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嘉賓商學創辦人吳婷:大眾汽車的全球化三部曲

2024-08-31推薦

全球第一輛保時捷、可愛又實用的甲殼蟲、奔馳早期最牛的賽車SSK,還有二戰時德軍大殺器虎式坦克,這些不同次元的產品,居然出自同一個人之手:他叫費迪南·保時捷。

他設計過的車型有幾十款,但要論銷量和影響力,非甲殼蟲莫屬。甲殼蟲不但是大眾汽車的最大爆款,也幫大眾在歐美世界打響了名號,是大眾全球化的開端。

今年是中國企業全球化的元年,嘉賓商學也成立了全球化社群燈塔社,賦能中國企業出海、成為全球公司。那麽大眾是怎麽實作全球化行程的呢?今天我就從大眾的甲殼蟲講起,一款車型闖天下。

1、甲殼蟲闖世界

別看今天的大眾是歐洲第一、世界第二大車企,其實在歐洲汽車圈,他是個晚輩。

1883年奔馳成立,1890年標誌成立,1899年霍希成立,之後10多年又出現了奧迪、羅孚、柯士甸、寶馬,而大眾直到1938年才正式成立,是歐洲最年輕的汽車品牌之一。

問題來了,為什麽大眾出現得這麽晚,反而成了歐洲第一?

這就是歷史的一段機緣了。

說回開頭提到的費迪南·保時捷。他是奔馳的王牌設計師,是奔馳跑車之父。但他一直都想做一款普通人能買得起的小型車。這點我在英國汽車系列講過,汽車最開始都是服務貴族的,普通人買不起。當時的德國也一樣,費迪南給奔馳設計的小型車都被斃了。這也能理解,你讓LV出一款千八百塊的包,他肯定也不幹,這會破壞品牌形象。

1929年費迪南離開奔馳,之後他成立自己的公司叫:保時捷,但只幫大車企做設計,自己不造車,原因很簡單,我們現在能看到想造車要燒很多錢的,他沒錢。

所以他造小型車的夢想,還得放一放。

直到1933年,有一個人出現了,他叫希特勒。

希特勒1933年上台,當時的德國經濟危機重重。作為一戰的戰敗國,德國背負著沈重的戰爭賠款,再加上全球大蕭條,讓德國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銀行破產、企業倒閉、失業率飆升,民眾迷茫又絕望。

希特勒上台後,提出一系列經濟復蘇計劃,其中就包括國民汽車專案。他要打造一款平價的國民轎車,要能裝下一家五口,但價格不能超過1000馬克,當時德國人均年薪在2000馬克左右,6個月薪金買1台車,相當親民。

聽到這個計劃,費迪南知道自己的機會來了。他親手給希特勒畫了11張草圖,其中就有「甲殼蟲」,希特勒還是蠻滿意的,就把國民轎車的設計交給了他。

有了這段機緣,費迪南的小型車夢想終於見到曙光了。

1935年,代號為VW3的樣車誕生,經過2年多的測試和完善,到1938年,希特勒下令建廠,開始量產。這座廠的名字非常直白,不是要造普羅大眾都買得起的車嗎?就叫大眾吧。

而這款車一開始並不叫甲殼蟲,就叫大眾(德語Volkswagen),是一家美國的雜誌報道時,說這輛車像「一只可愛的小甲殼蟲」,所以「甲殼蟲」只是別人給起的外號。

就在費迪南要大幹一番的時候,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二戰全面爆發。

當時大眾工廠剛進入正軌,只造出來210輛甲殼蟲。炮聲一響,整個德國的汽車產業都被綁到了戰車上。

寶馬造起了飛機引擎,邁巴哈造起了坦克發動機,大眾也被征調,為德軍生產軍用越野車。

據記載,整個戰爭期間,大眾一共產了5.2萬輛VW82和1.4萬輛VW166,而且這些戰車是由大量戰俘生產的。1998年大眾承認,二戰期間曾奴役15000名戰俘。

二戰後,希特勒自殺,費迪南入獄,德國被分區占領,大眾也被視為一個「政治產物」,被英國接管。

這是大眾的至暗時刻,卻也是他否極泰來、觸底反彈的開始。

二戰讓歐洲各國都見識到了甲殼蟲的魅力,英國又缺少平民款車型。1945年9月1日,英軍總部下令,要大眾生產2萬輛甲殼蟲,這筆大單不但幫大眾續了一命,還讓他打入英國市場。

1949年,德國重獲自治權,大眾汽車也回到德國的懷抱。

戰後的歐洲經濟雕敝,便宜又耐用的甲殼蟲正好滿足市場需求,徹底賣爆了。

1951年,甲殼蟲年銷售量就超過6萬台,到1956年,更是超過15萬台,而且要排隊4個月才能提車。

占領歐洲後,到60年代,甲殼蟲又攻下美國。

當時美國已經是車輪上的國家了,基本家家有車。所以接下來美國人需要的是什麽呢?顯然,是「家庭的第二輛車」。第一輛是男主人開,一般會買福特、通用的大皮卡或者大型轎車、越野車,這也是美國的主流需求;第二台車一般是給女主人買的,不需要多強悍的效能,價格實惠、好操控,如果再漂亮可愛一點,就完美了。

話說到這,就差報甲殼蟲的身份證了。當時甲殼蟲定價不到1500美元,只有普通美國轎車的一半左右,於是它又又又賣爆了,在美國年銷量一度達到20萬。

迪士尼甚至以甲殼蟲為主角拍了部電影,叫【The Love Bug】,甲殼蟲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征。

到1972年2月17日,甲殼蟲總產量達到15007034台,超越福特T型車,成為史上最暢銷的車型。

大眾憑借這款神車,在70年代迅速崛起,成為歐洲第一、世界第四大車企。

在消費界有一個真理,就是任何一個品牌,都必須有自己的王牌產品,就是我們常說的「大單品」。怎麽才能做出大單品?在我看來,首先你要能滿足「大需求」。皮實耐用、經濟實惠的甲殼蟲,滿足的是最廣大群眾的代步需求,還有比這更大的嗎?過去二十多年,中國出現過卡羅拉、軒逸、朗逸、捷達等等爆款代步車,個個都年銷幾十萬輛。

但是,話說回來,長期來看,大眾不可能只靠一只甲殼蟲活著,大眾的全球化,一只甲殼蟲也背不動。那麽大眾之後又有哪些動作?

