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大連疾控最新防病提示

2024-06-02推薦

6月進入初夏,大連市氣溫明顯升高,手足口病等腸道傳染病和猩紅熱等呼吸道傳染病進入流行季節,兒童易中招。蜱蟲也進入活躍期,一旦被叮咬,可能會導致以發熱伴白細胞、血小板減少和多臟器功能損害為主要表現的蜱傳疾病。

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應重點防控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瀉病等腸道傳染病,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感、水痘、猩紅熱等呼吸道傳染病以及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

腸道傳染病

6月我市發病較多的腸道傳染病有手足口病、其它感染性腹瀉病等。其中,手足口病是一種由腸道病毒71型(EV71)、柯薩奇病毒、埃可病毒等多種腸道病毒引起的傳染病。5歲以下兒童多發。由於學校、托幼機構內兒童聚集,增加了交叉感染的機會,一旦有患兒或隱性感染者存在,容易發生聚集性疫情。

學校、托幼機構如何預防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發生?

學校、托幼機構應嚴格落實晨午檢和缺課追蹤,一旦發現發熱、皮疹等患兒,要及時就醫並隔離管理。對患兒所用的物品及環境進行消毒處理。

環境的清潔、通風和消毒

對教室、公共區域定期進行清潔通風,對門把手、樓梯扶手、桌面、便器按鈕、電梯按鈕等接觸頻繁部位定期消毒。保持廁所衛生,每日進行消毒。

玩具、生活物品的清洗消毒

定期對兒童玩具、水杯、毛巾、餐具等個人生活用品進行清洗消毒。

開展宣傳教育

學校、托幼機構采用兒歌、動畫、做遊戲等兒童易接受方式,教育兒童養成飯前、便後、外出玩耍後及時正確洗手,不混用毛巾、水杯等良好衛生習慣。

規範開展清潔與消毒

學校、托幼機構清潔人員要做好個人防護,正確配制消毒液,規範開展環境、物品的清潔與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發現疫情及時報告

如學校、托幼機構發現短期內病例增多時,應及時報告轄區疾控中心,並配合落實相關防控措施。

特別提醒

皰疹性咽頰炎雖然與手足口病類似,傳播途徑也相同,但癥狀上只有口腔、嗓子會起皰疹,患兒的手足或臀部不出疹子。在手足口病流行季節,家長應註意觀察患兒癥狀和病情變化,不應自行診斷和盲目用藥,一旦出現①持續高燒(體溫38.5℃以上超過3天);②神經系統異常(出現精神萎靡不振、嗜睡、易驚、煩躁或肢體顫抖抽搐等)、嘔吐、無力;③呼吸、心率增快;④出冷汗等,應及時就醫。

呼吸道傳染病

6月我市發病較多的呼吸道傳染病有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流感、水痘、猩紅熱等。其中,猩紅熱是由A組β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感染人群以學生和兒童為主,以3~8歲的兒童最為多見。

預防小貼士

1.堅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每日要保證充足的睡眠和營養,適當進行體育鍛煉,以提高自身免疫力。

2.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按自身健康狀況和進入的場所科學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勤洗手,在咳嗽或打噴嚏的時候用紙巾、毛巾或手肘遮住口鼻。

3.保持家庭和工作場所的環境清潔。室內定期開窗通風,保持空氣流通。盡量避免前往人多擁擠或空氣流通欠佳的公共場所,如必須前往,建議佩戴口罩並註意及時更換。

4.積極接種疫苗。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經濟、最有效的措施。流感、水痘、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等呼吸道傳染病均有相應的疫苗,建議無接種禁忌癥的公眾及時全程接種疫苗,以降低感染風險。尤其是兒童、老年人、有慢性基礎性疾病者、體弱、免疫力低下者。

特別提醒

猩紅熱無疫苗可預防。猩紅熱初期主要表現為發熱、咽喉痛等,很容易與感冒混淆,但猩紅熱會出現「草莓舌」和皮疹等癥狀,且在皮膚皺褶受摩擦部位皮疹會更密集。在猩紅熱高發季節,家長要註意觀察孩子的身體變化,一旦孩子出現發熱、皮疹等癥狀,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

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

人被蜱蟲(俗稱「草吧唧」、「牛吧唧」等)叮咬或接觸染病的動物均可能感染新布尼亞病毒,患上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該病若未經及時診治,病死率較高。

在我市,5月~10月的自然環境適宜蜱蟲生長繁殖,也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症候群的高發期。

預防小貼士

1.進入草地、樹林盡量穿長袖衣褲,紮緊褲腿塞入鞋襪,衣物最好穿淺色,便於及時發現附著的蜱蟲。

2.避免長時間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坐臥,盡量不穿涼鞋或拖鞋。

3.可在裸露的皮膚及衣物上塗抹含有避蚊胺的驅避劑,註意2歲以下兒童不建議使用。

4.回家後檢查身體和衣物,清理可能附著的蜱蟲。

5.蜱蟲也會聚集在在牛、羊、貓、狗、老鼠的身上,接觸這些動物時,也要註意不被動物身上的蜱咬傷。

發現蜱蟲叮咬,正確處理方法

1.發現蜱叮咬不要生拉硬拽,可用酒精塗在蜱身上,再用尖頭鑷子夾牢蜱頭慢慢施壓把蜱拉出。

2.移除蜱蟲後,需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處理。

3.一個月內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發熱等疑似癥狀或體征,應當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避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轉自:新聞大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