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衡寶戰役:丁盛誤打誤撞深入敵後,孤軍攪亂白崇禧30萬大軍防線

2024-06-25推薦

三大戰役後,國民黨戰鬥力最強的那批精銳基本損失殆盡,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國民黨的統治終結只是時間問題。

但, 桂系白崇禧只看數量不看質素,他認為國軍還有上百萬之眾,憑此實力可割據半壁江山。

所以他多次拒絕善意,即使中國共產黨提出可讓他繼續帶兵、延遲廣西土改,他都表示要在戰場上解決問題。既然如此,也就只有開打了。

當時我各大野戰軍都有對應的作戰任務,負責解放中南的是第四野戰軍。最初我方謹慎、桂系傲慢, 結果武漢張軫起義、長沙陳明仁起義,白崇禧就只能一路撤退。

他還是想再掙紮一下,聯絡廣東余漢謀、湘西宋希濂準備構築湘粵防線。目的是將四野放在衡寶之外,保護他的老巢廣西。

長沙解放後,四野南下的速度明顯加快,一路遇到的敵人基本一觸即潰,很多時候只是剛聽到槍聲,國軍就作鳥獸狀散。

這大大出乎雙方的意料,也讓我軍產生了一定的輕敵情緒,一些部隊臨機決斷,沖出的距離遠遠超出了預定的部署。

這一把把尖刀,往白崇禧部署的衡寶防線上插,令他既痛又驚。隨即他調動了近30萬部隊防禦,準備找解放軍的弱點,先吃掉幾支部隊。

見敵如此安排,林總急命各部先停止前進,準備讓第二梯隊迅速跟上取得人數優勢,同時又讓49軍直插衡寶後方,來一個兩面夾擊,爭取將桂系一網打盡。

但是,在這關鍵時刻,林總發現怎麽都聯系不上45軍135師了。整整一個師啊,難道被敵人吃了?林總在指揮部裏非常著急,下令一定想辦法跟135師恢復聯絡。

3天後,135師的電台終於有了回音,可林總還沒高興幾分鐘,一看到電文內容又是一楞,135師竟闖進了敵人窩裏。

原來早幾天前135師的電台遇到故障,沒能接收到指揮部停止前進的命令,就仍按原地計劃,大膽追著窮寇,這一追就跟主力形成脫節。

等費勁修好電台回電時,135師已誤打誤撞沖過敵人防線,抵達靈宮殿地區一帶,這已屬於敵人的後方,周遭不斷有國軍在調動,一旦被發現,敵人就會圍過來,那135師兇多吉少。

師長丁盛得知自身處境後,也有些恍然,不過作為百戰之將,他很快就冷靜下來。 目前要走肯定是走不了的,這麽多人往後退,肯定會被咬住,那不如將錯就錯,來個中心開花!

丁盛將自己的想法上報野司,林總表示同意,讓他趁敵人沒反應過來時給予一記重拳,攪亂其部署。同時,林總也讓主力南下,跟135師打出好的配合效果。

在丁盛思索具體作戰方向時,白崇禧也發現靈宮殿地區突然多出一支共軍。但是他太過自傲,認為自己的防線嚴密,即便有滲透進來的也只是小分隊,所以僅調了一個營去靈宮殿,其余部隊仍守在主防線上。

這一個營本以為周遭都是友軍,殲滅一支滲透小分隊那是手到擒來的事,然而接觸之後,135師沒費殊麽勁就將來襲之敵擊潰。

敵軍的出現,也讓丁盛意識到不能再多作停留,隨即將部隊分成兩路,一路往山裏面走,一路沿山腳前進,這樣可以互相倚靠支援,到萬分危急時至少也還有些人能沖出去。

他們先向洪橋進發,然後持續轉戰,有大部隊來就撤,僅少量人來就吃,將白崇禧的衡寶戰線後方攪得天翻地覆,還順勢打掉好幾支後勤運輸隊。

白崇禧是想把135師徹底殲滅的,但四野已從正面開始進攻,他根本抽不出人來,就眼睜睜看著丁盛發揮。

至1949年10月7日時,國民黨的聯合防線宣告破碎,四野主力往白崇禧的指揮部猛攻。再打下去,決然討不著好,白崇禧就收縮兵力,準備回廣西大本營堅守。

他一動,林總就猜到其所想,丁盛也馬上接到命令,要在敵撤退的必經之路上不惜一切代價阻攔。135師確實能打,孤軍深入還能保持極強的戰鬥力,把桂系的王牌第七軍死死拖住了。

緊接而來的四野主力趕到戰場後與135師配合,將桂系主力包圍,此時國軍看出大勢已去,紛紛器械投降,桂軍的主力被殲滅大部,殘余惶惶躲入廣西,再難掀起風浪。

衡寶戰役與海南島戰役、西南戰役並稱為渡江之後的三大戰役,拿下衡寶,我軍在中南地區就取得了決定性優勢。

丁盛憑借亮眼的操作,為解放大業立下赫赫功勞,也由此獲得了個外號——丁大膽。此後丁盛開始備受關註,1954年中央將44軍、45軍合並成54軍時,周總理點名讓丁盛出任軍長。

本來還在南昌學習的丁盛,立即前往廣州報到,幾個月後又率部入朝。他抵達前線時,正好趕上抗美援朝的尾聲,不過同樣交出一份滿分的答卷。

丁盛率領54軍在金城戰役奮戰15天,與敵大小戰鬥254次,斃、傷敵7662人 ,這一戰可以說是為停戰而打的,丁盛有如此成績也為停戰爭取了不小的籌碼!

雙方停戰後,54軍奉命駐紮在北韓,一邊幫助當地恢復生產,一邊防備南邊卷土重來,到1958年談好誌願軍撤軍事宜後,54軍才回到國內。

雖然後面這幾年一直沒打仗,但丁盛也沒有懈怠,仍然努力鉆研軍事理論、做好軍備訓練,所以他在入藏平叛和對印自衛反擊兩件大事上,依然無比亮眼。

尤其是瓦弄戰役,印軍有2000人,被丁盛率部殲滅1200余人,敵第7旅旅長如果不是拼命跑上了飛機,也會成為54軍的俘虜。

經此一戰,印軍對54軍產生了深深的恐懼,後來幾次演習都將54軍當成假想敵。

擁有這麽多戰功,丁盛的職務自然節節攀升,先是擔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後在1969年又升為司令員。當時軍區內部有四個副司令員,本來最有希望接任的是開國中將詹才芳。

論資歷,詹才芳1933年當紅軍軍政委時,丁盛才是通訊班長,論對工作的熟悉程度,詹才芳1955年就開始擔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丁盛則是1964年才到廣州軍區。

不管怎麽看,詹才芳都比丁盛更有機會。然而最終的結果出來,花還是落在了丁盛家,這有些超乎尋常的任命,可見中央對丁盛的器重。

所以,成功真是機會和能力缺一不可的,如果沒有衡寶戰役的優越表現,丁盛或許就跟其他師長那樣按部就班發展,遠不會有後面的成就;

但如果他沒有能力將這一戰打好,那不被挨批就不錯了,更別提什麽成為全軍聞名的「丁大膽」。兩手都抓得住,才是硬道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