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女兒高度近視不能「雞」,通識教育撫平了我的「內卷」焦慮

2024-02-29育兒

我被逼著做減法

我的大女兒因為家族遺傳基因問題,4歲時就檢查出了高度近視。我和老公的家族有3位長輩在沒上過幾年學的年代裏,近視1500度以上,有一位戴著2000度的眼鏡矯正視力也只有0.3。好在我女兒的視力在幹預下提升很多,未來只需控制近視度數,不會影響正常生活。

從她檢查出近視,我就沒打算讓她上任何課外輔導,也不會讓她大量刷題、寫作業,課外班有3個,她熱愛的畫畫課,兩個以強身健體為目標的運動類興趣班。

我女兒有大把的空閑時間,她最喜歡的兩件事偏偏是讀書和畫畫,我只能不斷打斷她,給她限制時間。放學不許回家,必須在戶外玩。周末她看書我會把她拉到戶外,讓她一整個下午玩什麽都行,就是不能看書和畫畫。別的孩子在忙著提高成績,發展才藝,她的首要目標是控制住近視度數,作業最好沒有。

放學玩到學校沒人

當孩子的健康出了問題,父母就會被逼著做減法, 不再全都要,轉身去思考教育帶給孩子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麽,這樣的能力一定要透過滿滿的輔導班和大量的課業壓力獲得嗎? 我是從應試教育裏突出重圍的媽媽,我也只走過這一條路,但是我很期待有別的可能性來拯救我女兒的眼睛。

所以我對各類反傳統的 創新教育 都很關註,也一直在尋找適合我女兒的「護眼」課程——用眼少,但能帶給孩子重要的能力。我開通了幾個學齡前兒童的優質音訊,因為不用眼,還能滿足她對故事和知識的渴望。我就是這樣遇到的童行書院。

遇見童行的通識教育

我幾年前在一個平台上訂閱了櫻桃艦長的【讓孩子愛上思考的100堂深度閱讀課】,孩子來來回回聽了三四遍。 我覺得這100堂課背後的團隊很了解孩子,也很懂得什麽對孩子是重要的 ,於是便找到了童行書院,發現原來孩子聽的是童行書院通識啟蒙課的一部份。

為了了解通識教育,我聽了景芳老師的通識音訊課,還看了幾十期「景芳時空」對談。 我漸漸意識到教育帶給孩子最重要的不是知識、學歷,而是思考方法和價值判斷。童行的教育理念也是倡導不焦慮,不內卷。 帶著對童行教育理念的認同,我打算讓女兒 嘗試一下童行的通識啟蒙課 。

和我給孩子聽的其他知識類音訊相比,童行的通識啟蒙課程不只是傳播知識,而是以培養孩子提出問題和思考的能力為目標。 尤其在chatGPT釋出之後, 我覺得通識教育更像是一種應對未來的教育探索。

上學出門前和自己的畫合個影

大語言模型正在讓知識獲取變得越來越容易, 和記住大量知識相比,善用工具精準高效地獲取知識更重要 。在未來與AI的競爭與合作中, 一定是具有創造力、能進行深度和宏觀思考的人更有優勢,通識教育正好可以幫助孩子發展思考能力 。我曾經接受的教育方式不再能培養出滿足未來社會需求的人才,我也相信未來的教育方式和內容要經歷大的變革。為了保證本文主題不太分散,具體原因我不詳述了,連續使用兩周任何一個大語言模型,一定會有更直觀的感受。

當我認清這一點,我對女兒眼睛中了「基因彩票」也釋然了。要不是孩子眼睛的問題,我很可能會慣性地把我的經驗套到她身上。

我和女兒的【時空之旅】

我女兒正在學通識啟蒙課程的【時空之旅】,它從世界的起源開始發問,到人類如何出現,又如何構建了人類文明,再到自然和人類文明如何演化,未來又將走向何處, 課程以時間跨度為經,以事物發展的內在邏輯為緯 ,將人文、藝術、社會、科學知識組織在一起,這樣的結構有助於引導孩子用整體的宏觀視野看待我們的世界和文明,以及由此誕生的無數知識。

每節課一個主題,不斷提出問題,不斷穿梭時空,回到過去探尋答案,最後落在和人類、和我的關系上。課後有思維方法總結和練習,因為我帶孩子學習通識課程的主要目的是幫她習得思考方法和價值觀,我們就把課後主題討論的重點放在了這部份。

