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螺螄粉竟然有養生功效,以後又多了一個「嗦粉」的理由

2024-05-26養生

文/劉偲翔 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 副主任中藥師

具有特殊酸香氣味、嫩滑香酥豐富口感的螺螄粉,近些年成為讓人欲罷不能的網紅美食。但它並非網絡時代剛被發明的新興食品,而是早有名頭的「寶藏」美食。

廣西入夏愛「嗦螺」

螺螄在廣西有較長的食用歷史。考古工作者曾在廣西柳州白蓮洞、大龍潭鯉魚嘴、頂獅山遺址等多處發現螺螄殼堆積物遺址,證實早在舊石器時代(約2萬年前),柳州白蓮洞人已經開始撈取螺蚌為食,其是迄今華南地區發現的最早的食螺人群。由此可見,吃螺螄是廣西人早有的飲食習俗。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就任柳州刺史時,由於被貶斥賦閑,他心情低落、路途勞頓、水土不服,加上夏季的柳州盛行偏南風,天氣高溫、高濕、多雨、濕悶等種種原因,導致柳宗元不思飲食,身生疔瘡。他的管家得當地人建議,以紫蘇、八角炒螺,熬制健脾祛濕的螺螄湯。果然,柳宗元在食肉喝湯後,身體迅速恢復。

曉醫善食的柳宗元,逐步將幹粉、砂仁、山柰、草果等加入螺螄湯中,並向飽受濕熱天氣折磨的當地百姓大力推廣這道鮮香誘人,能健脾和胃、理氣化濕的美食。後來,隨著辣椒傳入中國,螺螄粉的配料日漸豐富,逐漸形成今天的酸辣風味。

螺螄粉的材料搭配看似隨意,實則嚴謹。與其他誕生於中國民間的傳統食品一樣,其配方是中華文化與中醫藥食療養生理論的沈澱。

螺螄又名蝸籬、師螺、蝸蠃。味甘,性寒,歸膀胱經。功能清熱、利水、明目,主治黃疸、水腫、淋濁、消渴、痢疾、目赤翳障、痔瘡、腫毒等病癥。【本草綱目】載螺螄能「醒酒解熱,利大小便,消黃疸水腫」。

螺螄粉中的山柰、八角茴香、肉桂、丁香等藥食同源的香料,多為辛溫之物,有消食、理氣、溫通的功效,臨床常配伍用於脾胃虛寒、飲食不消、虛寒吐瀉、脘腹冷痛等癥的治療。與香料同烹,使得螺螄湯底鮮香甘甜,又寒熱互補;再加入以大米為原料,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之效的米粉,使螺螄粉具備了健脾和胃、理氣化濕的功效。

寒濕時節,再給螺螄粉澆上一層熱辣的辣椒油,不僅能提香配食,還能暖胃驅寒。

螺螄粉是廣西柳州的傳統美食,但走上全國老百姓餐桌的螺螄粉,多是以預制食品的形式出現的。這類預包裝螺螄粉食品中,調味料和油炸配料分量較多,一些品牌的螺螄粉,整包熱量甚至高達900千卡左右,不建議經常食用;偶爾食用時,建議增加新鮮蔬菜的配比,以增加飽腹感。

長期攝入過辣飲食,易刺激消化道黏膜,誘發胃病,所以食用螺螄粉時,盡量少放辣椒油;配菜中的炸花生米、炸腐竹熱量很高,建議少量配食。同時,螺螄粉湯底嘌呤含量高,痛風和高尿酸血癥患者應謹慎食用。過敏體質人群,大病初愈、服藥期間患者,經期或哺乳期女性也需謹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