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又一項國家重大水利工程!古賢水利樞紐進入建設階段

2024-07-09推薦

今天(7月9日),國家重大水利工程——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這項工程是繼2001年小浪底水利樞紐建成以來,黃河幹流上又一項重大骨幹水利樞紐工程。

古賢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黃河中遊河段,兩岸分別為山西省吉縣和陜西省宜川縣。隨著古賢水利樞紐工程導流洞支洞掘進施工,標誌著這座戰略位置突出、水沙調控和水資源調蓄能力強大、防洪減淤及生態效益顯著的黃河幹流關鍵控制性工程正式進入建設階段。

黃河古賢水利樞紐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 丁大發:黃河古賢工程是黃河水沙調控體系的核心工程和國家水網的重要節點工程,是關乎黃河中下遊地區長治久安的戰略工程,在黃河水沙調控體系中具有承上啟下、難以替代的重要地位。

古賢工程建成以後,將與小浪底等水庫聯合排程運用,可有效解決小浪底水庫調水調沙後續動力不足問題,確保黃河下遊河道河床不擡高,對增強水資源調配水平、改善山西、陜西兩岸灌區供水條件、提供水電清潔能源等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調節黃河水沙關系 改善生態環境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先後在黃河上建設水利樞紐工程30多個,其中像小浪底、劉家峽、龍羊峽這樣的大型水利樞紐就有五個。那麽為什麽還要在黃河中遊建設一座規模巨大的水利工程呢?

古賢水利樞紐工程位於黃河中遊山西陜西大峽谷的中段。工程選址既要符合大型水利樞紐建造條件,也要有利於利用峽谷縱深優勢可以大量蓄水。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規劃計劃局二級巡視員 賈新平:黃河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是黃河復雜難治的癥結所在。在小浪底水利樞紐攔沙庫容耗盡後,下遊河床又將重新淤積擡升。

黃河每年攜帶大量泥沙入海,流到下遊黃淮海平原地區,經過千百年的淤積形成地上懸河。

2001年,黃河中遊河南洛陽市孟津河段建成了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目的就是有效控制黃河供水,透過調水調沙措施,減緩下遊河道的淤積。經過多年實踐檢驗和論證,有必要在小浪底上遊再建一座大型水利樞紐來進一步調節黃河水沙關系。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規劃計劃局二級巡視員 賈新平:古賢工程建成後,可控制黃河70%的水量、60%的沙量和80%的粗沙量。能夠延緩小浪底水庫淤積速度,減少黃河下遊泥沙淤積,實作「1+1>2」的效果,並可長期保持4000立方米每秒的河道過流能力。

同時,黃河古賢水利樞紐蓄水後將在中遊形成200千米長的綠水青山帶及220平方千米的宏闊水面,將極大改善呂梁山區和黃土高原區的生態環境。工程平均每年可生產60多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將為當地最佳化能源結構、建設清潔能源基地提供有力支撐。

破解在脆弱河床上澆築重力壩關鍵技術

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工程的大壩是目前國內最高的碾壓混凝土重力壩。由於工程所處的黃土高原地質條件復雜,設計和施工都面臨著諸多難題。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 謝遵黨:黃河古賢水利樞紐坐落在水沙條件非常復雜的黃河北幹流河段,具有非常復雜的多重開發目標和約束條件。其中古賢工程壩址地基松軟,粉砂巖、長石砂巖和黏土巖等軟硬巖互動分布。

古賢水利樞紐設計為混凝土澆築的重力壩,相當於在「千層餅」一樣的脆弱河床上,用大量的混凝土澆築出一座巨大的人工建築,來保持壩體自身穩定。水利部組織設計科研單位進行多年研究論證,成功破解了一系列關鍵技術。

由於古賢工程壩區附近缺乏施工所必需的大量砂石骨料,最終在距離壩址約65公裏的山西省河津市找到了料源。

黃河古賢水利樞紐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劉慶亮:我們要開鑿一條64.75公裏長的隧洞。在這個洞裏布設一條世界最長、國內規模最大的皮帶機運輸系統。同時,我們還在洞裏采用了機器人巡檢、遠端影片監控、傳感器即時監測等一系列技術創新措施,確保這條骨料供給線的高效快捷、安全可靠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