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日俄戰爭:為什麽被稱為第零次世界大戰?可以避免或延遲嗎?

2024-10-06推薦

在學術界有人將日俄戰爭稱作第零次世界大戰,這背後的邏輯是,日俄戰爭表面上是日本和沙皇俄國的戰爭,但實際上雙方背後隱隱站著當時世界上的主要列強,以及那個體量巨大但卻衰弱無比的大清。

一、沙皇俄國的野心

在19世紀末,沙皇俄國是當時世界上領土最大,資源也幾乎是最豐富的國家。但在沙俄這頭北極熊巨大的體型下,相伴隨的是深不見底的胃口。當時歐洲的局勢趨於平穩,而東方特別是東亞地區,由於大清帝國的衰落以及日本帝國的崛起,東亞的局勢開始逐漸動蕩。於是北極熊沙皇俄國抓住這一機會,將侵略的重心由西方投向東方,企圖在動蕩的東亞地區,狠狠地撕咬下一塊肉來。

俄國哥薩克士兵

原來由於沙俄的統治中心在東歐,而西伯利亞地區又太過於廣袤和遼闊,所以沙俄雖然占領了這一地區,但是卻一直難以對這一地區進行緊密的掌控。現在情況發生了變化,既然沙俄侵略的重心要放到東亞來,那就不能再任由上述現象持續下去。於是,沙俄計劃修一條西伯利亞大鐵路,橫貫整個西伯利亞,將遠東地區與歐洲連線在一起,這樣就方便沙俄日後在東亞實施侵略時,可以及時地得到來自後方的兵員和物資補給。

為了體現對這條西伯利亞大鐵路的重視,沙皇俄國皇太子也就是後來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受命親自到海參崴主持西伯利亞鐵路的開工儀式。另外,他還有一個特別的任務,那就是在遠東進行考察,以此來為以後的侵略鋪路。

尼古拉二世在遠東進行考察的最後一站就是日本。但讓人沒想到的是,原本一路順風順水的尼古拉二世,卻在日本遭遇刺殺。

刺客在尼古拉二世的臉上留下了兩處刀傷,雖不致命,卻讓這位沙俄皇太子破了相。刺殺發生後,由於當時俄日兩國巨大的國力差距,日本全國上下惶恐之極,日本明治天皇甚至親自登上俄羅斯軍艦,以慰問尼古拉二世之名行道歉之實。

沙俄雖然威脅說要用武力討伐日本,但由於此時俄國國內因階級矛盾尖銳而動亂不斷,再加上西伯利亞鐵路尚未動工,俄國對遠東的物資兵力投放能力不足。所以最後在日本極低的道歉姿態下,沙皇俄國選擇對此事不了了之。

尼古拉二世

二、日俄兩國矛盾激化

尼古拉二世在日本遇刺發生在1891年初,此時甲午中日戰爭尚未爆發,日本的國力尚弱。倘若當時沙皇俄國有足夠的魄力對日本開戰,未必不能一舉打垮日本,這樣日後在遠東擴張時就會少了一個勁敵。

但歷史沒有如果,就在尼古拉二世被刺後不久,西伯利亞大鐵路正式動工了。無論是大清,還是日本和北韓,都明白這條鐵路全線開通後的意義,於是東亞的局勢開始日益緊張起來。

在西伯利亞大鐵路已經修好的鐵路沿岸,沙俄從歐洲遷來了大量的人口,鐵路沿岸的土地得到開發,城鎮和集市也相繼出現,貿易也逐漸繁榮起來,隨之而來的是沙俄獲得了不菲的經濟收益。

鐵路尚未全線開通,獲得的收益就已經如此不菲,一旦西伯利亞大鐵路全線開通,與遠東相連線,這後面巨大的商貿與政治利益,還不得把沙皇俄國給撐死。

但是,在鐵路修通前變數還是發生了,這個變數就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戰爭。

這場戰爭的結果是清政府慘敗,日本不僅勒索了巨量的經濟賠款,更是逼迫在戰爭中被嚇破膽的清政府割讓了自己的龍興之地遼東。

沙俄政府修建西伯利亞大鐵路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將來在有機會的情況下,有足夠的資源和兵力將中國的東北吞下。現在一看傻眼了,鐵路還沒有修通,東北倒先被日本拿下了,這怎麽能行,必須得幹涉,而且態度要強橫。於是就有了後來的俄德法三國幹涉還遼,日本雖然打敗了大清,但在軍事和經濟上根本無力應對三個老牌歐洲列強的威脅。於是最終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放棄了對遼東的領土要求。

