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即將入伏:一年裏的排寒黃金期,這20天千萬別著涼!

2024-07-07養生

人們常說,冷在三九,熱在三伏,從初伏到中伏的這20天,想必是全年最熱,太陽照射最強的日子。

這段時間對於咱們體寒的朋友來說,可是千載難逢的排寒黃金期,是體內寒氣最容易被排出來的時候,只要抓住這段時間,調理身體,改變體質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實提到寒氣,很多人都會有疑惑,明明自己也沒覺得冷,怎麽會體內有這麽多的寒濕,其實,寒分為內寒和外寒,外寒大多都是由天氣突變引起的,像是我們好好走在路上,突然之間狂風大作,暴雨傾盆,來不及躲雨的,就被淋了個正著,又不能及時更換衣服,結果寒氣就進入到身體中。

現在的外寒,除了突如其來的大雨,就是日夜不停的空調,古時沒有空調,人們受到外寒無非就是這種下雨的時候,而咱們現代人,幾乎整日呆在空調房,這就給了外寒入侵身體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其實外寒在剛剛侵入的時候,我們身體如果有抵禦能力(足夠的陽氣),就會把體表的寒氣給排出去,如果寒氣沒有被排出,就會積留在皮膚肌肉之中了。

如果這時,我們再來點西瓜,冷飲,雪糕,讓寒氣直接進到肚子裏,那麽就會變成內寒,再者外寒也不會老老實實停留在我們的體表,也會往身體內裏鉆,時間久了,也會變成內寒,消耗我們的陽氣,傷害五臟六腑。

所以這也間接告訴我們,想要排寒,也得讓自己的身體盡量別受寒,否則一邊往外排,一邊往裏進,那寒氣永遠排不幹凈。

夏季,尤其是三伏天,外界陽氣足,溫度高,這時候最適合排寒,只要我們耐得住溫熱,管得住嘴巴,排寒會比其他季節要容易得多。

不著涼就是排寒

所以想要排寒,最關鍵的就是別讓身體總受寒!正常情況下,到了三伏天,我們的毛孔都是開啟的,稍微活動就容易出汗,所以經常運動,發發汗,是能夠幫助身體排寒的。

之前跟著老師站樁,雖然站著不動,但是感覺汗一直往外流,而且寒氣也在往外排,站完之後再拉伸一下,身體特別舒服。

我們喜歡宅在家裏吹空調,電扇的朋友,不妨早上起來,趁著陽光還不猛烈,在戶外站樁半小時,幫助身體排排寒,這樣也能夠讓身體減少受涼。

站樁是一個聚氣排濁的過程,可以很好地幫助身體排寒,尤其是身體的內寒。在站樁時,我們要舌抵上腭,這樣可以連通我們的身體,提肛收腹,膝蓋略彎曲,擡頭挺胸。

肩膀略微向前頂,讓後背呈弧形,兩胳膊略彎,保持放松狀態,呈抱球狀。保持這個姿勢半小時,中途如果堅持不住,可以歇一歇,再繼續。在站樁時,要註意吸氣,吐氣,吐氣就是幫我們把體內的濁氣往外排。

當背部被汗液浸透,臉蛋曬的紅撲撲的時候,感覺體內的陽氣足了,寒氣少了,整個人都元氣滿滿。老師六十多歲的年紀,每次爬個七八樓都臉不紅氣不喘,這都是幾十年保持站樁得到的健康回報,臉色紅潤,即使稍微受寒,身體中足夠的陽氣也能自動把寒氣逼走。

所以對於咱們普通人來說,不著涼,就是排寒,再稍微加一些站樁等養生功法,排寒就能更徹底,註意,站樁後回到家,也不要立馬吹空調洗澡,等汗收下去再去洗澡,如果太熱需要開空調,建議穿上長褲長褂,別讓身體受寒,尤其是腹部和後脖頸,千萬別進寒。

像是我們需要外出上班,坐地鐵,乘公交,當車上或是辦公室開得冷氣太足時,我們可以準備一個小的披肩,準備一個外套,這樣寒氣也很難進入到身體中。

腹部因為有肚臍,比別的地方更容易受到寒氣的入侵,特別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到了夏天,我們喜歡開窗或是整宿開著電扇,這都會讓自然界的寒氣透過肚臍進入到身體,分享一個護住腹部不受寒的小方法。

