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改變生活方式 減少微塑膠攝入

2024-04-28養生

微塑膠是指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膠顆粒,它們廣泛存在於海洋、河流、大氣、土壤等環境中。這些微小的塑膠來源於塑膠垃圾在自然環境中的破碎,以及工業產品中添加的人造塑膠微珠。

微塑膠可透過食物、飲水、呼吸及與皮膚接觸等多種途徑進入人體,很難被代謝,可能積累在器官組織中,引發炎癥和損傷。此外,微塑膠還可能作為載體,吸附並傳遞有毒化學物質,帶來健康風險。那麽,日常生活中應該如何應對,以減少微塑膠對人體的危害呢?

采用多種方法保證飲水健康

成人每天都需要飲用1500~1700毫升水,確保飲用水的安全至關重要。飲水中的微塑膠可能來源於水源汙染、塑膠管道老化,以及瓶裝水中的塑膠微粒等。

日常建議減少飲用塑膠瓶裝水的頻次,家中可以安裝帶有過濾裝置的凈水器,或者喝水時把水燒開,再簡單過濾,以去除部份微塑膠。因為飲用水中通常含有礦物質,煮沸冷卻後會自然形成水垢,這些水垢能很好地「封印」微塑膠,減少了開水中的微塑膠含量。

此外,市面上很多茶包是由塑膠制成的(如聚丙烯、聚乙烯、尼龍等),經常使用茶包的人群可以透過預洗法減少茶包中微塑膠的釋放。研究證實,用室溫水將茶包進行3次預洗,就可以顯著減少微塑膠的殘留。

合理烹飪食材選擇環保餐廚具

購買食材時,應盡量選擇未經過多加工的天然食品,如新鮮蔬菜、水果和肉類。這些食品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微塑膠含量相對較低。盡量避免使用塑膠容器來盛裝油、酒、醋等食品,以減少微塑膠的潛在來源。

在處理生肉、蔬菜和水果時,建議使用非塑膠材質的砧板。在烹飪前,應充分清洗生肉、海產品(避免食用海產品的內臟和腮等部份),以降低微塑膠的攝入風險。

用餐時建議使用木質餐具替代一次性塑膠餐具,使用可重復使用的棉質或玻璃材質的廚房用品替代一次性塑膠保鮮膜和塑膠袋。

在外出就餐或購買外賣食品時,應盡量選擇使用環保包裝或可降解材料包裝,盡量減少對一次性塑膠制品的依賴。避免重復使用一次性塑膠制品,並在使用後妥善處理,不隨意丟棄。同時,積極參與垃圾分類,確保塑膠垃圾得到合理的回收和處理。

選擇天然材質減少皮膚接觸機會

購買服裝時,盡量選擇天然纖維(如棉、麻、絲)制成的產品,避免購買由合成纖維(如聚酯纖維、尼龍)制成的產品,這些合成纖維在洗滌過程中可能釋放微塑膠。

此外,建議使用天然、無添加的洗化用品,減少透過皮膚接觸攝入微塑膠的潛在風險。同時,要按照使用說明正確沖洗洗化用品,避免殘留。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國家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 馬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