學完機器主題課後自己設計的自制披薩機器人,還帶有音樂播放、送餐和洗碗功能

為了幫她找到最好的學習狀態,我一邊觀察孩子學習時的情緒和表現,一邊不斷做調整,漸漸摸索出了 一套適合我們的方法 ,主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不對知識點記憶做要求,課後鼓勵她提出相關問題。

最開始我希望孩子能多記住一些東西,兩節課後我發現有少量的內容會超出孩子理解力,這種要求本身也會打擊孩子的學習興趣,就放棄了,便和孩子說理解她能理解的就夠了,有感興趣的就問,不用刻意背什麽。

課後討論時,我會讓孩子先說說關於這個主題她學到了什麽,還記不記得討論了哪幾個問題,她有新的問題嗎,這可以幫我了解她理解到什麽程度。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孩子很容易說出一堆零散的知識點,卻提不出相應的問題。 這也說明被動掌握知識是相對容易的,但提出問題才能把零散的知識關聯起來或發現其中的結構,這是更高效的學習方式。

為了幫她練習提問,創造故事情節進行角色扮演是我們常用的方法 ,這種代入孩子很喜歡,也很有效。比如看完【萬物的構成】那節,孩子說她不理解」萬物的構成「問題的由來和回答。我讓她把自己想象成原始人,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看到植物從土裏長出來,他們獲得了食物,看到魚兒在水裏,抓也抓不完,你會好奇什麽?她說會想這些東西是從哪來的,難道是土和水變的?在情境裏她一下子就體會到了。

學了十幾節課後,她 恍然大悟 :」媽媽,我發現每節課都要問什麽的起源,把它們放在一起就是世界的起源了。「我很驚喜她看出了課程設計的內在結構,這是一種比掌握具體知識更重要的能力, 發現知識之間的關聯和結構就不易迷失在知識的海洋中 。

隨著課程的進行,我們一起總結課程中出現的共性問題,我說這是提問的」套路「,包括who, when, why, what, where, how, how much, 還有時間的維度,過去是什麽樣,現在是什麽樣,為什麽會這樣變化。因為有課程做支撐,這些提問的方法對孩子來說都是她使用過的,一點也不抽象。我鼓勵她多觀察身邊的事物,試試這樣提出問題。她說她的畫畫能力過去和現在也是變化的,現在畫得比以前好,因為她每天都畫,還不斷嘗試,所以進步了,說完她自己也挺開心的。

課後根據提出的問題創作的小漫畫

二. 小手動起來,讓孩子親身體驗思考的方法。

剛開始上這門課時我就告訴她這是一門很有趣的課,不僅可以聽故事、學知識,還會送你一個」思考工具箱「,每節課都會送給你一個思考的小工具,你要記得把它們放進你的小箱子,以後有問題就可以把他們拿出來試一試,還能讓你變聰明呢。

對孩子來說,」推理猜想、歸納總結」等思考方法聽起來是抽象,但若能讓孩子在故事中或動手體會,他們會很容易感知到。因為 孩子抽象思維能力較弱,他們主要靠身體的感知來學習 。教研老師為每個思維模型都提供了一個練習場景真的是 非常用心 。我女兒說她最喜歡做思維練習和課程中涉及的實驗,只要她說做,我一定全力打下手。

我們做阿基米德的排水實驗時,得先找到兩個材質相同、質素相同的東西,我們稱了一堆玩具,都沒有找到一樣重的,孩子很沮喪:「我覺得我永遠也找不到兩個一樣重的東西了,我不想做了。」我說:「你覺得阿基米德做實驗時就正好有兩塊一樣重的金子在等著他嗎?」她明白我的意思,最終我們磕磕絆絆完成了實驗。

我們跟著課程做了松果閉合實驗、不同材質導熱實驗、觀察小狗鼻子幹濕,如果家庭環境不允許,就發揮她愛畫畫的特長,她很喜歡在紙上用畫畫模擬實驗,這是我們自創的紙上遊戲。我們在紙上模擬海爾蒙特的柳樹實驗和蓋侖血液迴圈理論的謬誤、王國的起源、城邦的構成、軍隊的建立和戰爭。動手時一定會遇到問題,但它們都成了孩子的學習機會。

