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智慧決定生命的存亡

2024-04-28養生

文|袁運錄

人都有一定的智慧,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智慧決定人的健康狀態。有很多人生了一些小病,不從原因——如生活方式,飲食習慣,健康模式方面去尋找和改變,總是直截了當想透過藥物去治理,把希望寄托在醫生或藥物上面。

當人得知自己得病了,開始給自己貼上「我是病人」的標簽,被不好的心態困住了自己。與其是病魔纏身,不如是心魔壓身。

中西醫在治療疾病的側重方面迥然不同。現代醫學(包括西醫和中醫),幾乎都是從緩解癥狀病痛下手,很少會從病人的思想,改善病人的生活方式下手。

他們認為癥狀是客觀存在的,是病的根源,因此癥狀成為治療的標靶,從而現代醫學變成了癥狀性治療或現象性治療模式。一萬種癥狀,必須有一萬種藥物或治療方式,也就不奇怪了。

傳統中醫則不同。在緩解病人身心痛苦的同時,傳統中醫更會傾聽患者的心聲,詢問病者的生活方式或健康模式。也就是說,中醫側重於改變患者的主觀思想或思維方式,從而改變其生活方式。

筆者曾經因為頸椎病遇到一個好醫生,盡管他是西醫,但他卻勸說筆者不要吃藥,建議參加一些針對性的運動,如遊泳和羽毛球。

他說,藥物對疾病治療非常不利,但他不想被潛規則,只能悄悄告訴我。然而,一些醫療機構和藥業資本,為了謀利,卻在病人身上大做文章,下足功夫,引誘病人長期購買服務,過度醫療。只要你需要,立馬就給你什麽。

國人一定要明白,傳統中醫是改變人的生活方式和健康模式,認為生病不是壞事,反而是「好」事。因為生病只是一個警鐘,告訴你哪個地方出了問題了,提醒你要註意。如果你不聽勸告,我行我素,那就對不起了,它就把你幹掉了。

我們要了解,藥物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只是緩解病人的痛苦,其本身並沒有治療的意義。毫無疑問,在緩解疾病痛苦的同時,也會把病人身上一些好的東西滅掉,損壞人體免疫系統,削弱抗病毒的能力。

這意味著,病人以後會弱不禁風,更容易生病,然後繼續用藥,一輩子離不開藥,身體也因此給報廢了。

明白此理後,該如何去調理自己呢?

健康的生活模式,無疑是大眾所向往的,但這需要積極的思維和智慧。

無論什麽疾病,甚至包括癌癥,只是人體生理結構發生紊亂的一種現象,它是往往只是人情緒化的一種結果。

我們知道,心情不好,胃口就變差,身體也隨之出現一些不適反應。

事實上,當人的情緒化出現時,總是會同時伴隨著生理功能或生理結構的紊亂(軀體化),人的局部生理結構亂成一鍋粥。這好比狂風暴雨後,地面呈現一片狼藉的景象。

如果我們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靜待花開,這些紊亂現象自然就會慢慢恢復如常。

如果迫不及待,想盡快消除癥狀,僅僅從表面癥狀出發進行治標,就如同割韭菜——越割越長。

治病一定除了緩解癥狀,更應從問題的源頭上下手,雙管齊下,標本兼治。

一天早上,太太要我來去醫院做體檢。她說:你一定要註意身體,早點預防。她不知道西醫(或現代醫學)是明明白白讓人死去,而傳統中醫是讓人糊裏糊塗的活著。如果你被醫療機構查出有問題,除了接受診療,又能怎樣?你不接受西醫西藥嗎?

許多國人不知,西醫大病治不好,小病我們也不需要治。只需註意保養,調整健康方式,保持良好的心態,即使有病,也會不治自愈。

只要確信自己平時的生活方式或健康模式沒有問題,為何要跑醫院做健康體檢呢?

筆者曾經發文指出:健康體檢有害無益。除非心中有疑問,身體不舒服,就應去醫院確認一下,消除疑慮。否則,幹嘛自找麻煩,自己嚇自己呢?

何況在現實中,長命百歲的人,往往都是稀裏糊塗的活著。而那些命短的人,往往都是一些非常註意身體,平時註意養生的人。

事實上,有幾個養生專家壽命長的?再看看那些長壽者,有幾個不是糊裏糊塗活著?

生活中所有問題其實都不是問題,只因為你把它當問題,才讓它變成了問題中的問題。

比如,口吃本來不是問題,是因為你的高度重視和關註,才變成了問題。

身體出現一些異常或者被檢查出一點高指標,就被診斷為疾病,結果它真的變成了疾病。

情緒出了一點淤堵,心理出現了一點所謂異常,就被定義為心理疾病,結果它真的變成了令人頭痛的疾病。

昨天到某學校講課,有個家長咨詢,說她10歲的女兒在家裏總是不停洗手。我告訴這位家長:勤洗手,長時間洗滌本來不是問題,只因為被指責打罵,才會釀成大問題——潔癖癥。你可以望子成龍,但不能用道德去綁架控制孩子的思想。

人的疾病,甚至生死,都在一念之間。有智慧的人會權衡利弊,審時度勢,甚至 將生命置於無我境界,精神世界不會受俗濁羈絆,逍遙於天地之間,與道同行。

作者簡介

袁運錄,秋水理論創立者,

【情緒心理學】【抑郁癥原理與康復】【強迫癥原理與康復】等五本心理學著作者。

1988年到上海接受張景暉療法,走出口吃和強迫癥。

2008年「火車悟道」走出抑郁後,創立中國本土心理學——秋水理論.

秋水理論,建立在國學和現代心理學基礎上,從根上解決了強迫癥和抑郁癥的康復方向。

2006年起以「恨若秋水」的筆名在【中國心理與健康】雜誌、中華網、鳳凰新聞、知乎等媒體發表上千篇社會心理研究和實踐文章,並接受過上萬人次口吃、抑郁、強迫、焦慮、失眠和各種心理困擾者的求助和垂詢。

代表著作:【口吃原理與康復】【點亮心中的那盞燈】等.

正在出版40萬字【攻心36計】.

研究方向:口吃、抑郁、強迫、社恐、焦慮、失眠,校園暴力,青少年心理創傷、家庭婚姻等心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