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本草綱目說——茯苓(下)

2024-01-11養生

常見的利尿方劑有真武湯,五苓散,豬苓湯,但不少人很容易將其搞混,不會運用。下面是我朋友木木老師的用藥經驗和鑒別要點

本草綱目說——茯苓

木木老師用藥經驗

鑒別:五苓散與豬苓湯

豬苓湯與五苓散兩方均為利水滲濕之常用方,其中澤瀉、豬苓、茯苓為兩方所共有的藥物,皆治小便不利、身熱、口渴。然五苓散證乃外邪不解內陷於裏,膀胱氣化不利,水濕內盛而致的膀胱蓄水證,癥見小便不利、身熱頭痛、口渴、舌苔白、脈浮,故配伍桂枝溫陽化氣兼解太陽未盡之邪,白朮健脾燥濕,共成溫陽化氣利水之劑;

豬苓湯主治之癥乃邪氣入裏化熱,灼傷陰津而成裏熱陰虛,水氣不利之水熱互結證,癥見小便不利、身熱、口渴、舌紅、脈細數,故配伍滑石清熱利濕,阿膠滋陰潤燥,共成利水清熱養陰之方。

五苓散和豬苓湯都能治療小便不利,但是五苓散治療小便少卻不痛,豬苓湯治療的是尿頻、尿急、尿痛、尿血、淋癥,就是明顯的泌尿道感染。所以五苓散主治的病癥範圍很廣,而豬苓湯主治範圍非常狹窄,就是泌尿道感染。兩者也有一起用的,但是合用的機會不多。都是利水劑,兩者還是有區別的,一個主寒濕,一個主濕熱。

鑒別:五苓散與防己黃芪湯

五苓散體質是一個「水毒型體質」,按古代的話來說就是一個蓄水性體質,體腔內有很多的水,在胃腸道特別多,這個水和黃芪治療的水不一樣。黃芪也可以治療水多的人,容易自汗、浮腫,黃芪的水在肌表。嶽美中先生說過,黃芪是治肌表之水。這個肌表之水,具體說就是在肌肉。肉就像註過水的豬肉一樣,這是黃芪主治。五苓散裏面有白朮、茯苓、桂枝,這個主治病位在體腔,在胃腸,在裏面。所以有表裏之別。

五苓散與防己黃芪湯都能去水,但是五苓散水在裏面,防己黃芪湯水在外面。防己黃芪湯是張仲景用來治療下肢浮腫、行走困難的一張方。兩者的水不同,反映的癥狀也不一樣。五苓散治療胃腸道的癥狀比較突出,比如說嘔吐、吐水、水瀉。但是防己黃芪湯治療下肢關節疼痛這種骨關節病比較多。這就是兩者之別。

鑒別:五苓散與真武湯

五苓散從臟腑辨證上是脾陽虛,而真武湯是心腎陽虛,心腎不振,病在少陰。真武湯的陽虛更厲害!從藥味上來講,五苓散與真武湯都有白朮、茯苓,能夠治療口渴、小便不利,但是區別點在於五苓散有桂,真武湯有附;五苓散有澤瀉、豬苓,真武湯有芍藥、乾薑。這些提示真武湯以溫陽為主,溫陽利水,而五苓散是通陽利水,一個溫,一個通,是不一樣的。

從癥狀表現上來看,五苓散與真武湯也不同。

1、精神狀態。用五苓散的人精神狀態比較好,比較正常,但是用真武湯的患者精神萎靡、易疲勞。

2、脈像。真武湯用附子必須有「附子脈」——沈、微、弱;五苓散,張仲景說是浮脈,脈象上就不一樣,一個沈,一個浮。

3、檢查結果。五苓散證的心、肝、脾、肺、腎,這些重要臟器功能基本上還算好。而真武湯心功能不全、腎功能不全、肝功能不全都可能出現,所以真武湯證病情嚴重,五苓散證病情相對較輕。

服用五苓散要註意的是 ,不能吃冰、不能喝涼開水,一定要喝熱開水。喝一杯熱開水使渾身發熱,微微出汗,五苓散才有效果。如果喝的不是熱水,是冰水,那五苓散就白吃了。

鑒別:五苓散,豬苓湯,栝蔞瞿麥丸皆治口渴而小便不利,然五苓散證必兼或飲水即吐,或頭痛,或臍下悸而癲眩,吐涎沫等一系列的水氣上沖癥狀;豬苓湯證以小便淋痛,尿血等濕熱阻塞下竅之候為多;至於栝蔞瞿麥丸為證,其人尺脈弱,腹部自覺或他覺惡寒;此為三方鑒別運用之要點。

茯苓作為八診藥之一,其功效不可輕視,下面再列兩個效驗用法:

1、單味茯苓可以治療脫發。本方來自現代名老中醫嶽美中,用茯苓1000g,打成細粉,每次服用5g,每日3次。

2、中成藥桂枝茯苓丸,出自【金匱要略】,成分為桂枝、茯苓、丹皮、赤芍、桃仁5味中藥。長期服用,能有效治療子宮肌瘤。利水滲濕的豬苓

本草綱目說 ——家有兒女,懂點本草,如果您覺得本內容對您有幫助,歡迎關註兒科醫生李麗賢,及點贊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