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最長太空出差乘組」歸來後正式亮相——「在軌生活187個日夜,神奇、難忘」

2024-07-06推薦

光明日報記者 靳昊 光明日報通訊員 占康

「航天員的使命就是為祖國出征太空。我深深地為偉大的祖國而驕傲,為親歷、見證、參與航天事業的跨越式發展而自豪。」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指令長湯洪波面帶微笑,聲音深沈而有力。

7月5日,湯洪波(中)、唐勝傑(右)、江新林3名航天員與媒體和公眾見面。 新華社發(王夏陽攝)

7月5日下午,神舟十七號航天員乘組湯洪波、唐勝傑、江新林從太空返回兩月後,在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同記者和公眾見面。他們在中國空間站工作生活了187個日夜,重新整理了乘組在軌時間的紀錄,被網友親切地稱為「最長太空出差乘組」。航天員們感慨:「在軌生活了187個日夜,現在回想起來仍是那麽神奇、難忘。」

「晝伏夜出」修復太陽翼

作為首批執行空間站階段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乘組成員,湯洪波親歷了「中國人首次進入自己的空間站」的歷史時刻。時隔兩年,他又成為重返「天宮」第一人。

「出征前,我們問自己:我們的目標是什麽?乘組三人一致的答案,就是要把空間站高質素管理營運好,把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完成好,發揮空間站國家太空實驗室的最大效能。」湯洪波說。

在軌飛行的187天裏,神舟十七號乘組圓滿完成了出艙活動,完成空間站多次貨物出艙任務,開展了艙內外器材安裝、偵錯、維護維修等各項工作,同時還在地面科研人員密切配合下,開展了84項在軌實(試)驗,高質素完成各項既定任務,達到了預期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湯洪波帶領乘組進行了兩次出艙活動,修復被空間碎片擊中受損的太陽翼。經過兩次出艙維修後,太陽翼發電效能狀態正常,這是中國首次完成在軌航天器艙外設施維修任務,為空間站長期安全、穩定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白天巡視和準備,晚上出來幹活,真正體驗了一次‘晝伏夜出’。」湯洪波風趣地說。據了解,這是由於太陽翼在陽光照射下會產生電流,影響航天員作業安全。航天員只能在陰影區進行維修作業,在陽照區進行巡檢、拍照。

「太空菜園」長勢喜人

唐勝傑是目前執行空間站任務中最年輕的航天員,不到34歲就實作了他的首次太空之旅。

「第一次執行太空飛行任務,我的感覺是充實的、幸福的,同時也是充滿挑戰的。」唐勝傑說。對沒有飛行經驗的他來說,入駐空間站後,遇到的第一個考驗就是如何快速適應太空失重環境。雖然挑戰很多,但使命和責任讓唐勝傑更加專註於自己的工作,很快就進入狀態。

返回撤離前的載荷下行工作,挑戰性很大。「哪怕是一顆小小的種子,都承載著科研人員多年的心血,不能因為我們的失誤而前功盡棄。」唐勝傑說,只有把所有的實驗載荷安全帶回地球,大家懸著的心才能放下。

在軌期間,航天員們還當起了「太空菜農」。唐勝傑說,雖然在地面進行了相關培訓,但無法完全模擬太空環境,在太空還需要進一步摸索體會。比如,在失重條件下給蔬菜澆水,水滴會漂浮在根系表面,需要使用特殊的裝置來補水。乘組透過不斷實踐摸索,逐漸掌握了在微重力環境下種植蔬菜的技巧。

「太空菜園」種植了生菜、櫻桃番茄等多種蔬菜品種。在乘組的精心照料下,蔬菜長勢喜人,口感鮮美。「這些太空蔬菜不僅為我們的太空生活增添了色彩和樂趣,也為未來的深空探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唐勝傑說道。

積極應對中長期駐留的心理挑戰

江新林曾經駕駛過坦克、開過戰鬥機,又駕乘飛船進入太空。江新林講述了他精心準備首次出艙任務的經歷:兩位隊友毫無保留地傳授出艙經驗,手把手地進行指導,地面工作人員配合他們反復在軌演練。「只有準備到位,才能幹得明白。經過紮實的訓練,出艙當天,我的內心非常平靜。」

神舟十七號乘組重新整理了乘組在軌時間的紀錄。江新林回顧了他們如何應對中長期駐留帶來的心理挑戰:「長時間枯燥封閉的太空生活,尤其是進行到中期時,也會偶爾有煩躁難熬的感覺。」但具有飛行經驗的指令長積極給他們創造活潑輕松的氛圍,一發現他們情緒不高時,便加油打氣。

「指令長也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他們第一次進駐‘太空家園’時,還只是一居室。如今,空間站已經擴建到‘三居室’大戶型了。」江新林說。在指令長的帶領下,大家特別註重身體鍛煉。「每天高強度的工作結束後,來一場酣暢淋漓的運動,別提多解壓了!」「我們也會給家人朋友打打電話,每周還有一次與家人影片通話的機會。另外,還有地面支持團隊的日夜堅守、陪伴,我們感到並不孤單。」

2023年10月26日,神舟十七號乘組搭乘飛船奔赴中國空間站,2024年4月30日安全返回。「當前,我們已經完成了恢復療養階段的任務。後續,我們一定積極配合科研團隊進行科學恢復,投入訓練任務,時刻準備、任黨挑選、再立新功!」航天員們信心滿滿。

【光明日報】(2024年07月06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