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十二個月喊爸爸。「
作為新晉寶媽寶爸,最開心的莫過於看著寶寶一天天長大,尤其是遵循生長規律,到了該翻身時會翻身,到了該坐的月齡時會坐,到了該爬的時候會爬……
不過,生活中總有些不一樣的孩子, 會跳過某些階段,直接進入下一階段,而其中最常見的便是跳過「爬」,直接「走」!
對於這種現象,有些網友覺得避免了孩子到處爬被磕碰的危險,是孩子聰明的表現;但是也有部份父母不這麽認為,因為雖然這些孩子表面上看和」先爬後走「的孩子沒啥區別,但終歸少了一個大動作環節,心中難免有些焦慮不安。
說起跳過爬、直接走的孩子,我真的是深有體會,因為我家禾禾就是這樣一個典型。
看到滿8個月的禾禾,遲遲沒有爬的跡象,我和老公都非常著急,擔心孩子是不是發育有了問題。
於是各種資料翻閱,學習幫助孩子盡快學會爬的一些技巧,但是,我和老公折騰了兩個多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女兒就是不願意爬。
即使我和老公刻意把她她放成爬的姿勢,在前面拿著各種玩具、食物引誘她,她也絲毫不為之所動,要麽趴在床上雙手雙腳亂擺搭,要麽吭哧吭哧想坐起來,小臉還憋得通紅。
老媽看我這麽費勁心思的教女兒學爬,就勸我說:「沒必要這麽較真,非要孩子學爬,不會爬就會走的孩子,他們那個時候多的是,你小時候就是不會爬直接走的,也許禾禾不爬就走這一點像你,你這不是也不傻不憨的嗎?」
孩子」不爬就走「到底正不正常?
雖然媽媽這麽說,但是作為」不爬就走「的典型,我真心覺得自己有些能力還是不如一般人的,比如說平衡能力。
記得從上小學開始,體育老師就說我小腦不發達、平衡能力不好。後來隨著年紀逐漸長大,我也發現,自己走路絆倒的次數總比身邊同齡人多一些。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我特意查了一些資料,發現孩子「不爬就走」還真不是什麽好事!一項針對寶寶不爬就走的危害的研究報告顯示:相較於爬行寶寶,不爬行寶寶在 身體平衡能力、手腳協調能力和智力發展 方面都相對較弱。
1)身體平衡、手腳協調能力
說到」不爬就走「對身體平衡、手腳協調能力發展限制的影響,至今我還在後悔當年沒堅持引導禾禾學爬。
隨著禾禾年齡逐漸長大,我發現她在很多方面都不如身邊的孩子,比如走不穩、搖搖晃晃,容易摔倒,筷子學了好久才用熟練,到了三歲還不會玩平衡車,滾軸溜冰、單車學了很久楞是沒學會。
育兒界有個寶寶大動作發育口訣,即 二月擡、四月翻、六月坐、八月爬、十月站、周歲走,二歲跑,三歲獨足跳 !對於嬰幼兒的成長來說,大動作發育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每個過程,都是必須的!