它是針對脾胃虛寒、上熱下寒,是國學大師南懷瑾根據道家的灸臍法提出的。他在【我說參同契】中這樣寫道:大約二十幾年前,日本人發明溫灸器,放在肚臍上暖暖的,可調理腸胃。

這是日本人把中國的老方法拿出來賣錢,這個在道家叫灸臍法。其實用不著那個日本溫灸器,我教你們一個方法,什麽年紀的人都可以用,比較保險。

用桂圓肉一顆,花椒六、七顆,加上艾絨一同打爛,晚上睡覺時挑一點,小指甲面那麽大,放在肚臍裏就行了,用橡皮貼把它封住去睡覺,比溫灸器還要好。

胃不舒服也好,腹部冰涼也好,老年人也可以用,身體需要就吸進去了,不要的它不吸。這樣就會水火交感了,繼續二三天後,早晨起來嘴也不苦啦,口也不幹啦,身體暖暖的。

首先準備三樣材料,艾絨(我用的是南陽三年陳艾,效果更好,補陽散寒的勁頭更大),桂圓肉(這個不用拘泥,買點幹桂圓,把核去了),花椒(這個家家戶戶都有)。

這三種東西,給它放料理機裏打成黏糊糊的樣子,可以捏住成球就可以了,艾絨可以分批次放,省的不好打,團成一個個比肚臍眼稍小一丟丟的球就可以了,做完可以用保鮮膜一個個的包裹起來,睡覺前,塞進肚臍眼裏,皮膚不敏感的,可以用醫用貼給糊上,敏感的就用保鮮膜,只要不讓這個小球掉下來就行,這樣肚臍貼就完成了。

原理也很簡單,這三味性味都偏溫熱,且都歸脾經,能脾胃的陽氣補得妥妥的。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只有把脾陽補足,我們身體其他處的陽氣才會充足。

除了上面說的艾草溫補陽氣外,桂圓肉,有補心脾、益氣血、健脾胃、養肌肉的作用,主要起到補益的作用,可以健脾氣,補心氣,用於氣虛、乏力、瘦弱,也用於脾虛導致的問題。

花椒是日常烹飪當中常用的一種調料,有溫中散寒的作用,此外還有除濕的效果。

這三味一結合,體內的寒氣驅散了,陽氣提升上去了,正適合炎炎夏日,陽氣外泄嚴重的我們。

如果你也有以下幾種情況,就用肚臍貼來調理下身體吧。

1. 吃生冷的食物容易拉肚子,腹痛;

2. 脾胃虛寒、長痘、體內濕氣重;

3. 怕冷,經常手腳發涼,陽虛體寒;

4. 腹部涼,宮寒,痛經;

5. 臉部、頭發愛出油;

6. 睡不好,且舌頭兩側齒痕重;

7. 抵抗力弱,容易受寒。

但貼這個肚臍貼需要註意的是,貼三天停一天,身體發熱或是上火時候別貼,容易把火拱出來,怕上火的話,在腳底的湧泉位置,一腳再貼一個。小孩子最好也別貼,孩子陽氣重一般也不需要。睡前貼,第二天早上十點前取下來。

如果覺得自己制作麻煩,也可以購買現成的肚臍貼,艾絨選的是南陽的陳年艾,更適合做艾灸使用,表面還添加了花椒粉,加速身體吸收,膠布也用的無紡棉貼,舒適親膚,透氣性好。

北京同仁堂紅盒艾絨肚臍貼艾草溫灸貼艾貼
¥69
精選
購買

曬太陽就是排寒

要說最簡單的排寒方法,其實就是曬太陽,這對於我們懶人來說,也是最容易堅持的,之前站樁排寒的方法,我也分享給很多朋友,但是大多都堅持不住,不是起不來,就是站著站著太累就放棄了。

其實養生也是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貴在一個堅持,只要堅持下去,身體就能回饋給你健康,但若實在堅持不住運動或是站樁出汗排寒的,那我們可以多曬曬太陽。

