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兒科醫生說之兒童發熱那些事(一)

2024-08-22育兒

時值夏季,最近因感染相關病毒導致兒童高熱的病例增多,而發熱也是兒科門急診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在日常的臨床工作中,發現很多家長對於兒童發熱的認識和處理上還有很多誤區和問題,今天給大家講一下兒童發熱的相關知識。

孩子出現呼吸道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見的首要癥狀常是發熱,出現發熱,作為家長,又如何判斷?

先要明確兒童發熱的定義:

臨床上將體溫(常以腋溫為測量)超過37.5℃以上(≥37.5℃),屬於發熱。 而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發熱一般都為急性發熱(發熱病程≤1周,下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有的會發熱時間較長); 發熱根據溫度不同,臨床上分為 低熱,中度發熱,高熱以及超高熱。

覺得孩子發燒了,家長用手觸摸孩子額頭以及皮膚「感覺熱」就認為孩子發熱了,是極不科學的方法。明確體溫,當然需要套用體溫計測量。

臨床兒科常采用體溫計包括水銀體溫計以及電子體溫計,最新的歐洲兒童發熱指南建議 ,5歲以內兒童測量體溫, 推薦測量腋窩下體溫。不建議測量肛溫和口腔溫度。

選用體溫計測量:

4歲以下嬰幼兒,建議腋窩使用電子體溫計。(水銀體溫計小年齡組測量體溫不配合下易於使用中引發破碎,進而引發水銀外漏和玻璃片損傷,而電子體溫計和水銀體溫計測量腋溫差異度很小,所以建議使用電子體溫計)

4-5歲兒童,可以選用以下任意一種:

腋窩下使用電子體溫計

腋窩下使用水銀體溫計

紅外線耳膜溫度計

5歲以上兒童建議套用水銀體溫計測量腋溫。

註意:紅外線體溫計,測量額部體溫不可靠,不能代表體表實際溫度,不建議使用 。

確定體溫,何種情況需要就診醫院?(具體如下,主要是生命體征,包括呼吸,心率,面色、皮膚顏色等)

兒童因呼吸道感染引發的急性發熱大多數為良性的病毒感染,屬於自限性疾病,就算不積極治療,也可慢慢好轉,對於發熱的危險程度不高,生命體征相對平穩時可以觀察。一般發熱的病程3-5天,但因發熱出現以下情況時,個人經驗總結還是要去醫院就診:

發熱的處理:

1.是否套用退熱藥?

孩子在家中出現發熱,家長的處理一般有兩種:套用退熱藥以及物理降溫治療。

先說退熱藥,主要作用是退熱出汗。但很多時候治標不治本,很多時候可暫時退熱或體溫有所下降,但因自身感染炎癥原因,一段時間還會升高。

但我仍建議兒童發熱時套用退熱藥,其目的是:首先可緩解孩子因發燒引起的煩躁和不適感,讓孩子可以舒服點:同時可緩解家長對孩子發燒的緊張感或恐懼情緒,讓家長心理也可以舒服點。

還有部份發熱的孩子體溫可以驟升40℃以上,盡早套用退熱藥,可以更早降低溫度(或減少溫度上升的程度),減少高熱持續時間,即降低出現高熱甚至超高熱引發的危險及並行癥的概率。

(圖上,部份6歲以下兒童,高熱引發熱性驚厥)

2.什麽時候套用退熱藥?

(1)當發熱的大一些孩子表現出頭暈、頭痛、四肢酸痛等各種不舒適,或是因發熱引發煩躁、易激惹或疲倦乏力、情緒低落的時候,可考慮使用退燒藥(確定孩子有發熱,有以上癥狀下37.8℃至38℃即可套用,目的緩解不適感)。

(2)當家長對孩子發熱的問題感到很緊張或很恐懼的時候,而且孩子腋窩溫度

≥38.3℃,可考慮酌情使用退燒藥。

(3)當孩子體溫≥38.5℃,家長又不能有效評估孩子有無不適時,可考慮酌情使用退燒藥。

(4)曾有過熱性驚厥的孩子,體溫37.8℃以上,個人建議盡早酌情套用退熱藥。

藥物降溫:退熱藥選擇

(主要是兩種兒童退熱藥,口服用藥,一個是布洛芬,一個是對乙酰胺基酚)

