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這裏是知乎早報!
編輯部小李為廣大知友準備了每日必看的熱點訊息和編輯精選的優質內容,更有答主精彩回答等你解鎖!
快來和小李互動,一起開啟美好的一天吧!
熱點速遞|BREAKING NEWS
1、日本多地大米荒持續,政府拒絕投放儲備米,大阪八成零售店斷貨,東京不少超市也短缺,受哪些因素影響?
新華社北京 8 月 31 日電,日本多地近期「大米荒」持續,地方政府、零售商和消費者紛紛呼籲中央政府盡快投放儲備米,以緩解供應緊張。農林水產省官員 8 月 30 日表示不會采取這一措施,稱投放儲備米恐對大米流通造成影響。
答主@陽光下的沈同學 提到,日本現在全國大米庫存都告急,6 月糙米平均批發價較去年同期上漲 14% ,創下2013 年 8 月以來最高紀錄。
日本米店很多是每年和批發商提前簽購買合約,如果庫存不足就會按現貨價格追加進貨,目前很多米店進貨價每公斤已經比簽約價格貴 3-5 塊錢,不少品種已經斷貨。米類中越光米上漲 15.6% ,除越光外的粳米上漲 18.0% ,現在就看後面新米上市以後米價壓力能不能緩解,看具體產量情況,未來日本肯定會增加對水稻中植的補貼,加大產量,不然大米價格還會因為供需失衡而上漲。其實日本除了大米其他東西也漲價很厲害,通脹情況已經讓日本開始加息了,日本是資源貧乏國能源、原料和食品均依賴進口,7 月份,日本除生鮮食品外的食品上漲 2.6% ,住宿費和手機通訊費也同樣上漲,反映物價上漲的住宅和汽車保險費也上升,也就是說日本的吃,住,水電,各種都在漲價,今年以來,日本已經或計劃上調價格的食品種類累計超過 1 萬種。
@每日經濟新聞 :分析人士認為,供需矛盾是造成今年日本米價上漲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日本政府調整生產政策和極端天氣造成日本大米供應量減少;另一方面,訪日外國遊客增加等因素導致大米需求增長,使得供需矛盾更為突出。2023 年 7 月至 2024 年 6 月,日本大米需求量為 702 萬噸,較上年增加11 萬噸,為 2014 年以來首次增加。這期間,訪日遊客人數為此前一年的 2.3 倍。據農林水產省測算,假設每位遊客一天吃兩頓大大米,那麽訪日遊客一共消費 5.1 萬噸大米。
此外,日本氣象廳本月早些時候釋出日本東部太平洋南海海槽大地震發生可能性增高的提示,引發部份民眾大量購買和囤積大米。
從年初的日元貶值,到中期的股市波動,再到現在的「米荒」問題,種種跡象表明,日本正在經歷一場危機......
2、百強房企前 8 月銷售近 2.7 萬億元,同比降幅連續 6 個月收窄,機構稱金九銀十樓市仍承壓,如何看待當下樓市?
8 月 31 日晚間,中指研究院、克而瑞、億翰智庫等機構分別公布 2024 年前 8 個月百強房企銷售榜單。據中指研究院數據,今年前 8 月,百強房企銷售總額 26832.4 億元,同比下降 38.5% (前 7 月同比下降 40.1% ), 累計同比降幅連續 6 個月收窄。
結構設計話題下的優秀答主 @Jimmy Chen 說,為了更清晰、直白的表示房地產行業的困境,我貼一張 3 年前,也就是行業最為鼎盛時期——也是波峰轉向波谷時刻的數據,即 2021 年 1-8 月國內國內房地產銷售榜單,來和今年的數據作對比。
21 年,銷售榜銷售金額排名第一的是碧桂園,5600 億,而到了 24 年,排名第一的是保利,2200 億。也就是說同為「狀元」,24 年的銷售成績,連 21 年的一半都不到,大概是有四成,這已經不是「腰斬」,而是「腿斬」了。其實,對比一下兩個榜同名次的銷售成績,基本都只有三、四成。而目前這個榜單中,24 年 1-8 月達到千億規模的只有 6 家,也許到了年底,這個數碼會有所增加,但我謹慎看好,畢竟在 2023 年,全年的銷售金額達到千億的也只有 16 家,而今年行情比去年更差,所以我估計 24 年全年銷售額突破千億的企業估計只有 10 家左右。
答主 @飛躍本屯 認為,分析困難何時結束,那要從困難產生的原因開始——房地產下行的原因是什麽?
一是結構性問題:高速城鎮化結束了,從農村到城市的人停止增長;一線城市的虹吸效應,隨著高薪行業減緩(金融、互聯網、房地產等),也已經開始下降。二是周期性問題:家庭能支持年輕人買房的錢都花出去了,剩下沒買房的人多數是因為真沒錢。而要廣大家庭在攢出來給新一代年輕人買房的錢,總需要不短的時間。說說怎麽解決。解決結構性問題,一是吸引海外買家來,這應該不可能;二是讓一線城市的高收入崗位數量大幅上漲,除了強制搬遷一批企業去一線城市外,也沒太好的辦法。
3、近期部份地方開始恢復或新建「國道收費站」,收費依據從何而來?收費後會有何影響?