坐在或是躺在太陽下,舒舒服服地閉上眼睛,放空自己,就能排寒氣,是不是超級簡單?太陽是天之陽,是世間最大的陽氣來源,這麽好的排寒機會可別浪費。

走在路上我經常看到人人一把太陽傘,隔絕了自己和陽光,這還是早上八點多鐘,太陽不強的時候,都不願意曬一曬,可想而知這部份人排寒得多麽困難。

只要我們丟掉遮陽傘,戴上遮陽帽(頭最好不要曬,不然容易曬暈),就能享受大自然為我們身體排寒的服務,每次路上的半小時,我都會戴好帽子,走一路,曬一路的太陽,每次都會一身汗,原本我是非常不易出汗的體質,寒氣都憋在體內,自開啟始曬太陽,毛孔漸漸開啟了,汗液也出來了,寒氣也隨著排出來。

走上半小時,曬上半小時,非常舒服,怕曬到的還可以在皮膚上塗點防曬霜,如果有條件能夠專門曬背那就更好了,可以在院子裏鋪上墊子,趴在上面,把背部裸露出來,接受太陽的照射,背部吸收陽氣後,這些陽氣會順著全身流到各個支流中去,全身都暖乎乎的。

有的人曬完後發現自己的汗液是冰冰涼涼的,其實這就是寒氣排出來了,在這20天,堅持曬太陽,我們體內的寒氣就能慢慢排出去。

如果想要曬太陽事半功倍,我們也可以準備一些陳年的艾絨,鋪在自己的背上,這樣再去曬太陽,相當於雙倍的排寒補陽。太陽為天之陽,艾草為地之陽,都是排寒濕的,溫通身體,補陽氣。

除了曬背,我們還可以曬腹部,曬膝蓋,只要身體容易進寒的地方,覺得受涼疼痛的地方都露出來曬一曬。

實在沒條件曬太陽,總是陰天下雨,或是自身對紫外線過敏的,那我們可以退而求其次,用艾草制品來幫助我們身體排寒補陽。

如果是陰雨天的時候,或是周末偷懶宅在家裏,我都會用到這種艾草貼,很大的一張,很適合大面積幫助身體排寒補陽。

裏面主要的原料就是艾草,把艾草和當歸,紅花,白芷,蛇床子,薄荷油,肉桂油,生姜油,冬青油,冰片等草本按照比例搭配好,提煉制成膏,再加入熱熔膠,混合後制成,很輕薄的一張,夏天貼著不悶不熱,利用的是這些草本揮發油的特性,慢慢往肌理中滲透,化解體內的寒濕。

不光能排寒,裏面的紅花,當歸,都是活血化瘀,和補血的。白芷祛風止痛,冬青油可以舒緩我們肌肉關節的疼痛,薄荷油殺菌,又有疏風散熱的作用,生姜溫中散寒,這樣比單純用艾草排寒的效果更好。

撕開包裝就能聞到很濃郁的艾草,紅花的味道,還有絲絲薄荷的味道,非常大的一張,貼在我們肚子上,一張就夠了,我經常會在辦公時肩頸貼上一個,這樣就不擔心寒氣從脖頸進入了,而且還能排寒氣,一舉兩得。

醫科大健康研究院艾草貼啤酒肚小蠻腰南艾草貼
¥35
精選
購買

一撕一貼很方便,每天花上幾秒鐘,比曬太陽還要簡單,貼上之後可以一天不用管,8~12小時後撕下就可以,這個是持續往我們肌理中滲透的,所以貼的時間不能過短,否則就太浪費啦。

像是膝蓋,脖頸,背部,腹部這些容易著涼受寒的地方都來上一貼,簡單方便,而且很好攜帶,出門在外,也能幫身體排寒補陽。(註意:孕婦禁用和小朋友禁用)

如果我們本身對艾草過敏或是小朋友想要用,可以試試這款更溫和的三伏貼,利用的是一些辛溫的草本植物,有元胡,白芥子,細辛,甘草,肉桂,桂枝等。

元胡活血化瘀,白芥子是排寒的,尤其擅長化解體內的陳寒,無論這個寒濕在體內積了多長時間,都可以依靠白芥子化解掉。

肉桂,細辛和桂枝都是溫補陽氣的,所以這款三伏貼,既能排寒祛濕,又能補陽氣,而且比起艾草貼它更小巧,各個部位都能貼。

像是腹部,我們可以直接貼在肚臍上,同樣使用簡單,中間是草本經過熬制後的膏塊,很厚實的一塊,聞著的味道也不嗆,艾草貼因為艾草和紅花味道比較重,所以味道偏大,這款三伏貼所用到的草本,味道不是那麽辛嗆,所以聞著也是淡淡的草本味兒。所有的草本都是天然無汙染的,從源頭把控,這樣才能保證效果。

