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巴黎奧運會最醜陋的一幕

2024-08-11推薦

巴黎奧運會迎來了最醜陋的一幕。

在女子66公斤級拳擊比賽中,意大利女拳擊手卡裏尼,僅僅在台上堅持了46秒,便哭著宣布退賽,理由是不公平競爭。

因為她的對手,來自阿爾及利亞的哈利夫,是一個變性人。

哈利夫在2023年參加拳擊世錦賽的時候,被國際拳聯禁止參加女子組比賽。

因為性別檢測顯示,他具有XY染色體,國際拳聯認定他生理上是男性。

國際拳聯雖然不承認他是變性人,但奧委會認為,僅靠染色體不能判斷人的性別,哈利夫滿足奧運會標準,所以允許「她」參賽。

從比賽影片可以直接看到,女選手卡裏尼和變性選手哈利夫,無論是敏捷還是力量,都完全不在一個級別。

在開局十秒嘗試格擋和勾拳反擊發現無果以後,整個接近20秒的比賽裏卡裏尼發現自己的揮拳完全造不成打擊,而不得不瘋狂閃躲凱利夫的連續暴擊。

在被凱裏夫一記勾拳掃到以後,卡裏尼果斷舉手示意叫停了比賽。

當裁判宣布比賽的獲勝者時,卡裏尼痛哭流涕,並拒絕與對手握手。

在接受采訪時,卡裏尼抱怨著說:

「對我來說這不是失敗,對我來說,只要你踏上拳擊台,你就已經贏了。我不是來評判的,我無權說這是否公平。我無權評判哈利夫是否應該被禁止參加比賽,我已經盡到自己的職責了。」

比賽結束後,引發了大量的討論。

意大利總理梅洛尼發文稱:

「我知道你不會放棄,安吉拉,我知道有一天你會透過努力和汗水贏得你應得的,在最終公平的競爭中。」

都被人打到哭著認輸了,拳手和總理也不敢公開挑明,也只能陰陽怪氣地說,比賽不公平。

大噴子馬斯克則轉發了女子遊泳運動員萊利蓋恩斯的一條動態:「男人不屬於女子專案」。

估計是又想到自己的大兒子受到LGBT影響後選擇了變性,如今更是父子關系斷絕的情況,馬斯克是發自內心地恨啊。

而懂王杜林普,則直接在社交平台表示:如果我當選總統,會禁止男性參與女性體育賽事。

其實變性人能否參加女子比賽,一直存在很大的爭議。相比專業運動協會,奧運會的標準是一直是最低的。

以奧運會標準,在1966年以前要檢查運動員的外生殖器確定性別,隨後因為私密保護,這個檢測方式被叫停。

從1992年開始,以檢查運動員染色體確定性別,但是各種LGBT組織一直聲稱,查DNA也侵犯私密,於是奧委會性別標準逐漸放松。

2004年,奧委會允許變性手術兩年後的選手參與奧運會比賽。

到2015年,國際奧委會出新規稱,「女性」參加男子專案「沒有限制」,「男性」參加女子競技專案需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1、聲明自己的性別身份是女性,並且出於體育競技的目的至少4年內不能更改;

2、在其首次以女性身份參賽前的至少12個月內,以及整個參賽過程中,個人血清中的睪酮水平低於10nmol/L。

這個標準低到什麽程度——都不用手術,服藥就行,不耽誤訓練,甚至退役後停藥還可以再變回來……

於是一些運動員發現,鉆性別空子比用興奮劑快捷簡單多了,一些體育弱國也開始動歪心思了。

比如紐西蘭舉重運動員勞拉·哈布特。

此人在35歲之前一直以男性身份參加舉重比賽,曾創造過男子青少年舉重105kg以上級的紐西蘭紀錄。

而後勞拉·哈布特在接受激素治療並聲明變為女性後,參加2017年世界舉重錦標賽女子比賽並獲得銀牌,成為紐西蘭歷史上第一位獲得舉重世界錦標賽獎牌的運動員。

隨後,在東京奧運會上,勞拉·哈布特作為第一個變性人登上賽場。雖然因為抓舉失誤被淘汰,但在輿論上鬧出了很大的爭議。

作為奧運史上的第一名跨性別運動員,這個魔盒自東京奧運會被開啟了。

於是在本屆巴黎奧運會上,我們看到了女選手被跨性別選手打哭認輸的詭異事件。

從本質上講,這根本就不是一場拳擊比賽,而是一個怪物在全世界的註視下,對一名女性進行施暴。

網上曾有一場拳擊比賽,震驚業界。

那是90年代的一場跨性別比賽,世界第一的女拳王Lucia Rijker,被一個業余男拳手兩回合ko。

這證明了男女之間的生理差距,根本不可逾越,為了確保公平,男子選手禁止參加女子組比賽,

回到變性人這個話題,說句難聽的話,就算切了就是變性人嗎?

如果說切了,力量就和女人沒分別了,那古代為什麽還要那麽多太監?直接用女人不好嗎?

更何況現在連切都不用切了,只要聲稱是女性堅持服藥就行。

遊戲版本發展到現在,已經變得極其魔幻了。

試想,一個男運動員幾十年在睪酮作用下提升肌肉量、骨骼體型,只需要賽前12個月透過服用藥物的方式降低激素水平,就可以參加女子組比賽,欺負那些事實上的女性,這和服用禁藥有何區別?這是平等和尊重嗎?

從此次的奧運會中,我們也能看到如今白左浪潮下歐美文化極其撕裂的一幕。

嘴上標榜的是「自由」,但是反而帶來了更多的「不自由」和「不公平」,甚至已經蔓延到了體育競賽當中。

在這場完全沒有一個科學論證的「新時代女性」爆打「傳統意義女性」的比賽裏,這真的符合巴黎奧運會組委會那「奧運更開放」的口號嗎?

如果單純是為了開放,建議奧運會直接學facebook,那上面有50多個性別可供選擇,奧運會也搞50多個組別,這樣才更開放。

同時建議奧委會在「更快、更高、更強」的口號後面加個詞,「更開放!」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