仔細觀察過寶寶爬的人都知道, 爬是一種全身性的運動,並且爬行需要一定的力量,這個過程需要調動脖子、背部、腹部和胸部等部位的肌肉,需要四肢、眼睛、軀幹同步協調,不僅增強了寶寶肌肉的耐力和靈活度,還使得孩子的手眼協調能力得到鍛煉。
很顯然,如果孩子直接跳過爬直接走,以上提到的爬的時候涉及到的身體部位和肌肉就得不到鍛煉。孩子的身體平衡能力,手腳協調能力就很難得到鍛煉,所以越長大越顯得笨手笨腳的。
2)智力發展
據美國費城人類智力潛能開發研究所所長葛蘭·道門醫生指出, 想要開發孩子的智力潛能,只需要四個字:讓他們爬。
哈佛大學兒童研究中心公布過一組數據: 0-2歲時,孩子的大腦每秒鐘可以建立700個神經元連線。
我們都知道 大腦中的神經元連結越豐富,孩子的思維能力、反應能力就會越強 。而大腦的工作原理是透過神經元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訊號傳遞來控制肌肉的收縮和放松,從而讓四肢做出相應的動作。
當孩子想爬的時候,大腦會透過神經元發出電訊號到肌肉,使其收縮並產生力量,並指揮手臂和腿的協調運動,使孩子保持身體平衡並向前移動。
所以, 在0-2歲階段,寶寶爬行的越多,相應的這部份的神經元就會得到更多的刺激,大腦發育自然也會得到提升 。
這就是為什麽在很多兒童康復中心,醫生都建議發育遲緩的孩子,練習雙腳走直線,練習爬行,跳躍。
透過上述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 不爬就走並不意味著孩子天賦異稟,比一般孩子聰明。反而會限制孩子的身體平衡、手腳協調性,甚至智力以及其它各項能力的發展 。
你的寶寶為什麽不會爬?
為人父母者我們必須 了解孩子不會爬行的原因,並逐個攻破,盡量讓孩子按照大動作發育口訣逐步發展。
1、體重過大
我一個朋友的孩子,8個月的時候就30多斤,小肉墩一個,朋友每次把兒子放在地上學爬,他兒子連撐住自己的身體都費勁,好不容易爬了兩步,就又趴下了,根本爬不動。
現在的孩子由於飲食、營養越來越好,肥胖的孩子也越來越多,過於肥胖的孩子四肢很難撐住過重的軀體,從而導致爬不動。
2. 穿著過多
每次媽媽說我天生不會爬,我都不服氣,覺得不存在天生不會爬的孩子,於是我問了身邊一些從小和我一樣不會爬就會走的人,才發現,我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出生生日都在6/7/8月。
這幾個月出生的孩子,到了該爬的時候,一般是天氣較冷的1/2/3月,穿的比較多,再加上我們小時候,有暖氣的家庭較少,穿得過多,使我們爬行會變得困難的多。
3.缺乏爬行鍛煉
現在的孩子,少則一個人照顧,多則雙方老人齊上陣,五六個人照看,家長太愛孩子,輪流抱還抱不夠。
另外家長擔心孩子磕著碰著,孩子爬了還沒兩步,就被抱了起來,導致孩子得不到足夠的爬行鍛煉,漸漸地負責爬行的肌肉得不到鍛煉,慢慢的也就懶得爬,甚至不會爬了。
4.早產導致
有調查顯示:早產兒的大動作發育明顯慢於足月兒。在翻身、坐、爬、站等關鍵動作的掌握上,早產兒普遍落後於足月兒。
早產兒是指在37周之前出生的嬰兒,這類寶寶由於在母體內發育的時間較短,身體各項系統尚未發育完全,這可能導致他們大動作發育受限。
對於早產兒而言,適當的運動鍛煉和父母的支持和引導可以幫助寶寶更好地發展大動作能力。
據統計, 85%的嬰兒在7個月左右開始俯臥著打轉,9個月左右開始爬行 。專家建議:寶寶一生 應該爬行800小時,至少也要保證500個小時 ,才能使對應的肌肉以及大腦神經得到充分的鍛煉開發。
所以,如果你家寶寶到了9個月左右,還沒表現出爬的意願,那作為父母,我們就應該自我檢查以上原因,並對寶寶進行適當的爬行訓練,只要訓練方法得當,孩子一定會很快就學會爬行的。
【最後給父母的提示】
在給寶寶進行訓練之前,禾禾媽還有一點需要給大家說明,那就是 如何定義寶寶到底是會爬還是不會爬?
對此, 【美國兒科學會】指出:有些孩子雖然 不會采用傳統的手膝爬行或四肢爬行方式來移動身體 ,但是會采用其他方式,比如, 坐在地上向前蹭或者貼著地面滑動 。只要他們 能夠協調身體的每一側,同時使用手臂和腿 ,父母就不必過度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