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若想娃順利適應幼稚園?這些準備再不做就晚了,準小班家長請收藏

2024-08-08育兒

還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到了今年的「入園季」,很多「準小班」家長,也慢慢的焦慮了起來。

比如,我同事小李,近日午休息時間,總會不自覺的跟我們聊起她對即將入園兒子的焦慮:擔心他不能適應幼稚園的新環境,害怕他在幼稚園交不到朋友,甚至被其他小朋友欺負……

希望從我們這些過來家長身上,學到一些實用的建議和經驗,讓自己心裏多幾分踏實。

確實,作為曾經的新手父母,我也跟小李一樣有過同樣的焦慮和擔憂,並且時至今日還對那段「分離焦慮期」記憶猶新。

記得女兒入園第一天,我送她的時候,她扒著我的脖子死活不撒手,我好不容易把她的手弄撒開,她又哭著跑過來抱住我的腿,嘴裏一直喊著「媽媽別走,媽媽別走」。

老師看我不忍心,幾個踏步就把女兒抱到園裏去了,留下還沒反應過來的我,各種擔心,半個小時都沒敢離開幼稚園門口。

那天,我一上午都無心工作,心裏不自覺的總想女兒,怕她在園裏吃不飽、尿褲子、被欺負、一直哭……

直到下午去接她,懸了一天的心,才算落了地。關鍵是女兒剛上幼稚園那一個星期,我都沈浸在這種心情中,尤其是女兒在幼稚園稍微有點不順,比如沒吃好飯,尿褲子了,做遊戲不合群了等情況時,這種焦慮的情緒都會加倍放大。

所以,對於同事小李的心情,我非常能理解。於是,今天禾媽就給各位家有3歲小娃的家長們準備了一份「入園技能指導手冊」,希望各位父母趁開學前這段時間,趕緊補一補。

01 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家有幼稚園孩子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的煩惱,那就是孩子不願意在幼稚園拉粑粑。

說實話,禾禾上了3年幼稚園,在幼稚園拉大便的次數也非常有限,為什麽呢?跟女兒交流後,我發現不會利索的穿脫褲子、擦屁屁是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

所以,作為準小班家長,一定要利用開學前這段時間,好好幫助孩子提升下各項基本生活自理能力。

第一,鍛煉孩子可以獨立吃飯、喝粥,不需要大人餵食的能力。

比如,可以自己拿著不帶吸管的水杯喝水,不會滴的衣服上到處都是,可以用勺子挖菜或者粥湯,並順利的遞到嘴裏,不會灑出太多的食物。

第二,鍛煉孩子可以獨立的穿脫簡單的衣服,不需要大人幫忙的能力。

比如,會拉拉鏈,能分清衣服的前後、裏外面,襪子的正反面、前後面,會穿魔術貼、一腳蹬的鞋子,會脫外套、褲子、襪子。

第三,鍛煉孩子可以自己大小便,並在便後進行簡單的清潔的能力。

比如,知道大小便的時候要脫褲子,並且能順利的脫下來,提上去,並能在便後進行簡單的清潔,比如擦屁股。

就算擦不幹凈也沒多大的關系,但一定要讓孩子有這個意識,知道便後要去擦屁股,不要拉完粑粑提起褲子就走。

02 基本的語言表達能力

女兒上幼稚園的時候,有一次開家長會,老師提到班裏一個叫「嘉嘉」的男孩,說他表達能力比較差,在幼稚園很多活動中都不能很好的參加和享受,也影響了他與其他小朋友的交流跟互動。

比如,有一次幼稚園組織戶外活動,他很想參加某個遊戲專案,卻因為表達不清,被老師誤解為不想參加,只能在一旁失落看著,心裏特別難受。

所以,作為父母,我們若想孩子盡快適應幼稚園環境,在幼稚園過得快樂,就必須抓住這僅有的時間,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第一,保證孩子可以用簡單的語言清晰的表達自己的需求。

