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這種肉是老年人的「黃金肉」!每周吃兩次,鮮味十足~

2024-05-12養生

俗話說,無魚不成席。除了有好的寓意外,魚肉還是一種有益健康的肉類。

與我們平時所吃的紅肉不同,魚肉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更容易被人體吸收,而魚肉的脂肪含量卻只有等量豬肉的一半。

此外,魚肉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以調節血脂,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益。

所以說,魚肉是中老年人的「黃金肉」!

此前,一項由中山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和廣州市第十二醫院等機構聯合進行的、長達11年多的隨訪研究發現:

相比於每周食用魚類0~150克的人,每周食用魚類200~300克的,全因死亡風險降低15%、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降低23%。

而這主要是因為,魚類中含有多種心血管保護性營養,包括多不飽和脂肪酸(ω-3脂肪酸、α-亞麻酸),維生素D和硒等。

除了能保護心血管,降低死亡率,常吃魚還有以下好處:

  • 保護視力;

  • 提升腦力;

  • 降低癡呆的發生風險;

  • 預防類風濕性關節炎;

  • 促進兒童智力發育;

  • 預防哮喘;

  • 保護皮膚;

  • 提高精子數量;

  • 預防結腸癌。

  • 春回大地,告別寒冬、潛伏在水中的魚兒也紛紛外出覓食。 此刻的魚兒不僅肥嫩鮮美,而且營養價值高,是食用的最佳時機。

    尤其是以下幾種淡水魚,不要錯過哦~

    1、草魚:平肝祛風,暖胃溫中

    草魚,性溫味甘,入肝、胃經。 其肉質嫩而不膩,可滋補開胃,對身體瘦弱、食欲不振者為滋養佳品。

    2、 鯉魚:補脾健胃,利水消腫

    鯉魚性平味甘,入肺、腎經。

    鯉魚的蛋白質含量高、質佳,特別是谷胺酸、甘胺酸和組胺酸含量豐富。

    鯉魚的藥用價值高,與冬瓜煮湯服食,可治腎炎水腫。

    3、 桂魚:益氣補血、健脾和胃

    桂魚也叫鱖魚,性平味甘,入脾、胃經。

    春季的桂魚肉質細嫩,極易消化,含有蛋白質、脂肪、鈣、鉀、鎂、硒等營養元素,適宜兒童、年老體弱、脾胃不佳者食用。

    4、 泥鰍:補中益氣,除濕退黃

    泥鰍性平味甘,入肝、脾經。 泥鰍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

    其中含有的一種特殊蛋白質,可促進精子形成,成年男子食後可強身健體。

    魚雖然好吃,但也不能亂吃,我們很多人都容易陷入下面這3個吃魚的誤區

    誤區一:越多越好

    魚肉雖然有益健康,但也不是越多越好。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大家,每天攝入40~75克的水產品,每周攝入攝入280~525克的魚。

    換算下來,每天攝入一手掌大小的魚肉即可,生重大約是二兩。

    誤區二:現殺現吃

    很多人認為吃魚就得現宰現吃才新鮮,其實不然。

    吃魚時,最好是魚殺掉後泡1個小時,或者靜置2~3個小時。

    在這個過程中,剛殺的魚中的寄生蟲、細菌並沒有死,如果處理不當會有風險。

    但是經過一定時間後,表面的細菌和寄生蟲就會死掉一些,相對來說就更安全,另外就是魚的結締組織也會松一點,吃起來魚肉的口感更好。

    誤區三:重料去腥

    很多人不喜歡魚腥味,所以會下重料去烹飪。

    但事實上,清蒸是做魚的最佳烹飪方法。

    因為,清蒸可以最大限度保留魚中的營養物質,同時可以最大限度減少油脂的攝入、做出魚肉的鮮味兒。

    做魚不提倡油炸和油煎的方法,煎魚的油經過高溫加熱後,會產生大量反式脂肪酸,對心臟有害無益。

    四種魚別吃

    1、未煮熟的魚

    吃了未經煮熟的魚,可能會導致寄生蟲感染。

    除了要煮熟外,還要記得不要把未煮熟的魚和其它食物放在一起,避免交叉汙染。

    2、 過度油炸的魚

    高溫煎炸會使魚肉的脂肪氧化,產生自由基、苯並芘等有害物質,還會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

    3、 腌制的鹹魚

    在腌制過程中,亞硝酸鹽能與腌制品中蛋白質分解產物胺類反應形成亞硝胺,而亞硝胺是一種強致癌物,不利於健康。

    4、 含汞量高的魚

    一般來講,大型且壽命比較長的魚類,含汞量更高,如長壽魚、旗魚、大眼吞拿魚、馬林魚、大鯖魚、馬頭魚等,不建議經常食用。

    小貼士:痛風患者可以吃魚嗎?

    研究發現並非所有的魚類都屬於高嘌呤的食物,如 淡水魚類的鱖魚 屬於 低嘌呤 的食物,痛風患者完全可以放心食用。

    而其他的一些魚類,如 吞拿魚,鮭魚 等則屬於中等嘌呤含量的食材,也可以適量少吃一點。

    對於沙丁魚,帶魚,白鯧魚等高嘌呤含量的魚類,要盡量少吃或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