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商鞅: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大秦帝國的奠基人

2024-02-15推薦

商鞅,被譽為是大秦帝國的奠基人,在商鞅的輔佐下,秦國從西域邊陲的一個小國,變成了戰國第一強國,商鞅正是秦國由弱變強的關鍵人物。

商鞅不僅是著名的政治家,也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商鞅和李悝和吳起一樣都是衛國人,衛國在今天的河南境內,衛國是周朝的諸侯國,地方不大,但是人才輩出,在歷史上存在了近1000年,出了很多名人,還挺傳奇的。

商鞅出生於公元前390年,早於孟子和莊子,和法家的慎到和申不害是同時代的人,商鞅是衛國貴族,早年喜歡刑名之學,歷史記載還是李悝和吳起的學生,早年學習儒家思想,後來轉入法家思想,因此他的思想中兼具儒法的氣質。商鞅曾經四次遊說秦孝公,推行他的治國理念,最後終於用富國強兵的理念打動了秦孝公,被重用後的商鞅有了秦孝公的支持,開始銳意改革。

商鞅變法沿襲了李悝變法的基礎策略,公元前359年,秦孝公任命商鞅在秦國國內頒布【墾草令】,作為全面變法的序幕,變法的起點還是農業,策略就是「盡地力之教」,調整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激發百姓種地的積極性,同時抑制商業發展、重塑社會價值觀,提高農業的社會認知度、削弱貴族、官吏的特權,讓國內貴族加入農業生產中、實行統一的稅租制度等改革策略。

在推行【墾草令】三年之後非常成功,然後商鞅被任命為左庶長,相當於秦國宰相,開始主持大規模變法,首先是變法包括改革戶籍制度,實行什伍連坐法,互相監視檢舉,一家犯法,十家連帶治罪。

第二是明令軍法,獎勵軍功,建立了二十等爵制,有軍功者,按照標準升爵受賞。軍功制度極大地鼓舞了秦軍的士氣,提升了軍隊戰鬥力。

第三是廢除世卿世祿制度,王族裏面沒有軍功的不能列入家族的名冊。

第四是鼓勵公戰,嚴懲私鬥。第五是鼓勵耕織,重農抑商。第六是提升農業生產,減免稅賦等等。後來商鞅還主持了第二次和第三次變法,包括開阡陌封疆,廢除井田制,統一度量衡等等具有歷史性意義的變革。

商鞅變法力度非常大,當然也遭到了當時世家大族的抵制和強烈反對,商鞅推行新法10年後,秦國開始由弱變強,路不拾遺,山無盜賊,家富人足,百姓勇於公戰,社會秩序井然。但是變法之後,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太子繼位,商鞅因為變法樹敵太多,最終還是沒有得到善終,被車裂而死。

商鞅雖然作法自斃,但是商鞅變法奠定了秦國富強的基礎,商鞅被車裂之後,秦國的法制路線沒有中斷,強大的秦帝國逐漸站穩腳跟,從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繼位開始,經過六世的治理,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王朝。

那商鞅的法家思想要點是什麽呢?

韓非子總結了商鞅的思想為「法」,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慎到的勢,被韓非子融會貫通,後來韓非子也成了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商鞅是法家思想的代表,其思想被收錄在【商君書】中,現存僅24篇,其中涵蓋了政治、經濟、軍事、法治等很多方面的內容,其核心圍繞:法、信、權來展開。在【商君書·修權篇】中,商鞅說,治理好國家有三個因素:法度、信用、權力。法就是「任法而治」,也就是以法度為最高準繩,做什麽、不做什麽、怎樣做,一切以法律為準則。信就是講賞罰,所謂賞罰有信。

權就是國家權力,包括財富權、軍事權、法律權、文化權、道德權,都要集中在君主手裏,統一思想和意誌,形成戰鬥合力。秦國的變法實際上就是圍繞這三個根本展開的。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法度嚴明,強調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商鞅第二次變法後四年,秦國公子虔犯法,被商鞅割掉了鼻子。商鞅明白,法是否有效,在於立法權和執法權,如果不能嚴格執行,那麽法就無法樹立權威。關於信用的重要性,還有一個商鞅「徒木為信」的故事。商鞅令人在國都的市場南門豎起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對百姓說,誰能將這根木頭搬到城北門,將給十金。百姓感到莫名其妙,沒人願意幹。商鞅又加碼說:「有人能將木頭搬到城北門,給五十金。」 真的有人自告奮勇,把木頭搬到了北門,然後商鞅兌現承諾給了五十金,由此商鞅獲得了民眾的信任。

總之,商鞅是法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也是法家思想實踐最為成功的典範,不僅為後世秦國的強大奠定了基礎,也為後來法家思想的形成起到關鍵作用,後來韓非子將商鞅的法,申不害的術和慎到的勢,整合為一體,最終整合成為完整的法家思想體系,下一期內容,我們就來介紹申不害的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