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北約威脅沒收中國資產,印度也信不過西方了?對華投擲橄欖枝

2024-07-24推薦

在北約峰會上,一些西方國家猛烈指責中國支持俄羅斯,並威脅要讓中國「付出代價」。 這種威脅甚至包括可能沒收中國的海外資產。看到這種情況,印度也開始意識到跟西方過於親近可能並不安全。

於是,莫迪政府改變策略,不再優先選擇西方合作夥伴,轉而向中國技術人員更快發放簽證,試圖加強與中國的合作 。顯然,印度已經感受到了西方策略的潛在風險,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外交政策,真心還是虛情?

北約威脅沒收中國資產

在今天的國際舞台上,有些行為實在讓人難以理解。美國和印度就是兩個典型例子,他們的一些行為可以說是相當露骨。

美國向中國索要月壤的事情大家可能還記得,這真是荒唐到了極點。

而印度,一個在邊境上與中國發生過沖突的國家,現在卻急切地想要修好與中國的關系,這種翻臉比翻書還快的速度,也真是讓人咋舌。

美國政府的換屆還有半年時間,但印度總理莫迪似乎已經迫不及待對華投擲橄欖枝。

看來,這些國家的外交政策完全是以利益為導向的,有時候甚至不惜犧牲道德和誠信。

在前不久結束的北約峰會上,一些西方國家再次發出威脅,聲稱要讓中國為其所謂的「援助俄羅斯」付出代價。

據北約官方人士透露,北約或有可能將中國在歐洲的固定資產列入潛在目標,運用某些不道德且不光彩的手段以期達到沒收這些財富的目的。

倘若此事終究成真,其所引發的後果無疑將是極其嚴重的。

在此種情況下,不僅會引起中國政府的強烈反彈,更會對國際間的投資環境以及經濟秩序造成嚴重的破壞。當全球投資者目睹此類事件時,又有誰敢於繼續在海外進行投資活動呢?

北約的這種所謂「奪財計劃」如果真的實施,不僅對中國,對整個國際社會都是一種威脅。它不僅僅是對中國資產的沒收,更是對國際經濟秩序的挑戰。

這種行為如果成為常態,將會使國際關系復混成,增加各國之間的不信任,給全球經濟帶來不穩定因素。

莫迪未雨綢繆?

而一直與西方打交道的印度,但最近似乎也發現跟著美國走不是什麽好事。

中國有句老話,「與虎謀皮者必為虎所噬」。如今,印度總理莫迪似乎逐漸領悟到這一深刻哲理。

如今開始加快審批程式,向中國技術人才發放簽證。

除此之外,近期印度更是毫不諱言地向烏克蘭外交使團提出批評。此事非同小可,直接觸及了西方的敏感神經與核心利益。

就在不久之前,莫迪存取俄羅斯並逗留兩日,與普京簽署了一系列重要的合作協定。此次存取激怒了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後者直指莫迪此舉是對全球和平努力的「沈重打擊」,令他深感「極度沮喪」。

印度也不是吃素的,立刻召見了烏克蘭大使,對澤連斯基的言論表示強烈抗議,並且還推遲了兩國之間的文化聯合工作群組會議。

涉及到俄烏兩國之間的紛爭問題,自事件爆發以來,美國便持續施壓要求印俄保持適當的安全距離。

然而,面對此種壓力,印度政府並未給美國任何顏面,反而以實際行動來表達自身立場——積極擴充套件從俄羅斯進口石油以及其他各類商品的交易規模。

2023年的數據顯示,俄印貿易額已經達到了650億美元。莫迪這次訪俄,更是簽了不少大單,包括一項承諾到2030年將貿易額提升到千億美元的雙邊貨幣協定。

以前美國或許仍能夠對印度奉行的這種靈活多變的外交政策持包容態度,但如今時移世易,情況已經截然不同。

杜林普的民意支持度節節攀升,而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緊張關系亦似乎越發演變為一出滑稽可笑的戲劇。

杜林普的秉性不在乎北約是否解體,也不太在乎西方盟友的感受,他的政策就是「美國第一」。

此情此景使得多年以來西方精心構築起的合作機制徒具虛名,儼然成為了眾人樂道的話題之一,而他們也無法坦然面對這番局面。雖然目前來說戰勝俄羅斯尚且困難重重,但至少也不能落得太過狼狽不堪的下場。

在全球經濟領域,中印兩國與俄羅斯之間的頻繁貿易往來,無疑已成為西方諸多已開發國家心中的一根刺,因為他們深知這將有可能使俄羅斯逐漸壯大為其難以匹敵的競爭對手。

鑒於此種潛在隱患,西方大國或許將會采取一些極端手段以阻止中印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密合作關系,例如之前曾威脅要沒收中國海外資產的行為,對於印度而言,同樣可能面臨類似的困境。

如果杜林普再次上台,美國的政策還是會以「美國第一」為前提。他可能不會將中國的供應鏈轉給印度,而是盡可能地轉給美國自己。

即使能和中國達成某種交易,美國還是會繼續與中國合作。這對印度來說,意味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靠美國可能已經不是個好選擇了。

在這種情況下,印度可能只能依靠自己了。

合作對彼此都有益處

印度這招挺機智的,知道自己既要面子又要裏子,還得和美西方打好關系,但在關鍵時刻,面對中國,它也能靈活轉換。

最近,印度宣布要加快給中國技術人員發簽證。

這一招既是為了吸引中國企業和工人,幫助印度的經濟發展,同時也是防備萬一美西方搞些小動作來報復。

說到底,印度現在迫切需要外資來推動經濟增長。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市場和資本來源,自然成了印度的重要合作夥伴。

印度透過這樣的‘利好’訊號,希望能吸引更多的中國資本。這不僅能幫助印度提升本地產業,增加就業,還有助於平衡中印的貿易差額。

實際上,印度對中國的依賴程度相當高。

在在2023-24財年中,中國甚至超過了美國,重新成為印度最大的貿易夥伴。印度從中國的進口額增長了將近56%,達到了1020億美元。自2020年以來,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還增長了約75%。

背後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美西方試圖把自己的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到印度。他們想借此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同時扶持印度作為一個戰略盟友。

但說實話,理想是好的,現實卻很骨感。印度其實還沒完全準備好承接這些產業鏈。

大多數情況下,它還得依賴從中國進口半成品來完成生產。

這樣一來,印度想減少對中國供應鏈的依賴,實際上卻越依賴越深。也就是說,不管出於什麽原因,中印之間的經濟合作都是客觀必須的,即使是政治因素也很難改變這種合作的趨勢。

值得一提的是,印度之前對中國企業的苛刻政策,已經讓它在國際上的形象受損,被稱為‘外資墳場’。如果印度政府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對外資的態度,恐怕要擺脫這種不利的形象會很難。

現在這一切似乎預示著中印關系可能會有所改善,但真正的問題是,中國人還願意信任印度嗎?

中國一直在提醒印度,健康穩定的中印關系對雙方都有好處。印度也應該認真聽聽這個意見,不要只有在自己有困難的時候才想起要和中國搞好關系。

當然,我們對印度的態度也得適當調整。如果印度願意合作,那當然是最好不過的。但如果它們選擇再次翻臉,中國也絕不會手軟。

總之,一切都要以國家的利益為重,既不過分依賴,也不輕易放棄任何合作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