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王毅外長在美國,沒見沙利文和布林肯,直接去見了拜登身邊人

2024-09-30推薦

最近,中國外長王毅在美國掀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在聯合國參加會議的間隙,王毅竟然和一個鮮為人知的美國政客 ——聯邦參議員克里斯·孔斯見了面,而不是那些大名鼎鼎的沙利文或者布林肯。這一會面的背後,為何如此撲朔迷離?讓我們來剖析一下這場看似普通卻暗藏玄機的外交動作。

中美會面的非一般操作

王毅此行主要是參加聯合國的相關會議,期間自然少不了與各國代表的互動。按慣例,與外長見面的多是各國的外交負責人或重大國際組織的代表。然而,這次美國派出來的並非高層如國務卿布林肯或者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而是特拉華州的民主黨籍聯邦參議員孔斯。對於熟悉國際局勢的人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有意思的安排。

公開資料顯示,孔斯不僅是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的成員,更重要的是,他被外界視作拜登的 「親密盟友」。這個稱呼可不是隨便叫的,美國政治新聞網就曾點名道姓地說,雖然孔斯不直接代表拜登發言,但要找到比他更親密的盟友幾乎不可能。

孔斯與拜登的 「鐵關系」

搞清楚孔斯和拜登的關系,我們才能更好地理解這次會面的意味。孔斯是特拉華州的民主黨人,拜登也是從這個地方起家的。孔斯作為參議院外交關系委員會成員,簡直就是拜登 21 年參議員生涯的延續。在 2008 年拜登成為奧巴馬的副手時,孔斯接過了特拉華州參議員的職位。這種長時間的共事和地緣關系,使得兩人之間的關系不僅止於政治盟友,更像是政治上的家人。

如此看來,孔斯的重要性才逐漸顯現出來。他在拜登上任時被認為是國務卿的潛在競爭者,只不過最終敗給了布林肯,但這並不影響他在拜登心目中的地位。簡單來說,在某些關鍵問題上,孔斯可以算是拜登政府與外界溝通的一個 「特殊管道」。

為什麽不見布林肯?

那麽問題來了,為什麽不直接派出布林肯或沙利文呢?

當前正值美國大選前夕,拜登政府的一舉一動都像是在走鋼絲,特別是在涉及中美關系這樣敏感的議題上。直接派出布林肯見中國外長,無疑會引發更大的關註和解讀,甚至被對手利用為競選作料。現階段,美國政府需要在政策上保持低調和靈活,透過非正式渠道傳遞資訊既能減輕壓力,又能避免過度曝光。

而孔斯的身份則提供了一個 「灰色地帶」的解決方案。一方面,他與拜登有著深厚的信任關系;另一方面,他沒有國務卿那樣的高曝光度。從某種程度上說,孔斯可以充當一種「特使」角色,透過他,中方能夠更直接地向拜登政府傳遞資訊,而不會引發外界過多的猜測和爭議。

會議內容的神秘面紗

雖然中方沒有透露太多關於這次會面的細節,只是提到雙方就中美關系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但正是這種 「簡潔」的外交辭令,更加讓人覺得事情並不那麽簡單。

從中美關系的一貫風格來看,此次會面極有可能涉及多個關鍵議題。比如,當前的貿易摩擦、科技限制、人權糾紛以及最近的南海問題等等。透過這種 「軟性」接觸,中方可以更精準地摸清拜登政府的底線和態度,也能為將來的談判做好鋪墊。

大選背景下的戰略考量

眼下的美國,所有的大事小情都繞不開即將到來的大選。拜登能否連任,杜林普是否卷土重來,都將直接影響未來四年乃至更長時間的中美關系。在這樣一個關鍵時刻,任何實質性的政策調整和外交動作都會被放大解讀,成為競選雙方攻防的焦點。

中方對此顯然心知肚明。因此,王毅這次選擇與孔斯會面,既避免了過度曝光,又能透過他向拜登政府直接傳遞資訊,不失為一個聰明的戰略選擇。

未雨綢繆,知己知彼

中美關系的復雜性和敏感性無需贅述。無論下一任總統是誰,中美之間的競爭和摩擦短期內難以消除。此時選擇與拜登的 「親密盟友」孔斯會面,不僅是一次戰術上的低調示好,更是一次戰略性的未雨綢繆。

透過這種方式,中方可以更清晰地了解拜登政府對中美關系的真實態度和政策傾向,為未來的談判和互動創造更多的空間。古語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理解這一點,對於捋順中美未來關系的脈絡無疑至關重要。

總之, 王毅此行與孔斯的會面絕不是一次普通的外交接觸,而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戰略布局。在全球局勢高度敏感和不確定的背景下,如何巧妙應對變數,無疑是中方需要深入思考和準備的課題。這場會面就像是一局棋中的一步妙招,未必能立竿見影,但對全域的影響不可小覷。

隨著美國大選的臨近,中美關系無疑將迎來更多的挑戰和變化,無論最終鹿死誰手,對於中方而言,提早布局、靈活調整始終是應對復雜局勢的不二法門。拭目以待,這場大戲的後續發展,必將更加精彩紛呈。

本文為一點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