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杜林普2.0關稅會「更可怕」?「中國心態大不同,已有充分準備」

2024-07-17推薦

【文/觀察者網 楊蓉】

「射穿」耳廓的子彈為美國前總統、2024年共和黨總統候選人杜林普的大選之路助推了一把,其孤立主義、保護主義貿易政策再度引發廣泛關註。香港英文媒體【南華早報】7月17日引述多名專家和分析人士說,如果杜林普重返白宮,中國或將面臨「關稅海嘯」,但中國心態相較數年前已「完全不同」,國內政商界幾乎已經做好了應對最壞情況的「充分準備」。

杜林普上周六(13日)在搖擺州賓夕法尼亞州的競選集會上遭 「未遂刺殺」 。報道稱,盡管「暗殺事件」的最終影響仍有待觀察,但此次襲擊似乎在短期內讓局勢對他更加有利。共和黨趁熱打鐵在第二天舉行的全國代表大會上將杜林普正式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後者宣布選擇俄亥俄州參議員 占士·萬斯作為競選搭檔

7月15日,美國密爾沃基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杜林普(前排左一)和萬斯(前排左二)握手視覺中國

杜林普在今年的競選活動中不止一次宣稱,將對所有中國進口商品 征收超過60%的關稅 。在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陳鳳英看來,中美之間「另一場貿易戰似乎不可避免」。不過,報道分析,中國已經為此做好了「充分準備」。

【南華早報】稱,2018年杜林普宣布對華征收首批最高25%的關稅時,中國經歷了最初的「恐慌」,隨後開始透過開拓中東和中亞等新興市場來重組其全球貿易模式,同時努力加快構建「以國內大迴圈為主體」的新發展格局。「看來我們已經在逐漸適應了,我們一直在透過供應鏈遷移來消化關稅——沒有其他辦法。」陳鳳英說,「換句話說,(如今)中國的心態完全不同。」

總部位於英國的【經濟學人】智庫(EIU)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尼克·馬羅(Nick Marro)擔心,杜林普的第二任期會「更可怕」,因為他將更清楚自己能做什麽、不能做什麽——具體而言,即如何繞過各種限制,來實作自己的「願望」。

「杜林普在(第一個任期內)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在測試他的權力和職位的極限,同時也在嘗試他能在多大程度上沖擊中美貿易和外交關系。」馬羅認為,若杜林普當選,他征收更高關稅的一個途徑是取消中國與美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系(PNTR)地位。

但報道同時引述多名分析人士的說法指出,無論杜林普這一「承諾」多有助於提振自身選情,美國政府對中國商品征收如此高額關稅的可行性尚不確定,因為它可能會引發美國已經居高不下的通脹率再次飆升,給美國消費者帶來沈重負擔。

「許多美國制造商缺乏全球競爭力,他們依賴於從國外采購的關鍵中間投入品和資本貨物,包括中國。」馬羅說,這些商品缺乏直接替代品,至少會帶來生產方成本飆升的風險,即使成本在未來幾年有所下降,它們也可能會在高於關稅前平均水平的某個平衡點上穩定下來。

2023年11月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委托牛津經濟研究院所做的報告顯示,終止與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系將給美國帶來約1.6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並使美國失去超過70萬個工作崗位。

「對華關稅:杜林普愚蠢,拜登更愚蠢」,美國外交政策聚焦研究計劃主任約翰·費弗日前以此為題撰文表示,對於普通美國公民而言,關稅將意味著不僅中國產品的價格會更高,而且任何依賴中國原材料的產品價格都會更高。農民將發現向中國出售大豆和玉米的難度加大。制造商將不得不為電池等高效能零部件支付更多費用。

2018年至2024年初,中國對美出口貿易額變化【南華早報】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專家呂祥認為,如果美國真對所有中國產品都征收60%關稅,將意味著中美關系「徹底脫鉤」,而這事實上並不利於杜林普執政。

「當在關稅問題上還有談判空間的時候,中國還會關心雙邊關系。但如果貿易關系徹底破裂,相互依存為零,中國就不會再在意美國,這也是(對杜林普而言)最不穩定的局面。」呂祥說。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則預估,杜林普當選後有可能宣布征收60%的關稅,但這種立場更有可能是為了在與中國的進一步談判中占據有利地位。報道提到,中國和美國分別是能源的主要進口國和出口國,另中國近來不斷拋售美國國債,丁爽認為,中美兩國可能會在能源和美國國債等領域找到妥協的空間。

丁爽稱,若杜林普「獲勝」,從短期來看,中國出口可能會得到提振,因為美國進口商可能會要求趕在關稅生效前集中發貨,積累庫存,但這也意味著產業鏈外遷趨勢將繼續。考慮到杜林普 支持中國企業在美國建廠 、僱用當地工人,而非像對手拜登那樣大幅削減投資聯系,中企的對外投資方向可能會從東南亞、墨西哥等轉移到其他地方。

然而,報道提醒,由於保護主義政策已成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的共識,即使杜林普不重新上台,中美關系的前景也不可能很快光明起來。另一方面,呂祥指出,盡管杜林普有其務實的一面,不太在乎意識形態,但這只代表他本人不一定會使中美關系緊張,共和黨總體更為鷹派的對華立場很難改變。

作為副總統候選人,萬斯過去曾以「令人厭惡」形容杜林普,但如今在許多問題上都與其保持高度一致,聲稱即便代價是GDP下降,也要更多支持美國本土的制造業振興,以應對中國。被認為有望成為「欽定」的潛在新任財長人選之一的摩根大通CEO傑米·戴蒙,也在最近開始 贊揚起 杜林普的一些立場和政策,稱後者的「貿易稅改革奏效了,對中國的一些看法是正確的」。有媒體指出,戴蒙過去一直都對杜林普持負面評價。

此外,【南華早報】還說,雖然杜林普在提出對華嚴厲措施時「更響亮」,但被認為「更安靜」的拜登政府也在維持杜林普時期原有對華301關稅基礎上,對自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鋰電池、光伏電池、關鍵礦產等涉及約18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進一步加征關稅,並透過「小院高墻」戰略加強了對中國貿易和技術的限制。

「有時候,不叫的狗咬人更狠。」陳鳳英說。

當然,未到塵埃落定時,沒有人會知道杜林普真開啟第二任期的優先事項會是什麽。根據萬斯的說法,杜林普上任後應將與俄羅斯、烏克蘭協商,盡快結束俄烏沖突,以專心應對中國這個所謂的「美國最大威脅」。杜林普本人也多次誇口,他可以在24小時內結束烏克蘭危機,但並未得到俄烏兩方熱情響應。

美國【華盛頓郵報】4月 報道 ,一名曾與杜林普直接討論過此事的人士稱,杜林普曾私下表示,他認為俄羅斯和烏克蘭都「想要面子,想要一個台階」,而且烏克蘭部份地區的人民會同意成為俄羅斯的一部份。因此,他提議推動烏克蘭將克里米亞和頓巴斯邊境地區「割讓」給俄羅斯等,從而結束沖突。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月接受英媒存取時回應稱,杜林普這一說法「令他感到不安」。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當時也表示,杜林普所謂「迅速結束俄烏沖突」的承諾幾乎不現實,並說烏克蘭似乎不準備接受任何形式的解決方案。

拉夫羅夫還曾指出,杜林普重返白宮也不太可能扭轉俄美關系的下行趨勢,因為華盛頓方面已經摧毀了所有建立信任的機制,並且仍然過度沈迷於自己所認為的「自我優越感」和「不受懲罰感」,無法改變對俄羅斯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