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2024年立秋時間已出,有啥特點?1個好訊息,3個壞訊息,建議了解,早做準備

2024-07-28推薦

進入大暑節氣以後,夏與秋之間便開啟了「此消彼長」的模式,夏季漸漸離開,秋季越來越近。當然季節更替不是在一朝一夕之間,需要一段時間來過渡,我們也剛好可以在這個過渡期內合理調整,從而更好地適應氣候環境的改變。

立秋屬於中國「四立」節氣之一,它是秋季開啟的標誌,在二十四節氣中,更具有標誌性意義,自古以來民間視其為傳統節日一般,屆時流行著諸多的習俗,啃秋,曬秋,貼秋膘,稱體重,祭土地神等等,透過這些內容來迎接秋天的來臨,也為入秋開始做準備。

2024年立秋時間

「二十四節氣」為上古農耕文明的產物,其是上古先民順應農時,透過長期觀察天體執行,結合一歲中時令、氣候、物候等變化規律所總結而形成的知識體系。現行的「二十四節氣」是依據太陽在回歸黃道上的位置而制定,人們將太陽周年運動軌跡劃分為24等份,每15°為1等份,而每1等份就是一個節氣。依照此劃分方式,當太陽到達黃經135°時,為立秋,而今年這一時刻出現在 8月7日8點09分01秒 ,所以這便是今年(2014年)立秋的準確時刻。

立秋意味著夏與秋之間的變換,不僅氣候以及周圍的風景會發生改變,其對於農業生產以及人們的生活都有著重要影響,所以自古以來都深受重視。人們透過觀察立秋時間的早晚所對應的氣候特點,以及對農作物豐欠的影響總結出了很多的經驗,而這些內容也透過民俗諺語久經流傳,一直延續至今。每逢立秋節氣, 老人們依然習慣透過這些民諺來對立秋後的涼熱以及農作物是否能夠獲得豐收來進行預判。下面就透過今年立秋的時間所代表的民俗內涵來跟大家分享今年的立秋特點,總結來看有1個好訊息,3個壞訊息, 建議了解,看看有道理嗎?

1個好訊息:

如今中國民間實行著農歷與公歷雙歷法,公歷使我們與世界達到同步,而農歷吸收了幹支歷的節氣,對於中國的農業生產更具有指導意義。而在農歷中,由於閏月的存在,使得立秋的時間會相差比較多,有時在六月,有時則是在七月。人們認為立秋所在的不同農歷月份,對於農業的影響大不相同,那就是「 六月立秋,顆粒無收;七月立秋,五谷盡收 」。

今年的立秋時間對應到農歷上為七月初四,恰恰落在七月,依照民俗講究,將會是一個豐收年。 人們透過長期的觀察發現,立秋在七月,時間相對來說是比較晚的,也就意味著天氣轉涼乃至寒潮的出現都會相應後延,而農作物便可以獲得高溫以及光照這樣的有利氣候,生長周期也會相應拉長,這樣的年份中農作物可以更加充分的生長,使得幹物質更好的積累,從而達到高產,人們便不用擔心吃喝的問題了。這對於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好訊息。

3個壞訊息

①今年為「晚立秋」

關於立秋時間,民間有著諸多的說法,其中流傳最為廣泛的莫過於「早晚」之說了,與之相應的民俗有「早立秋把扇丟,晚立秋熱不休」。而立秋早晚是如何來區分的呢?這也與農歷有關,民間將六月立秋定為早立秋,七月立秋定為晚秋。 今年立秋在七月,屬於晚秋,人們認為這樣的年份,立秋後不會快速的涼快下來,還將會熱上一段時間。所以即使立秋已至,暑熱還將繼續,對於我們來說算得上是壞訊息了

②今年為「母秋」

關於立秋,民間還流行著「公秋爽,母秋兇」的說法。而關於立秋「公母」的確定民間有著3種方法。

其一是看立秋的農歷月份,六月為公秋,七月為母秋;

其二是看立秋所早農歷月份的具體日期,遇到單數為公秋,遇到雙數為母秋;

其三是看立秋的具體時間點,午前為公秋,午後為母秋。

今年立秋是在 農歷七月初四八點 ,依照前兩種確定方式為「母秋」,而依照第三種方式確定則為「公秋」,看似相互矛盾。其實氣候的變換是循序漸進的,並非從某一天或某個時刻而突然改變,所以透過農歷月份來確定立秋的「公母」更為符合實際。

立秋的「公母」所帶來的影響一般是指「秋老虎」天,節氣交替之際,氣候會出現較為明顯的變化,在立秋這一天,地表熱量以及空氣的溫度未能完全適應,會使得氣溫出現較大振幅的波動。民間認為,遇到「公秋」,那麽立秋後,天氣會逐漸轉涼,氣候變遷會相對平穩,人們可以逐漸適應; 而遇到「母秋」,立秋後的氣候往往反復無常,可能會涼爽一段時間,之後又出現高溫悶熱的天氣,而忽冷忽熱的氣候對於人們來說適應的難度較大, 尤其是體質偏弱的人也就更容易生病。

③今年為「秋包伏」

根據立秋當日與進入末伏的早晚,民間流行著「不怕伏包秋,就怕秋包伏」之說。依照規定,「秋後一庚進末伏」,正是由於不同年份庚日的變化,才有了「秋包伏」以及「伏包秋」的說法。具體判斷方法為:若是末伏出現在立秋之後,則為「秋包伏」,而如果二者出現在同一天則為「伏包秋」。 今年的末伏為8月14日,與立秋相差了將近一周的時間,為典型的「秋包伏」。這也就意味著立秋之後,依然還有比較長一段時間在數伏,而「伏」代表著天氣炎熱,宜「靜」不宜「動」,所以說在立秋後,暑熱的氣候還將持續一段時間,一直到8月23日出伏以後,天氣才會漸漸涼爽。這也就使今年的長夏顯得格外難熬與漫長,對於人們來說顯然是個壞訊息

中國幅員遼闊,受到緯度,地勢,海拔等因素的影響,各地的氣候差異會比較大,使得不同地區正式入秋的時間也會有早有晚。不過立秋,意味著夏秋更替的開始,在一段時間內,氣候的變化都會比較復雜,我們既要預防未消的暑熱,又要註意早晚之間的溫差,根據氣候的變換順勢而為,才能平安送夏,也為秋天開個好頭。

本文系小茉莉美食記原創,碼字不易,嚴禁不良自媒體抄襲、搬運。歡迎大家關註,點贊,收藏和轉發!感謝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