課後在紙上模擬軍隊的建立和戰爭,簡陋的火柴小人是媽媽畫的

在動手過程中, 孩子不僅體驗到了科學家的工作和思考過程,知道科學家也會犯錯 ,還體會到克服條件限制,創造出實驗需要的環境和工具也是他們工作的一部份,這一部份只有實際動手做才會遇到。有一天女兒和我說:「媽媽,我發現看影片裏的實驗和自己動手做感覺是不一樣的。」她還特意和我分享了她們教室裏貼的「We learn more from mistake than success .",她說她怎麽在教室裏快一年了才看到這句話。 其實是她體會到,所以才看到了。

三. 尊重並接納孩子的思考和回答,放下對孩子表現的預期。

最開始幾節的課後交流並不順利,我總希望孩子能說出某個答案。所以無論我表現得如何耐心,她還是可以感受到那股隱形壓力。 這樣的討論氣氛緊張,孩子興趣越來越少。 我意識到問題在我,8歲孩子(實際:六六剛學的時候是7歲)的想法天馬行空是正常的,我按照成人的邏輯能力要求她,不僅是在磨滅她的天性,也是在「降維打擊」。

最開始需要刻意練習接納,我會提醒自己「我不是在給女兒上課,也不是要透過她的回答測試她有聰明,我只是想讓她覺得我們討論的話題很有趣,讓她覺得她的所有思考都很棒,很有價值。」知易行難,我不可能一下子做到不去評判她,於是我決定先改變說話的套路。

我給自己制定了幾個預設回答。如果她的回答不合邏輯,我會說「你的想法很有趣,我怎麽沒想到。」如果我有靈感,也會和她天馬行空亂說一通。如果她給我只言片語,我會極力肯定她的思考並給她更多提示。如果她對某個問題沒有頭緒,說」不知道「,我會說」這個問題是有點復雜,但我看到你有認真想了,沒有放棄,已經很棒了。「語言的改變開啟了我和她之間的良性迴圈。

城市主題課後,邊畫邊解釋城邦如何演化為城市

經過一段時間, 我女兒感受到我不再評判她,而是真正在乎她的想法,她也越來越積極地思考和表達 ,現在我很少聽她說」不知道「。 我們的主題討論從氣氛緊張的5分鐘變成了四五十分鐘的談天說地 。 有時來了靈感,她提筆就邊說邊給我畫一個主題小故事。

現在我女兒依然會有很多天馬行空,不合邏輯的想法,但我知道那就是一個8歲孩子對世界的認知,可能幼稚,不科學,但都來自她的內心,是非常真實,非常寶貴的,我對她的接納和尊重也越來越發自真心。

四.開放式問題不要受課程觀點的限制,將知識和過往經歷聯系起來,鼓勵孩子探索自己的答案。

我女兒的記憶力還不錯,她總能記住幾句課程中的高階表述給我個小驚喜。記憶力好是優勢,但我不希望她記憶她不理解的東西,然後以為自己懂了。所以在涉及開放式問題時,我很警惕她直接給我背兩句台詞,背答案會滋生思考惰性。我反復和她說那是櫻桃艦長的看法,你可以贊同,也可以反對,這些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更沒有對錯,六六可以找一找自己的答案。

為了幫她找到自己的答案,我會幫她回憶生活中的觀察、過去的經歷,讀過的書,別人的或她自己創造的故事,在熟悉的場景中孩子很容易找到知識和自己的關系,形成自己的答案。比如我們在討論繪畫、文字、雕塑、樂器等她熟悉的主題時,她就有很多話說,也能結合自身經歷總結出這些藝術形式都可以用來表達人們的觀點和感受,這個答案是她從畫畫、捏陶泥的經歷中感受並提取的,是她自己的答案, 當她悟到就永遠屬於她,不需要記憶。

和諧之美主題課後,她畫畫表達對不和諧的感受

遇到她不熟悉的內容,一是類比她熟悉的東西幫她理解,二是用前面提過的創造情境,角色扮演體會或和她分享我的相關經歷和感受。孩子很喜歡聽媽媽過去的故事,然後問一堆問題,這也能幫她回憶起自己類似的感受,討論也就進行下去了。

比如孩子對」圖騰、凝聚力「很陌生,我就讓她想想代表她學校的顏色、學校的吉祥物,大家一起唱校歌時有什麽感受,在她回顧自己經歷的同時,也建立了對」圖騰、凝聚力「的直觀感受。在討論什麽人可以和她成為朋友時,開始她思路沒開啟,我分享了我上學時不愉快的經歷,她找到了共鳴,向我吐露了一些她在學校的事,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通識課程帶給我和孩子的變化

