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育兒

兒童保健只是給孩子測身高、體重?作用遠超你的想象!

2024-05-20育兒

很多家長朋友都錯誤地認為,

給孩子做兒童保健

就是測測身高、體重、頭圍。

實際上,兒童保健(簡稱兒保)是指

為兒童提供的全面、有效的健康服務,

包含身體、心理、社會和行為健康等多方面。

比如,孩子每天該吃多少?

睡不安寧怎麽辦?

便便是不是正常?

孩子總愛哭鬧怎麽辦



醫生會根據兒童不同時期的生長發育特點,開展兒童保健系列服務,保障兒童身心健康發育。同時,相應的健康檢測和重點疾病的篩查,可以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寶爸寶媽們都應重視兒童的健康管理和科學育兒,促進兒童身體的全面發展,為孩子一生的健康奠定重要的成長基礎。

為什麽要定期做兒童保健?

兒保,就是兒童的正常和定期體檢。

每個孩子從出生開始,為了適應生存環境,身心都在不斷的生長發育和變化,需要家長的細心呵護,更要依據科學的體檢方式,及時發現問題,盡早幹預。

定期監測兒童生長發育情況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能有效監測兒童各階段成長發育的水平糊健康狀況,讓兒童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健康風險問題得以早發現、早幹預、早診斷、早治療。

兒童的成長過程是有一定規律性的,如發育的階段性、程式性,以及發育速度的不均衡性等。同時,也有生長發育的關鍵期。

許多重要的器官和組織都有「關鍵生長期」,此時的正常發育若受幹擾,常常會成為永久性的缺陷或功能障礙。

例如,從胎兒中後期到出生後6個月,是腦細胞數量大量增加的腦組織生長關鍵期。此時若發生嚴重的蛋白質—熱量營養不良、缺氧、產傷等現象,幼兒細胞的分裂、增殖速度會急劇減慢,即便以後進行各種積極幹預,也很難完全實作「趕上生長」(即患病兒童在阻礙生長的因素被克服後表現出的加速生長並恢復到正常軌跡的現象),腦細胞數量不能恢復到應有水平。

9個月——24個月是孩童理解語言的關鍵期;

2歲到4歲是孩童表達語言的關鍵期。

兒童保健的核心內容

兒童保健屬於一級預防的範疇,核心內容即 對生長發育進行定期監測,如營養的評估指導, 評估營養情況和生長發育有無偏離;生長發育定期監測,智力、運動、心理等發育水平是否符合相應的年齡特點,發現疾病和預防疾病,開展兒童計劃免疫等, 從而幫助兒童健康成長。

兒童保健到底「保」什麽?

體格發育和營養指導

體格發育是首先關註的內容,如兒童的身高、體重達標嗎?偏胖還是偏瘦?跟別的孩子比水平怎麽樣?需要怎麽吃、需要補充什麽營養補充劑?

兒童保健醫生會幫助家長提供這些問題的評價和解決方案,並根據生長曲線的評估,了解孩子在同年齡、同性別孩群中所處的水平。透過不同時期的身高體重橫向對比,能夠評估孩子每段時間內的營養狀況,是否需要調整飲食結構,是否需要額外補充營養劑等等。

尤其是對 2歲之內的嬰幼兒 ,吃飯、睡眠、排泄的問題都有可能會影響寶寶的生長發育,因此定期保健非常重要。

輔食添加的指導、奶量的變化,都是兒童保健的重點 ,如果能夠在兒童生長發育中及時發現問題,就能讓寶寶在發育的過程中少走彎路,把不良影響盡量減少。

智力運動發育

除了身高體重以外,家長們也非常關註兒童運動及智力發展、語言發展水平,社交功能是不是正常?有沒有多動癥、孤獨癥的風險?

兒童保健同樣關註兒童智力運動發育能力,能區包括 大運動、精細運動、語言溝通、社交功能,以及是否存在孤獨、多動等傾向。

並有相應的工具量表等對兒童的智力運動發育能力進行評估,比如兒童保健評估系統,能很好的反應6歲以下嬰幼兒的智力運動發育水平,對於各個能區的發展也會提供相應的指導和幫助,有利於及時發現孩子發育中異常,及時幹預。

心理、行為及情緒發育

嬰幼兒在發育的過程中會出現相應的心理行為和情緒問題,兒童自我意識的覺醒和社會規則的沖突,會在不同年齡階段出現不同的心理、行為變化,情緒的認知和發展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出現,比如常聽到的「terrible two、horrible three」(糟糕的兩歲和恐怖的三歲)。重視兒童的心理健康和發展,並提出實際的措施,可以幫助引導和管理孩子的情緒發展和心理健康發展。

疾病的早發現、早診斷

兒童保健的一個重要任務是發現一些潛在的疾病。

有些疾病在早期不容易被家長發現的,比如先天性髖關節發育不良、肌張力偏高、隱睪等等,透過醫生專業手法的檢查和細致的體檢能夠早期發現這些問題,並能夠對早期的診斷和治療提出建議,以免耽誤最佳的治療時機。

孩子何時要做兒保?

一般建議從寶寶出生開始,就應定期進行兒童保健。

正常足月新生兒通常在出院後1月齡時進行2次訪視;

6個月內建議每個月1次;

6個月—18個月建議每2、3個月一次;

18個月—36個月以上建議半年一次;

36個月以上建議一年一次;

如果有特殊情況,如高危兒等,需要更頻繁的保健和隨訪。

文章來源:陜西省人民醫院

編輯:吳悅

主編:楊蘇劍

終審:張景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