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養生

正確的排便姿勢,你做對了嗎

2024-01-21養生

正確的排便姿勢,你做對了嗎?有一個地方我們每天必去,某一時刻,你會為了它而滿街尋找,甚至心甘情願地在門外等上好久而不能離開,這個地方就是廁所。幾千年來,中國人都是蹲著排便的,現在很多公廁和一些地區還保留蹲便,而家歷奇本都改成坐便了。歐美國家則很早就開始使用坐便。

每天離不開的必備場景

早在1584—1591年間,英國的約翰·哈靈頓爵士設計出了世界上第一只抽水馬桶。西方國家的抽水馬桶普遍是「坐式的」,他們使用坐便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西方人「不會蹲」。我們亞洲人習以為常的「蹲姿」在西方人看來簡直不可思議,歐美人還發明了一個帶有些調侃之意的詞——「亞洲蹲」。這種蹲法就是上蹲廁時臀部盡量下沈卻又懸在空中,同時用雙腳保持平衡的姿勢。

可以嘗試右側方式

大多數歐美人在深蹲時腳跟都會自然離地,而亞洲式的深蹲腳跟是要著地的,很多歐美人真的不會這樣蹲。那麽蹲便和坐便到底哪一種更科學?上廁所有正確的姿勢嗎?蹲便與坐便對於排便的影響主要與「恥骨直腸肌」有關。這塊肌肉從一側恥骨出發,在直腸後面繞一圈,再回到另一側恥骨,形成一個環把直腸拉住,使直腸形成一個尖端向前的角度,稱為「肛腸角」。

一般坐姿的肛腸角大約是80°~90°,而蹲姿時肛腸角可以達到100°左右。理論上來說,肛腸角越大,排便時所費的力氣越小。不同的排便姿勢從生理結構上來說,蹲式更符合人體生理結構,排便會更順暢。蹲著的時候,兩腿分開,肛門也會自然分開,肛門擴約肌被撐開更利於排便。但蹲式也有些弊端,如蹲便時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可能會增加腦血管意外發生的風險。

此外,蹲的時間長了,肛門周圍靜脈回流會受到影響,會加大患痔瘡的風險。相對於蹲姿,坐姿沒有腹部朝下的重力作用,因此排空時間更長,腹部用力更多,更耗時,對於過度肥胖、嚴重靜脈曲張的人群,以及孕婦、行動不便的老人,坐便更輕松舒適一些。教你一個小妙招,坐便也可以達到蹲便的效果!坐馬桶時在腳下加一個小凳子,保持上身微微前傾,讓大腿與腹部呈約35°,這個姿勢可以增加腹壓,有助於順暢排便,還能避免腳麻或夠不著地的尷尬。

不良排便習慣容易引起盆底靜脈曲張

另外,註意大便的時間不宜過長,最好要控制在5分鐘以內,切忌一邊大便,一邊讀書、玩手機等。其實,無論是蹲便還是坐便,正常情況下都不會有害健康。從衛生角度來看,很多人喜歡在公共場用蹲便器,試想一下,當馬桶上還有上一個人殘留的體溫,坐在上面將會是怎樣的尷尬,而且有可能傳染疾病,而自己家裏大部份人會選擇蹲便。此外,應註意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纖維素的食品,以預防便秘。同時,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排便時也不要用力太猛,避免引發心腦血管意外等。(節選改編自【胃,你好嗎?】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田艷濤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