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慢性蕁麻疹,中醫治療案例思路參考

2024-04-29養生

袁某,女,10歲,2024.4.14初診

主訴:足後跟腫痛伴頭痛4年。

現病史:患者約4年前開始出現足後跟腫痛,皮膚紅腫灼熱,活動時加重,嚴重時甚至不能下地走路,一般早上發作下午癥狀自動消失,同時夜晚20點左右出現頭痛,痛點不固定,頭皮腫脹伴瘙癢,22點之後頭痛自行緩解;發病以來,曾在某三甲醫院兒科和皮膚科住院3次,查無明確病因,排除風濕骨科疾病,診斷為「蕁麻疹」,中西藥治療效果不顯,癥狀仍然反復發作,同時伴有怕熱、喜歡冷飲、大便幹、潮熱、手足心汗多、容易腹脹、胃納差、煩躁易怒等癥狀;尋求中醫治療。

過敏性鼻炎病史;查舌淡苔白膩有齒痕。

中醫辨證:風癮疹,辯證屬風濕熱邪阻滯皮膚

診療計劃:疏風散熱、祛風祛濕;

用藥:荊芥 6g 、防風 6g、生地黃 15、白鮮皮 6g、地膚子 9g、生蒼朮 6g、廣藿香 6g、路路通 15g 、徐長卿 6g 、蟬蛻 6g、酒烏梢蛇 12g、甘草 3g; 顆粒劑,共 5 劑,每日 1 劑,每日 2 次。 囑少食用生冷海鮮等容易過敏食物,不適隨診。

2024.04.20復診,病史同前,訴腳後跟疼痛頭痛等癥狀仍存在,但是較前明顯好轉,午後潮熱好轉,仍有口幹、食欲差、大便幹等癥狀。

患者食欲差,減去寒涼類藥物,守方稍調整,用藥:荊芥 6g 、防風 6g、生蒼朮 6g、廣藿香 6g、路路通 18g 、徐長卿 6g 、蟬蛻 6g、酒烏梢蛇 12g、甘草 3g、白芷 6g、姜厚樸 6g、焦山楂 15g、炒蒺藜 9g; 顆粒劑,共 5 劑,每日 1 劑,每日 2 次。

2024.04.27復診,癥狀繼續好轉,守方再調理。

患者舌像和部份效果回饋截圖:

僅供學習參考,個體情況不同,不建議照方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