比如,餓了渴了的時候會說「我餓了」「我想喝水」,想尿尿或者大便的時候,會說「我要上廁所」等等。

第二,保證孩子能夠聽懂並理解老師的常見指令和語言。

比如當老師說「請坐下」「排好隊」「把玩具收起來」等指令時,能聽懂並能按照要求做。

第三,保證孩子可以簡單的講述自己經歷的事情。

比如,在幼稚園和小朋友一起玩搭積木玩的很開心,回家後可以向爸爸媽媽講述搭積木的過程,比如說「今天我在幼稚園與誰誰誰一起搭了一個高高的城堡,可漂亮啦」 。

03 基本的社交能力

幼稚園就是一個小社會。

想象一下,孩子進入幼稚園這個小社會,如果不具備基本的社交能力,就像不具備武器上戰場的士兵。別的小朋友一起玩耍、交談、分享玩具的時候,他只能站在一旁眼巴巴的看著,多可憐啊。

所以,作為家長,我們必須要抓住這段時間,給孩子穿上社交技能這件「保護衣」,才能讓他們在幼稚園這個小社會中自信的面對各種人際交往。

第一,懂得與他人分享

分享是小朋友之間建立友誼的最佳橋梁,幼稚園中孩子的友誼大多是透過這個方式建立起來的。

比如,告訴孩子分享的好處,教會孩子如何分享自己喜歡的玩具或零食,像「我們可以一起玩這個玩具,這樣會更有趣」「這個零食很好吃,我想和你一起品嘗」。

第二,見到老師同學會主動打招呼

無論老師還是同學,都喜歡講禮貌的孩子。

比如,見了老師同學會主動說「早上好」,放學的時候會與老師說「再見」,別的小朋友幫助了自己,或者給自己分享了東西,會說「謝謝」等。

第三,遇到沖突時,會用語言來解決

遇到沖突時,嘗試用語言而非哭鬧來解決問題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能力,不僅能夠有效地維護自己的權益,還能避免沖突的進一步升級。

比如,當孩子發現別人未經允許拿走了自己心愛的玩具時,能夠冷靜且清晰地表達:「這是我的玩具,你要先問我能不能玩」。

04 良好的作息習慣

很多孩子初期不願意去幼稚園,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早晨起不來,中午不想在幼稚園睡午覺。

說實話,我閨女也曾有這麽一個階段,那時候她因為中午在幼稚園睡不著,而遭到老師的批評,所以一度不想再去幼稚園。

所以,作為父母無論是從孩子的大腦發育著想,還是適應幼稚園節奏著想,都該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習慣。

第一,培養孩子良好的午睡及睡眠習慣

每天有規律的午睡、晚上睡覺時間,比如,午睡在中午 12 點到 2 點,晚上 9 點前入睡。

第二,培養孩子獨立入睡的習慣

比如,能在睡眠時間,自己脫掉外套,躺在床上,閉上眼睛,不需要大人哄睡即可入睡的習慣。

05 基本的認知能力

入園前培養孩子基本的認知能力,不僅可以為孩子後續的學習和認知發展奠定基礎,還可以讓孩子更好的融入到幼稚園生活中中。

比如,若孩子不認識顏色,老師讓大家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畫畫時,孩子就會不知道該怎麽選。

再比如,若孩子分不清數碼,老師教數數的時候,別的小朋友都能跟著數,咱家孩子卻跟不上。

以上情景都可能導致孩子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導致自卑,所以,我們必須在孩子入園前傳授他一些基本的認知。

孩子在入園前通常需要具備以下基本認知能力:

  • 能辨識常見的物品,如水果、動物等,能理解物體的形狀、顏色、大小等,並能知道它們的名稱和基本用途。
  • 認識 1-10 以內的數碼,理解數碼所代表的數量概念。
  • 知道上下、前後、左右等基本方位概念,能分辨不同的空間位置和方向。
  • 對白天、黑夜、早上、晚上等有初步的認識,知道一些簡單的時間順序,如先做什麽、後做什麽。
  • 知道自己的姓名、性別、年齡,在老師問自己時,可以清楚的回答出來。
  • 理解一些簡單的因果關系,如開燈就會亮、下雨就要打傘等。
  • 【最後寫給「準小班」家長的話】

    父母與孩子是一場漸行漸遠的修行。

    幼稚園是孩子邁入社會,逐步離開父母的第一站。

    作為父母,若想讓孩子順利度過,最重要的不是擔憂和焦慮。

    而是要像老鷹教 小鷹飛翔一樣, 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教會孩子在幼稚園「謀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