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日報/淄博晚報/博覽新聞
記者 魏敬敬
吊頸、撞樹、石療、拍打……曾幾何時,這些養生「土辦法」開始在民間盛行。公園中、小區裏、馬路邊上,時常可看到用「土辦法」養生的市民。
究竟是什麽原因讓這些養生「偏方」受到追捧?它們如何從眾多傳統養生實踐中「脫穎而出」,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
層出不窮的養生「土辦法」
清晨的公園裏,常可見一些老人站立於樹前閉目凝神,或用手輕撫樹皮,或用背部或四肢撞樹。
炎炎夏日,亦能看到一些市民躺在公園地面上,或坐在石頭上進行「石療」,稱此法能夠讓身體吸收能量,比按摩、拔罐的效果還好。
傍晚的廣場上,身著整齊隊服的老人們邊踏著節拍,邊用雙手拍打著自己或隊友身上的穴位。
這些被稱作「撞樹養生」「石療養生」「拍打養生」的方法,近年來在老年人群體中尤為流行。在他們看來,撞樹能夠刺激背部的穴位和經絡,甚至還能從不同樹木中汲取能量來治療各種疾病;石療是將大自然的熱量傳遞到經絡臟腑,可幫助祛除疾病,從而增強體質;拍打身體則有助於經絡通暢、排出體內毒素。
對此,市中醫醫院副院長劉允輝提醒,中醫理論中確實有透過刺激穴位和經絡來強身健體的做法,但這種方法需因人而異,且刺激的力度和部位需要精準控制。直接撞樹可能導致局部軟組織血腫或損傷,對老年人而言,存在安全隱患。高溫「石療」若不加防護,極易導致中暑,甚至橫紋肌溶解。而拍打如果不講究發力技巧與著力部位,很容易造成皮下損傷,甚至傷及要害部位。
除了上述方式,一些「非主流」養生法也受到特定群體青睞。
65歲的張女士是一位退休教師,她深信使用醋泡腳可以起到軟化血管、降低血壓的作用,甚至為此放棄服藥。盡管醫生多次勸誡,她仍堅持己見。她還高價購買了磁療床墊,期望透過調節身體磁場改善睡眠,但最終效果並不理想。
45歲的全職媽媽王女士,則對「生食養生」情有獨鐘。她每天大量飲用桃子、獼猴桃、蘋果等鮮榨果汁,希望能借此排毒養顏,保持健康。然而,這種飲食習慣導致了營養不良和內分泌紊亂。
此外,辟谷、暴走、曬背等養生方法也有一定的追隨者,但效果與安全性仍需科學驗證。
難以撼動的養生「內動力」
「養生‘土辦法’之所以能夠流行,其根源在於人們對健康生活的渴望。」這是多位專家對此現象剖析後得出的結論。
首先,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健康越來越重視。養生自然成為熱門話題。人們追求自然、綠色的生活方式,而養生「土辦法」以其天然、低成本的特點,迎合了這種健康理念。如拍打、撞樹、石療、曬背等方法,都能在傳統醫學中找到對應的理論支撐,這也是群眾對其深信的重要原因。
「除了生理上的需求外,養生‘土辦法’的盛行還與社會心理密切相關。」中醫師周勇分析,當今社會,人們面臨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和挑戰,迫切需要尋找一種簡單、易行、有效的養生方法。而養生「土辦法」往往具有簡單易學、成本低廉等特點,能夠滿足人們的這種需求。比如,拍打法不需要任何器材,隨時隨地都可進行;撞樹法只需要一棵樹,曬背法只需天氣合適等等。
此外,一些老年人由於身體機能下降等原因,更容易產生焦慮和不安情緒,而養生「土辦法」的神秘感和儀式感能夠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帶來安慰和寄托。
不容忽視的是,商業利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養生「土辦法」的流行。一些商家為了追逐利益,推廣各種養生「土辦法」,並透過各種手段吸引消費者購買相關產品或服務。如前幾年流行甚廣的磁療枕、乳膠枕……同時,一些媒體和社交平台也將養生「土辦法」炒作成一種時尚潮流或文化現象,進一步加劇了其流行程度。
亟待最佳化的養生「小氣候」
養生「土辦法」的流行,在某種層面上滿足了人們對於健康的向往,同時也為傳統養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提供了土壤。然而,這一現象背後的負面因素同樣值得我們關註。
中醫師鄭國靜表示,由於缺乏科學驗證和專業指導,這些所謂的養生「土辦法」可能潛藏健康風險,甚至帶來經濟損失。尤其對於老年人而言,在追求健康的過程中,更應註重健身方法的科學性與適宜性。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逐漸衰退,不恰當的運動方式或過度鍛煉都可能成為健康的隱形殺手,如心臟驟停、心肌梗死等嚴重疾病。盡管部份老年人長期鍛煉,身體素質較好且無慢性病史,但盲目提升鍛煉難度和強度仍然存在較大風險。因此,他們需要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科學規劃鍛煉計劃。
「為確保健身的安全與效果,亟需社會各界提供支持和專業指導。」淄博市人大代表劉寧呼籲:體育及城市管理部門應當針對實際需求,在公共場所增設適合的健身設施;同時,壯大社會體育指導員等專業人才隊伍,提供科學的健身指導和安全保障;組織多種形式的適度健身活動,引導人們正確鍛煉,並加強科普宣傳,普及科學健身知識,讓愛好養生的人們在享受健身樂趣的同時,遠離潛在風險。
專家提醒,養生應根據個人實際情況,結合醫學知識,科學地進行。在追求健康的過程中,應該更加理性,對於流行的養生方法保持警惕,多方求證,避免盲目跟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