2、彼此成就

來中國設廠的跨國車企那麽多,最成功的是哪一個?

當然是大眾。中國貢獻了大眾35%以上的銷量,中國設有大眾在德國以外最大的研發中心,中國的公務車使用最多的也是大眾的邁騰、帕薩特和奧迪A6、A8;反過來,大眾又是推動中國汽車工業進步的最強外部力量,沒有大眾,上汽、一汽也絕不會有今天的規模和品牌。

在上面,我講了大眾靠甲殼蟲一款車型闖世界,那麽來到市場廣袤的中國,大眾靠的又是什麽呢?

我們接著說說,大眾和中國的彼此成就。

在我看來,大眾在中國做得風生水起,主要靠三個「懂」。

第一個,是懂冒險。

改革開放後,我們準備引進國際大車企,面向歐美廣撒英雄帖。

但是在這些大車企眼裏,中國也就能生產點兒零件,根本做不了整車,過來投資大概率要打水漂。

只有大眾願意嘗試。他們認為,畢竟中國是10億人口的大市場,而且汽車供應嚴重不足,只要能造出來,絕對不愁賣。就算是一場冒險,也值得一冒。

1984年,上海大眾成立了,投資額3.8億,這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合資公司。

上海大眾第一款車就是桑塔納,一上市就成為國人的夢中情車。

1985年,桑塔納受困於產能,只賣了1691輛,但是到1988年,就賣到了15500多輛,單車利潤高達8400多元,當時一瓶茅台也就十幾塊錢,一台桑塔納的利潤,能買大幾百瓶茅台。

賺錢這麽容易,大眾一看,立馬復制,又成立一汽大眾,首推車型捷達,又造就了一代神車,跟桑塔納並稱為「南桑北捷」。

為什麽這麽容易橫掃平民市場?背後的本質,叫四個字:供需關系。老百姓和各個單位都需要有一部私家或公家車,誰先來嘗試,誰先占得市場,高端市場也需要啊,隨後,大眾又進軍高端,引進了奧迪。

可以說在那十幾年,大眾憑借懂冒險,在中國占盡先機,也吃盡了紅利。

到了2001年,中國又迎來大機遇,加入WTO。這時,國際大車企幾乎都來求合作。中國汽車界瞬間「後宮佳麗三千」,供需關系發生了變化,這時,憑借技術產品稀缺性的時代在離開,要想搏得消費者的喜愛,就要使出行銷的殺手鐧了。

這就是大眾的第二個「懂」,懂行銷。

接地氣的,比如給地方車管所贈送考試專用車,這樣駕校就會買同款車型培訓學員。學員開慣了大眾的車,等自己買的時候也會傾向於選大眾。

高大上的,比如贊助奧運會。2008年,大眾為北京奧運會提供了將近6000輛不同類別的車。從3月到8月,全世界火炬接力的所有車隊,全都由大眾中國負責。

奧運經濟讓中國經濟猛踩了一腳油門,中國汽車總產量增長高達55%,達到1000萬輛。

同樣是這一年,全球汽車產業卻在被金融危機暴打。福特、通用都進了ICU,而重倉中國的大眾卻在KTV狂歡。當年,大眾在中國銷量首次突破100萬,全球銷量也逆勢增長。

之後中國汽車市場繼續高歌猛進,到2017年成為全球最大汽車生產和銷售國,總銷量超過2800萬,其中17%-18%的份額屬於大眾。

但2017年也是中國車市的天花板,從那之後,總銷量開始下滑,燃油車下滑得尤其厲害。三菱、JEEP、福特、現代,不是結束中國,就是陷入虧損(在中國的合資公司)。

我們看到,供需關系持續在變化,燃油車市場越來越卷,時代在呼喚新的技術。

很多傳統車企,都遲遲拿不出可以一戰的新能源車型。而大眾的純電車ID系列,去年在中國狂賣19多萬輛,已經把蔚來和小鵬甩在身後了。

為什麽大眾的轉型最成功呢?

我的答案是第三個懂,懂學習。

在新能源時代,中國已經換道超車,向中國學習先進經驗和技術,是老牌車企的最優解。

過去幾年,大眾不但投資了地平線、國軒高科和小鵬汽車,覆蓋智駕、動力電池和整車,還在合肥設立了海外最大研發中心——大眾科技,全面啟用中國工程師。

全球化不但是市場的全球化,更是研發全球化、學習全球化;全球化也不是占領一個又一個海外市場,而是跟所在國家協同前進演化、彼此成就。

懂冒險、懂行銷、懂學習,大眾在中國的發展,就是最佳案例。

你認為我們的車企,未來誰最有希望縱橫全球呢?大眾的發展,能提供哪些啟示呢?評論區聊聊。

作者 | 吳婷

參考資料:

[1]暮四先生.一汽奧迪簡史:從奧迪100到奧迪A6L,還是中國人最懂中國人.騰訊網.2021

[2]汽車有文化.大眾汽車的世紀賭註 | 致敬70年.搜狐網.2019

[3]礪石商業評論.大眾汽車是如何成為中國市場之王的?.騰訊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