其實當時的清政府也明白,日本和沙皇俄國都對中國東北有極大的野心,但苦於自身實力孱弱,也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在外交上采取了親近沙俄而防備日本的策略。沒錯,當時以李鴻章為主的外交大臣們認為,俄國的威脅比日本小,所以要親近俄國而防備日本。於是在1896年,李鴻章在赴俄國存取期間,與俄國秘密簽訂了【中俄密約】。條約規定,一旦日本侵犯中國、俄國或北韓任何一方的領土,那麽中國和俄國都要傾全力與之作戰,而條約的期限為15年。

中國和俄國在外交上的頻繁互動,日本人自然也看在眼中,但由於彼時的日本國力與準備都不足,所以他只能加緊消化早已被占領的北韓,而不能對中國的東北有過多的幹涉。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00年八國聯軍進北京城,當時的沙皇俄國利用大清與眾列強開戰的機會,終於有借口派遣16萬大軍入侵中國東北。

八國聯軍攻占北京

沙皇俄國占領東北後,開始是企圖將中國的領土永久占據。但是東北那麽大一片富饒的土地,如果真的被沙皇俄國吃下了,那他的實力必然暴漲,這對當時的所有列強來說都不是一個好訊息。所以後來在國際社會的一片聲討聲中,沙皇俄國極不情願地將東北還給了清政府。而在剛才所說的國際社會聲討沙皇俄國的過程中,尤是日本出力最多,喊聲最大,原因無非是上文中說的日本對東北也有野心。兩國的恩怨又一步加深,雙方的外交關系開始變得勢如水火。

三、日俄最終開戰

在日俄戰爭爆發前,東亞的局勢是這樣的:英國不想沙俄在東亞過分擴張,所以選擇支持日本。而法國和俄國是相互結盟的關系,所以法國支持俄國。而法國和俄國之所以結盟,是因為要防範德國,所以德國也支持俄國在遠東擴張,一旦俄國在遠東用兵,那麽德國邊境來自俄國和法國的壓力就會減輕。至於那個東北的合法擁有者大清,現在支持的是日本,原因也很簡單,俄國是真的有能力將東北給吞下,而日本就算戰勝了俄國,恐怕一時間也無法完全將東北吞下。

為什麽有史學家稱日俄戰爭為第零次世界大戰?原因就在於,日俄兩國背後站著當時世界上的主要列強和大清大國。

日俄戰爭一定會爆發嗎?又或者說日俄戰爭可能會被延遲嗎?其實我認為一定程度上是可能的。

在日俄戰爭爆發前,日本甚至主動找到俄國,然後以比較低的姿態,向俄國表明日本可以承認沙俄在東北的利益,但是沙俄也要承認日本在北韓的利益。

沙俄一見日本姿態放低了,那股土匪勁就上來了,他們數次蠻橫地拒絕了日本的要求,並且很明確地表達了東北一定是沙俄的,但北韓一定不是日本的這種想法。

沒辦法,明治維新以後的日本好不容易打敗了大清,獲得了對北韓的實際控制權,他們不可能吐出已經吃下的肥肉。既然無論如何都要喪失已經得到的一切,那還不如拼死一搏,於是日本方面下定了決心與沙俄開戰。

而沙俄方面之所以那麽有底氣,無非是因為此時的西伯利亞大鐵路即將修通,只要鐵路一通,以沙俄的國力絕對碾壓日本。這個道理日本也明白,所以他們是絕不會等到西伯利亞大鐵路修通後再開戰的。於是在1904年2月8日晚上,日本海軍發揮了他們的傳統技能,以偷襲的方式突襲了俄國海軍,並且取得了小勝。至此,日俄戰爭在事實上正式爆發。

日俄對馬海戰

日本人在2月8號率先打響了戰爭,2月9號反應過來的俄國人就對日本人宣戰了。不過搞笑的是,到了2月10號,日本人才正式跟俄國宣戰。

這真是讓人看不懂了。

其實這也反應了,即便到此時此刻日本人的心都是虛的,雖然正式開戰了,但他們對勝利也沒有很大的信心和把握。當然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日本拼盡全國之力戰勝了沙俄。但從此以後,日本也正式成為了對中國野心最大,威脅也最大的列強。

文史君說

其實在日本和沙俄圍繞遠東進行角逐的過程中,受苦難最大的還是遠東地區的平民老百姓。中國的東北和北韓這兩個地區的人民,都被這日本和沙俄兩個土匪給霍霍的夠嗆。這也是我們為什麽總說國強才能民安,只有國家強大了,民眾才有活著的權利以及尊嚴。

鐘慶安、柳茂坤:【東亞霸主的野心】,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年版。

西德尼.泰勒:【日俄戰爭:現代最激烈的軍事沖突】,華文出版社,2021年版。

(作者:浩然文史·闞翔)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作品,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絡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系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