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單斜晶系的多水高嶺土。產於福建、山東、河南等地。全年均可采挖,揀去雜石,研粉末水飛或火煆水飛用。
【處方用名】
赤石脂。
【性味歸經】
酸、澀、甘,溫。歸大腸、胃經。
【功效主治】
本品質重下行,酸澀收斂,善走下焦。內服有澀腸止瀉,收斂止血之功,外用有生肌斂瘡之效。
1、澀腸止瀉:用於脾虛久瀉久痢等證。常配禹余糧同用,治瀉痢日久,滑瀉不禁。若虛寒下痢,便膿血不止者,配乾薑、梗米同用。
2、收斂止血:用於崩漏、帶下、便血等證。可配側柏葉、烏賊骨煆為末服,治婦人漏下,數年不瘥(chài) 。治赤白帶下,配白芍、乾薑同用。
3、生肌斂瘡:用於瘡瘍久不收口及濕疹、濕瘡等證,可配象皮、龍骨、血竭等外用。
【用量用法】
10~20克,煎服。外用適量。
【使用註意】
有濕熱積滯者忌服。孕婦慎用。不宜與官桂同用(十九畏)。
【參考資料】
【神農嘗百草】:「主黃疸、瀉痢。腸癖膿血,陰蝕,下血赤白。」
【本經逢原】:「赤石脂止血固下。」
【本草備要】:「甘而溫,故益氣生肌而調中,酸而澀,故收濕止血而固下,療腸癖瀉痢,崩帶遺精,癰痔潰瘍,收口長肉,催生下胞。」
藥物成分:含矽酸鋁及鐵、錳、鎂、鈣的氧化物。
藥理:有吸附作用,內服能吸附消化道內的有毒物質,對腸粘膜有保護作用,對胃腸道出血有止血作用。動物實驗,能顯著縮短家兔血漿再鈣化時間。
(內容摘自楊永良主編的【中藥學】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