如果對氣味敏感,也可以試試這款,外觀也很好看,都是裁剪成花瓣樣式,小朋友也喜歡,而且用的低敏材質,透氣性很好,貼著不悶汗,也不會發癢,撕下後皮膚也沒有殘留的膠痕,成人可以貼上6~10小時,兒童2~4小時即可。

美豐道三伏貼 發熱艾灸貼穴位灸貼 溫灸貼艾葉肚臍艾草三九貼
¥59
精選
購買

每一盒附帶一張敷貼的位置圖,我們可以對照著,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來進行敷貼。

補脾陽就是排寒

除了體表,肌理中的寒氣,最難纏的就是臟腑的寒濁,尤其是脾胃。三伏天熱,大家都喜歡吃涼的瓜果冷飲,這種濕寒對脾陽的傷害是加倍的。

所以我們也要兼顧五臟六腑,想辦法把它們的寒濁也給排出去,俗話說,早吃姜,助脾陽。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早上吃上兩口姜,肚子裏暖暖的,脾陽也會提升上來。

我家裏的老人們,最喜歡的就是在早餐的時候,吃上兩口醋泡姜,給五臟六腑散散寒。這還是和百歲國醫大師路誌正老先生學到的,路老爺子年過百歲,依舊思維清晰,吃嘛嘛香,與這四十多年,早上吃醋泡姜有很大關系。

而且做法簡單,食材平價,咱們老百姓都能吃得起。準備嫩一些的生姜,洗凈切成片,不用去皮,姜皮是涼性的,還能中和一部份姜的辛熱,之後控幹水分,放到無油無水的玻璃瓶中,倒入沒過姜片的食醋,還可以根據口味加入食鹽和白糖或是蜂蜜,不能吃甜的可以省略掉。

密封保存,腌制5~7天就入味了,酸辣爽口,特別開胃,家裏老人自打吃了這個,別的腌制小菜就看不上了,說吃完以後肚子裏暖乎乎的,特別舒服,而且身體微微發汗,感覺身上也有勁兒。

醋泡姜我們要在早上吃,是助脾陽的,切記不能晚上吃哦,畢竟生姜辛熱,會影響到睡眠。如果懶得自己做,這裏也為大家準備了開蓋即食的銅陵醋泡姜,用的是正宗的銅陵白姜腌制。

它比起我們平時吃的生姜更嫩,汁水更多,辛辣味道更小,幾乎沒有纖維,一點都不柴,而且腌制的非常入味。

【自營】美豐道銅陵正宗醋泡姜
¥69
精選
購買

醋是有收斂作用的,能中和掉一部份生姜的辛熱之性,好吃不上火,所以擔心吃姜上火的朋友,可以試試這口醋泡白姜,0添加,沒有防腐劑,對於食品安全方面大可放心,配料只有白姜,老陳醋,食鹽,白砂糖和純凈水。

滅菌封裝,還是玻璃罐裝,更容易保存,由於沒有防腐劑,所以咱們開蓋後記得放到冰箱冷藏保存,用最簡單的制作方法,最天然的食材,呈現這一道最美味的營養小食。

酸辣開胃,一口咬下,姜汁四溢,特別爽口,搭配著米粥吃,味道十分不錯,吃完胃裏暖暖的,感覺肚子都不冰冰涼涼的了,微微出汗的感覺特別爽。

每天不用多吃,2~3片即可,堅持吃下去,身體會越來越舒暢。在這最寶貴的排寒時期,我們切記別讓身體受寒,多曬太陽,常吃姜。

忍不住吃了冰激淩,感覺胃部發涼,拉肚子,醋泡姜也可以救救急,特別適合這樣的人:

  • 吃了冰激淩,肚子不舒服的人

  • 小肚子摸起來比別人涼

  • 被迫待在空調房裏的人(被迫承受的寒氣)

  • 容易不開心的人(生姜溫升陽氣,很多時候,你的不開心只是陽氣不足了)

  • 夏天沒精神,容易犯困的人(升陽、提神、醒腦)

  • 經常感冒的人

  • 受寒感冒初起的人

  • 剛剛到了一個新地方,容易水土不服的人(此時溫暖中焦脾胃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