」的標簽中抽離出來,為自己註入能量,才能由內而外脫胎換骨,更好地輸出。
最後,祝大家過一個快樂祥和年,年後我們再一起讀書。:)
文章封面: 伊娃格林電影截圖
文章配圖: 采集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