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中國科學家揭示青藏高原主體已向東生長300公裏

2024-03-31推薦

這是在海拔8400米左右高空拍攝的珠穆朗瑪峰和喜馬拉雅山脈群山(2023年5月2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孫非 攝

新華社北京3月29日電(記者吳文詡)近日,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深地實驗室)侯增謙院士牽頭,聯合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技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科研人員提出青藏高原東向生長新模式,解決了國內外學術關於青藏高原東向生長驅動機制的難題。目前,該研究成果已線上發表於國際權威地學期刊【自然·地球科學】。

據介紹,青藏高原是由印度板塊和亞歐板塊在新生代碰撞形成,經歷先南北向擠壓後再東向生長的演化歷史,其驅動機制一直是地學研究熱點領域。盡管國內外學者此前提出多種高原隆升模式,但都難以合理解釋高原兩階段演化歷史及目前觀測到的所有地學數據。

科研組成員、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麗軍介紹,研究團隊透過學科交叉研究,綜合利用巖石學和地球化學示蹤、多尺度地震成像和地球動力學模擬,揭示出5000萬年前以來,印度板塊在青藏高原東側的撕裂控制著東向生長,首次提出印度板片存在撕裂,導致地幔順時針向東流出「渦流」旋轉,形成控制青藏高原東向隆升的驅動機制。同時,初步驗證自3000萬年前以來,青藏高原持續擡升和向東生長,高原主體迄今已向東生長達到300公裏。

科研組成員、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許博教授表示,科研團隊透過觀察該地區大量來自地幔的巖漿活動軌跡,進一步證實青藏高原獨特的金屬礦床成礦系統也與板塊撕裂所導致的「渦流」深部動力機制有關。

「青藏高原作為世界第三極,一直以來是全球地學研究熱點,也是人們了解板塊運動和大陸演化的天然實驗室。學術界提出新認識和新理論,將會極大推動對地球動力學和資源與環境領域的認識,有著十分重要的科學意義。」許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