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孤獨癥孩子為什麽喜歡音樂治療?

2024-08-09育兒

本文來源: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

什麽是音樂治療

音樂治療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是以音樂治療學、心理學、臨床醫學和康復醫學為理論基礎,以人本主義思維為指導思想,對每門學科有高素養、高要求的交叉學科。

兒童音樂治療的意義

促進兒童健康、交流和表達;改善身體、情緒、認知的社會功能;消除不良癥狀、提高自我覺察力;促進人格轉變和適應社會生活;激發患兒對音樂的潛能,培養患兒的音樂技能;豐富兒童的日常生活。

原來「音樂治療」課不是我們想象中的讓兒童學習音樂知識或技能,而是一種以全新形式對特殊障礙兒童心理和神經生理幹預治療的新技術。下面我們來看看音樂治療對孤獨癥兒童究竟有什麽優勢。

1.孤獨癥兒童對音樂有著獨特的敏感性

孤獨癥兒童對某些聲音比較敏感或者對音樂比較感興趣,甚至有些孤獨癥兒童有著超過正常兒童的音樂天賦。治療師常常可以利用他們的這種特點設計音樂訓練內容,發揮其他訓練無法替代的作用。

2.促進孤獨癥兒童非語言溝通訓練的敲門磚

對於缺乏眼神對視又無語言的孤獨癥兒童,如何誘發這些兒童的關註度和非語言性交流願望(如肢體動作、面部表情等)是一個難點,但音樂的特質可以改善兒童的情緒,讓兒童更容易融合在與老師溝通的氛圍中。音樂治療師會根據孤獨癥兒童的興趣和情緒狀態即興彈奏以疏導其緊張、煩躁不安的異常心理,使他們對外界產生興趣,並願意與他人互動,模仿老師肢體節奏律動,提高肢體語言能力,再激發語言的習得。

3.對孤獨癥兒童獨特的語言訓練作用

德國音樂學家Heinrich Schenker 指出,音樂和語言存在頗多共通點。人類的語言與音樂聽覺、發聲系統是共享於聽覺系統的,所以,要提高孤獨癥兒童的語言能力,就不可忽視聽覺的訓練。其中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促進聽覺訓練: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最先要解決對聲音的分辨,即對不同人聲、音色、音高及發音方向等的感知覺;繼而是發音器官的控制力。音樂治療師透過彈奏不同材質和音域的樂器和旋律,訓練兒童的聽覺辨別能力;逐漸過渡到輔助兒童模仿敲擊小樂器,並按照指令彈奏發音。

(2)促進口語溝通——歌曲接唱:許多研究和臨床實踐證明,孤獨癥兒童易於接受透過唱歌的方式來學習,從而轉化成為語言的學習,比如音樂治療師可以把一句歌詞最後一個字空缺,等待兒童主動地來接唱,並在唱歌時把空缺的最後一個字填上,這類方法有助於促進兒童語言的發展和進步。

4.促進孤獨癥兒童身體協調的訓練

不少孤獨癥兒童喜歡治療師現場演奏的治療模式。現場演奏音樂可提供一種強有力的視覺沖擊力和調動兒童互動的積極性。音樂治療師隨著音樂示範體態律動,帶動孤獨癥兒童感受音樂節奏並模仿律動,可以調動他們發展聽覺和節奏感,協調肢體的配合能力,並與老師交流互動。

5.促進孤獨癥兒童情緒調控訓練

情緒不穩定是孤獨癥的主要障礙之一,治療師可以利用音樂的要素——不同力度的音量達到調整孩子情緒的目的。比如治療師喜歡用打擊樂器(鼓)來訓練孤獨癥兒童的情緒,使「鼓」的演奏成為疏泄負性情緒、促使某種過分強烈的情緒得以宣泄、疏導甚至昇華,來調整、培養孤獨癥兒童健康向上的良好情緒。

兒童音樂治療適宜人群

音樂治療可運用於特殊兒童領域,如腦癱、孤獨癥、註意缺陷多動障礙(俗稱「多動癥」)、語言障礙、學習障礙、心理障礙等兒童和青少年,對他們進行幹預,尤其在運動、肢體協調、社交、行為管理、情緒控制、規則意識、語言環境誘導、共同註意等方面療效顯著。

開展形式

音樂治療課程形式有個體和集體音樂治療。音樂治療的方法主要有奧爾夫音樂治療、體感音樂治療等。

個體治療: 根據各類障礙兒童的功能、特點及家屬期望,有針對性地計劃和實施音樂治療的課程。

集體治療: 根據各類障礙兒童的特點,對情況相近的兒童一起制訂計劃和實施音樂治療的課程。集體課的實施也可以增加兒童的社交能力和促進其行為規範。

體感音樂治療: 透過「身體感知音樂」的方式,經過物理換能轉換成振動,透過「骨傳導作用」和心理、生理的雙重刺激,有效提高對兒童的聽覺、觸覺、聯覺的刺激,對患兒的聽覺、觸覺、聯覺進行訓練。也能有效安撫患兒的情緒。

音樂治療作為一門充滿活力的新興學科,可讓發育障礙兒童在治療過程中產生一系列生理、心理的變化從而達到治療幹預作用!

作者:張可望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稽核:郝 燕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 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