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身體健康的因素,90%疾病都與情緒有關,記住這三條原則!

2024-05-29養生

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某位中年人每天面臨著無盡的工作壓力。隨著工作量的增加,他逐漸感到身體不適,經常失眠、頭痛,甚至開始出現胸悶的癥狀。起初,他認為這只是工作疲勞所致,但隨著癥狀的加重,他不得不前往醫院檢查。

最終,醫生診斷他患有 高血壓和心臟病。 這一結果令他大為震驚,因為在他的觀念中,疾病主要是由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引起的。醫生的解釋讓他認識到,長期的情緒壓力對身體的傷害同樣不可忽視。

一、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許多人在談到健康問題時,往往會首先想到飲食、運動等因素,卻常常忽略了情緒的影響。

事實上,根據【美國心理學會】2018年的研究報告,情緒壓力與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之間存在顯著關聯,約7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報告長期情緒壓力。這些數據表明,情緒管理在預防和控制疾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情緒壓力透過復雜的生理機制影響身體的各個系統。首先,情緒壓力會啟用身體的「戰鬥或逃跑」反應。

這種反應是由交感神經系統控制的,導致身體釋放大量的應激激素,如腎上腺素和皮質醇。這些激素會使心率加快、血壓升高,長期來看,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情緒壓力還會削弱免疫系統的功能。當人們長期處於壓力狀態下,身體的免疫反應會減弱,使其更容易受到感染和其他疾病的侵襲。研究表明,長期情緒壓力會導致免疫細胞功能的下降,從而增加患病的概率。

除了上述生理影響,情緒壓力還會影響人的行為模式。例如,在高壓狀態下,人們更容易選擇不健康的應對方式,如 暴飲暴食、吸煙、酗酒 等。這些行為不僅會直接損害健康,還會進一步加劇情緒壓力,形成惡性迴圈。

在實際生活中,情緒壓力的影響可能比我們想象的更為廣泛。一項研究指出,情緒壓力與慢性病的關系非常密切。

2017年,【柳葉刀】的一項研究發現,情緒壓力是導致慢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對於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一些癌癥。這些疾病不僅影響生活質素,還會增加家庭和社會的經濟負擔。

二、三條健康原則

1. 保持積極心態

保持積極心態不僅僅是為了心理上的愉悅,更是為了生理上的健康。

積極心態能夠透過多種方式改善身體健康。當人們保持積極的情緒時,大腦會釋放出多巴胺、血清素等「幸福激素」,這些激素能夠減輕疼痛,提升免疫功能,甚至可以延緩衰老。

相反,負面情緒會增加身體的應激反應,長此以往,可能引發慢性炎癥,增加多種疾病的風險。

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積極心態的方法多種多樣。可以透過培養愛好,找到令自己愉快的活動,如 閱讀、旅行、運動 等。此外,與家人朋友的良好互動,積極的社會支持也對情緒健康有重要作用。

心理學家建議,每天花幾分鐘時間進行感恩練習,記錄自己感激的事情,這樣可以有效提升心情,減少負面情緒的積累。

2. 適度運動與休息

身體的健康與運動息息相關。世界衛生組織指出,每周進行15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可以顯著減少慢性病的發生風險。

運動不僅能夠強健體魄,還可以調節情緒,減少壓力。適度運動能促進大腦釋放內啡肽,這是一種天然的鎮痛和愉悅物質,有助於緩解焦慮和抑郁。

適度運動的益處不僅僅局限於身體的強健。它對情緒的調節同樣不可忽視。透過運動,人體的血液迴圈得到改善,代謝廢物排出體外,肌肉和關節的靈活性提高,整體的身體狀況得到最佳化。長期堅持運動的人,通常會感覺 精力充沛,情緒穩定

休息同樣重要。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許多人忽視了休息的重要性。睡眠不足會導致身體的恢復能力下降,免疫力減弱,從而增加患病的風險。

研究表明,成年人每晚需要至少7-8小時的高質素睡眠來維持身體的正常功能。睡眠不僅是身體修復的時間,也是大腦整理資訊、鞏固記憶的重要階段。

為了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建議大家制定規律的作息時間表,避免熬夜。在睡前一小時內減少電子產品的使用,營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可以有效提高睡眠質素。

同時,午休也可以作為一種補充方式,但時間不宜過長, 通常20-30分鐘為宜。

3. 尋求心理支持

面對情緒壓力,很多人可能會選擇獨自承受。然而,心理支持在緩解情緒壓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020年發表於【心理健康雜誌】的一項研究表明,定期接受心理咨詢可以顯著降低焦慮癥的發病率,降低振幅達到60%。

透過專業的心理咨詢,個人可以學習到有效的情緒管理方法,從而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心理支持的形式多種多樣,除了 專業的心理咨詢 外,還包括與親友的溝通、參加支持小組等。與信任的人分享自己的困擾,獲得情感上的支持,可以顯著減輕心理負擔,增強對抗壓力的能力。

心理支持不僅可以幫助人們釋放情緒,還能提供新的視角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使他們更好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

三、情緒管理的科學方法

現代醫學和心理學提供了多種科學的情緒管理方法。認知行為療法(CBT)作為一種有效的心理治療手段,透過改變不合理的認知和行為模式,幫助患者改善情緒狀態。

研究表明,CBT在治療抑郁癥和焦慮癥方面具有顯著效果,很多接受CBT治療的患者在數周內就能看到情緒的改善。

冥想和正念練習作為非藥物的情緒管理方法,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註。冥想透過訓練專註力和放松技巧,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提升心理韌性。

正念練習則透過培養對當下體驗的非評判性覺察,幫助人們更好地應對情緒波動和生活中的挑戰。

對於情緒壓力較大的情況,可以尋求專業心理咨詢的幫助,結合科學的情緒管理方法,提升整體的心理健康水平。

除了上述方法,運動也是一種重要的情緒管理手段。研究表明,每周進行三到四次有氧運動,如 跑步、遊泳或騎單車 ,可以顯著減輕抑郁和焦慮癥狀。

對於那些難以堅持運動的人,可以嘗試將運動融入日常生活,例如 步行上下班、選擇爬樓梯而非乘電梯等。

總結

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不可忽視,透過有效的情緒管理,可以預防和控制許多與情緒壓力相關的疾病。

保持積極心態、適度運動與休息、尋求心理支持以及采用科學的情緒管理方法,都是保持身體健康的關鍵。

這不僅需要個人的努力,也需要社會的支持和關註。透過科學的方法和良好的社會支持,人人都可以在情緒管理中受益,保持身心的平衡與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