思維方式和價值觀的前進演化是個緩慢的過程。 如果抱著「測試孩子」的心態多半會失望,短時間內看不到效果,或者覺得孩子時靈時不靈,也很難堅持下去。 我現在非常享受和孩子聊天的過程,每次課後討論我都能感受到一種親密關系在我們之間流淌。 她會時不時向我吐露一些內心的小秘密,我也很期待主題討論她講的故事或者畫的畫,她以故事和畫畫作為知識的創造性輸出是我沒想到的。

學習了半年的【時空之旅】並不足以讓她考試成績更好,也沒有讓她博學多才,但從一些瞬間我知道我們的【時空之旅】 正在從我意想不到的地方改變著她 。

她會在我休息時用4種方法計算12+15,然後拿給我看:「媽媽,我想出了不同的計算方法,這樣我計算時就能快速想到方法,算的更快。結果不是最重要的,方法才重要,是不是?」我當然希望她能算的又快又準,但看到她能自己反思不足並總結找方法,在那一頁寫滿數碼,畫滿圖示的紙面前,我覺得計算速度沒那麽重要了。

她現在時不時就有一些生活中的小發現。比如一次洗簌時,她看到水滴在瓷磚縫裏,小縫顏色就變深了,便做了一些觀察和實驗找原因。 這些變化讓我看到孩子對生活的觀察和獨立思考能力真的可以培養。

我們觀察了幾天小狗鼻子的幹濕,她總結完「小狗醒著的時候鼻子多數是濕的,睡覺時是幹的」後,特意交代我:「媽媽,你在家要繼續觀察。我們才觀察了4天,也許它不對。」她已經學會了質疑觀察結果,還有了「樣本量少,結果不可靠」的意識。

在討論完秦始皇修長城的功過後,她說沒有人一直正確,不會犯錯,又從正反兩個方面討論了她和好朋友的關系,和我分享她對自己上課走神的反思和對策。在這些課後討論中,我的一大收獲就是了解了很多她在學校的經歷和感受。

她現在會更細致地觀察、思考,開始從不同角度看待事情,還不像以前怕犯錯了,能自我反思,更好地處理外界評價、沖突和負面情緒。 這些她「開悟」的時刻比她做出很難的數學題還讓我開心,因為我覺得這些能力和人生的幸福感相關,比學術成績重要的多。

真實之美主題課後,為自己和姥姥、姥爺畫的肖像

到了文章的最後,本應昇華一下主題,給通識教育一個美好的暢想,但是我想了好幾天最終覺得我沒有資格,畢竟才學了半年,教育本來就是腳踏實地的事,昇華就算了。而且寫作的第一原則就是要真誠。最後說一說我現在心態的變化吧。

我這個接受應試教育的媽媽的確在這種高壓教育模式下習得了學習能力,也學會了越挫越勇。我的「內卷」焦慮也在於此,害怕如果她不經歷我當年的錘煉,就會像溫室的花朵,不知道奮發向上,也不知如何努力。

陪孩子學了半年通識啟蒙後,我開始相信不給孩子安排滿滿的日程和大量的習題,孩子也能找到向上的力量。 和孩子課後討論時,我時常會覺得她的精神世界越來越飽滿充盈,我堅信她現在習得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在未來不僅會影響她的學業,更會影響她面對人生抉擇和挫折的方式。

這也讓我對「內卷」的焦慮日漸減弱。也許她以後做不出很難的題目,不能獲得優秀的競賽成績,沒有漂亮的學歷, 但如果她能找到自己的熱愛,讓生命不斷生長,成為一個 完整 的自己,也可以是 幸福 的一生。

謝謝六六媽媽帶來的分享,相信看到這裏的讀者們一定有被最後那句話話感動,這何嘗不是我們每一位父母的初心和心願。的確當下無論父母還是孩子都面臨太多的環境壓力,我們在壓力中負重前行,必有所妥協,但時代也在要求我們「改變」,AI等技術的創新一直在向我們釋放訊號,有能力和勇氣做出改變的一定先來自成年人我們自己,希望有更多的家長能關註「創新教育」,未來屬於有創新力的一代。

「迎接新學期,做出新改變」 ,童行如期開展了 「迎新知夢啟航」 的促銷活動(至2月29日),除了課程價格優惠還有很多圖書等專享贈禮, 和課程很適配,歡迎所有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的孩子和家長們,也邀請同學朋友一起來童行,揚帆起航~ 」

開學季贈品「快覽:

作者 | 正負A

前圖書編輯現全職媽媽

愛閱讀和寫作

幸福的普通人一枚

家庭美育踐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