套用退熱藥註意:

3月齡內的嬰兒建議物理降溫,盡量不套用退熱藥,但因高熱不退,原則上也可以使用對乙酰胺基酚,但3月齡內的嬰兒任何病都要看醫生,尤其發熱,用藥前都要先咨詢醫生,不建議家屬自行用藥。

3-6月齡內的嬰兒,也最好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對乙酰胺基酚的劑量,因為中國的對乙酰胺基酚混懸劑說明說只有1歲及以上兒童的劑量。如果你確信自己會計算的話,可以自己計算,口服對乙酰胺基酚的劑量為每次15mg·kg。(按體重來計算劑量比按年齡計算更準確)。

對於持續高熱的孩子來說,必要時可以酌情交替使用對乙酰胺基酚和布洛芬來退熱(原則上不推薦交替使用,尤其小嬰兒,如果確實高熱持續的大孩子,以上交替使用需要遵醫囑,聽取專業大夫建議),有研究表明交替使用兩種退熱藥降溫效果比只用一種退熱藥好些,不同兩種藥,間隔4小時可口服一次(體溫大於38.5℃時),每種藥24小時不超過4次。

發熱家庭護理:(主要是物理降溫,針對發熱的三個時期,如下)

物理降溫的具體操作方法和註意事項:

熱退後,同時註意補充水分、食物,體內遺失的電解質

補水和電解質: 兒童發熱時因較高體溫散熱多,較正常時更多遺失體內水分,且套用退熱藥下出汗失水原因。所以需要積極補水,大孩子可以直接飲溫水,小寶寶可以用專用餵藥器(可選用退熱藥美林等滴管),一滴管一滴管餵(每滴管1-2ml),又能防止嗆咳。補充電解質有時候可推薦電解質飲料,如果孩子可以喝水下,適當可以選擇補充。

補充食物: 發熱後寶寶消化功能弱,應給與易消化的食物,保證少餐多餵,最好選擇流質飲食。尚未添加輔食的嬰兒適當多喝奶及水,嬰幼兒及年長兒可以喝米粥及少油膩的面湯。有條件可以購買口服液鹽(ORS),尤其針對高熱的,以及用藥出汗較多的寶寶,可以直接沖水或加入流質食物中,既可避免孩子高熱導致脫水產生,又能補充散熱或出汗遺失的電解質及糖鹽。

還有很多家屬要問的問題,如孩子口服退熱藥後仍持續發熱,不見退,什麽原因?怎麽辦?如下可以解答:

最後重點強調幾點:

發熱兒童,尤其嬰幼兒(5歲以內)應避免套用阿司匹林類藥物退熱,包括靜脈以及肌註藥物,如賴氨匹林,安痛定等,因其副作用大,還會對小孩子引發瑞夷症候群疾病。

套用布洛芬及對乙酰胺基酚時,同時註意一些兒童感冒復方藥的套用,如臣功再欣,護彤,小快克等,其中已包含布洛芬或對乙酰胺基酚等退熱成分,同時服用加大用藥量,易引發中毒或不良反應。

不要一發熱就主動要求醫生給孩子打退燒針或掛水來退熱,大多數急性發熱只要口服退熱藥(美林、泰諾林)就可以。

中藥註射劑有的甚至可能導致嚴重不良反應、出現過敏反應嚴重者甚至死亡,研究表明急性高熱時套用此類藥物退熱效果有限(常見熱毒寧、痰熱清等),故針對急性發熱中藥針劑使用非必須。 。

地塞米松、甲強龍等激素雖退熱效果好,但不要輕易使用,因其副作用大,也會掩蓋病情(普通病毒感染所致發熱慎用),只有在明確適應癥下,高熱全身炎癥反應重的時候,在醫生指導下才可酌情套用。

最後總結一下,發熱的處理,有流程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