近年來,非高速公路取消收費趨勢日益明顯,多地政府紛紛提前結束原定收費期限的公路收費,甚至斥資回購高速公路,實作本地車輛免費通行。然而,這一趨勢似乎正在發生變化。近期,部份地方開始恢復或新建國道收費站,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註。
@平老虎 認為,現在新能源車比例越來越高,自駕遊車輛中,新能源車比例越來高,以前隱藏在油費中的稅費被斷了來源,但是那邊還要維護公路,所以,早晚要把遺失的稅費找回來。
遠期可能是大功率充電的充電樁、家用臨時接電充電等,會以技術手段判斷並提高電費,反正你們新能源車都買了,也不可能因此把新能源車扔了用回油車。近期的眼見國道維護等等都要支出,卻沒有收入,所以國道恢復收費也是正常。答主 @大叔你真棒 覺得,國道收費,看起來可以提高效率,但從整個商業的角度來看,現在更多的還是應該做「退稅降稅」一類的疏通措施,而不是收費措施。
收費意味著轉嫁多余的成本到消費者身上,不管是客車還是貨車,最終買單的都是消費者,這對經濟復蘇來看,並不是一個利好的訊息。而在這個消費行為過程中,任何中間的收費環節,都有可能讓經濟復蘇的時間線,再度延長或者推遲。收費可以,但我們必須要考慮長遠的利益,而不是考慮到短期的利益。在恢復國道收費的同時,如何平衡收費與社會效益成為關鍵問題。收費公路的存在可能會引發公眾對交通成本上升的擔憂,尤其是對貨物運輸行業的沖擊更為明顯。企業和個人可能會選擇繞行或減少出行,進而影響道路的使用效率和區域經濟的發展。
雖然恢復收費能夠暫時緩解地方財政壓力,但應慎重考慮其長遠影響。特別是在自駕遊和「交旅融合」發展的背景下,收費可能抑制遊客的出行意願,不利於地方文旅經濟的發展。
編輯精選|EDITOR’S PICKS
1、西周為什麽衰落?
這篇文章來自答主→ @錦熙 ,來看更多精彩回答!
1、空間失衡: 眾所周知周人起家在殷商的西土,周人伐商的八個與國裏大多也在西土的周邊。在西周建立之初東方的許多諸侯、部族實際是觀望態度,且多次叛亂。表現在周成王時期的武庚、三叔之亂、淮夷、奄國叛亂;周穆王時楚國的離心。周穆王時的徐國、淮夷的叛變。概而言之西周的東半部並不安寧,所以分封諸侯時出現了萊夷首領和太公望爭奪地盤的事情。2、分封制消耗王室的財富和控制力: 西周王室的畿內分布著很多卿大夫貴族的封邑、田產。如周公家族、散氏家族、毛伯家族、召公家族等等,王室需要不斷地裂土分封,授予貴族奴隸、車馬、土地以褒獎他們的戰功和治績。在分封制的指數效應下,貴族後裔越來越多,就越來越消耗王室的財富,分化王室對畿內及周邊的控制權。到了西周中後期有些貴族之間發生了摩擦,記錄在【散氏盤銘】裏。一些距離周王室不遠地區的國家也自稱為王,這一點王國維先生就曾指出,先秦稱王似乎並不嚴格。
3、禮制的衰退、氣候的轉冷: 西周禮制的衰退我們從周夷王時期,周王聽信紀侯的讒言,烹殺齊哀侯一事就可窺一斑。至周厲王則道路以目,最終釀成了國人暴動。周宣王時期幹預魯國的國君繼承問題,直接廢嫡子而立庶子,正是反映了西周王室及諸侯內部禮樂秩序的逐步崩潰。西周中晚期北方的氣候逐漸變冷,北方的遊牧民族因為食物、草場變少而逐步南下內遷,和西周展開了激烈的戰爭。
2、為什麽人類是 46 條染色體,猩猩卻有 48 條?
這篇文章來自答主→ @SME情報員 ,點選主頁檢視更多精彩回答!
人類為什麽要從 48 條染色體變成 46 條染色體? 其實從打包方式來看,46 條染色體並沒有帶來明顯的優勢,甚至可能造成繁育後代的困難。但我們可以大膽猜測,這種染色體的融合,可能創造出了一些有優勢的新基因。這也許能讓我們的祖先受益,並透過自然選擇得以傳播開來。不過,目前還沒發現證據支撐這一假說。而另一種可能,就只能歸結於運氣了。 在遺傳學中就有個概念叫先進者效應。從 48 到 46,可能並沒有產生什麽有用的新基因。但剛好,這些變異成 46 條染色體的個體,都集中在了一個相對孤立的環境。在那個年代,絕大多數的人類祖先都是 48 條染色體的。但因為各種極端的原因,或天災或人禍,這所有的擁有 48 條染色體的人類都滅絕了,最後只剩下與世隔絕的 46 條染色體人類茍到了最後。再後來,這單一血脈也開枝散葉,遍布全球,所以才有了我們。
每日互動|DISCUSSION
近年來,自駕遊逐漸成為了休閑度假的首選方式之一,與跟團遊的方式相比,自駕遊時間靈活、自發性強、越來越受到遊客青睞。也有網友認為跟團遊則可以提供省心省力的旅遊方案,安全更有保障。大家更喜歡哪種旅遊方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