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華為砸40億入場?又一美企暴跌19%,疑3分鐘裁員千人,要撤了?

2024-09-01推薦

引言:全球科技行業大洗牌?又一科企炸盤了。

沒想到,裁員還能跟風?

前不久英特爾裁員1.5萬人的訊息還沒消化完呢,戴爾裁員2萬多人的訊息就又炸盤了, 這一次居然就輪到曾被任正非(華為創始人)稱為「老師」的IBM了。

但有一說一,大哥不愧是大哥,手段還真是「高明」。

因為自1911年創立經歷113年,發展到今日已是 「全球最大資訊科技」公司的IBM ,這次的裁員玩得就是心跳。

而根據各媒體公布的「大哥」裁員計劃顯示,貌似這次的裁員除了將擁有的 超1000名 員工,主要在國內負責研發和測試研發的部門徹底關閉之外, 還計劃在全球範圍位內裁員近4000人。

雖然這樣幾千名員工對於業務遍及170多個國家和地區, 高峰時擁有28萬多員工的IBM 而言,充其量只能算是去掉一些「邊角料」。

那為啥說它玩得就是心跳呢?因為更有意思的是, IBM此次裁員行動其實也算不上是「盲目跟風」。 畢竟比起英特爾和戴爾等「老朋友」業績不佳而被迫裁員的行為,

IBM這一次反而更像是深思熟慮的結果。

現任IBM的CEO印度裔 Arvind Krishna

因為IBM在一邊瘋狂裁掉IBM中國的員工, 同時也一邊宣布「將用人工智能取代近8000個工作崗位」。

這就不禁令人深思。

難道,人工智能取代人工的擔憂終於還是發生了嗎? 還是別有想法?畢竟早在2021年,IBM就曾悄無聲息的關停了開在國內的「研究院CRL」。

科技速度?

3分鐘「極致」裁員?N+3補償機制

作為最早被引進國內的第一批科技公司, 當年的IBM和微軟一樣,都屬於是時代發展的「好朋友」。

在輝煌的時候 ,IBM的大客戶大多來自金融界以及能源類的大型「國字號」企業 。例如在1934年的時候,就研發出了穿孔卡制表機供給北京協和醫院使用。

1950年工作人員正使用穿孔制表機

但怎麽說呢「商場上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當利益高於一切的時候,別人放棄你的時候,連招呼都不會打。

因為,作為已經來華40年的IBM, 它們這次裁員行動的高效程度確實十分令人咋舌。

不知是因為國內地區在2023年的營收報告中, 呈現出了下降 19.6%的業績 ,讓IBM覺得不賺錢了, 還是因為「國內最大的客戶」不讓買了 ,才會讓這位老大哥動了 直接「裁光整個部門」 的想法。

但不管怎樣,IBM的裁員同樣「快準狠」。

因為從【界面新聞】的報道內容來看,IBM的裁員方式可以說只用了一招, 那就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仿佛多耽擱一秒都渾身難受一樣。

據傳當北京,上海,大連等IBM在國內布局的研發和測試部門的1000多名員工,白天還在正常上班的時候, 到了晚上卻突然就發現,屬於自己的員工存取許可權已經被「限制」了。

他們發現自己已經無法進入該公司的內部系統, 一夜之間變成了「外人」。

傳得更離譜的是,這批「無存取許可權」的員工,在3天後被公司在一場3分鐘的會議中, 用一句「做了一個艱難的決定」就單方面被通知裁員了

但幸運的是 離職賠償金有N+3 (基礎賠償之外,再額外支付三個月的薪金作為補償)。

雖然這樣的補償條件可以說是按足規來,沒有直接最佳化那麽慘,對於外企來說也算得上是十分慷慨的。

但說句實話,要不人家是玩電腦的呢, 裁員還真就是「3分鐘速度」 ?小學生念個作文都比這長,看來這場「和平分手」果然夠快。

網友分享的曾經在IBM上班的日子

除了快之外,研發部門被全員裁撤,非研發部門繼續保留的行為,貌似也更有深意。

難道真的和這位網友所言: 錢該賺還得賺,反正核心秘密不能留?

畢竟,在【第一財經】的采訪中,就有業內人士面對記者采訪的時候就表示:

「IBM的研發工作在很多年前就已經遷移回它們的「老家」了, 國內這批裁員的部門不能算是真正的研發人員,充其量就是測試人員罷了。」

這樣的說法也在其他社交媒體上被網友所認同。

但不管怎樣,這些言論畢竟也都只是大家的猜想。 沒有核心業務的話,走了就走了吧,對於員工而言賠償也到位了,大不了東家不打打西家。

而對於整個市場環境而言,也只不過是又讓出一份市場「蛋糕」給同行罷了, 畢竟國產化替代也不是不行。

說不定,人家這次裁員的真正目的,沒準還真的是為了迎合新客戶民營企業 」對於混合雲和人工智能技術的口味」「根據需要調整營運」「為客戶提供最佳服務」呢。

被華為稱為「老師」的IBM

確實值得40億的「付費知識」

其實很多不是科技愛好者的網友,都不太知道IBM是一家怎樣的公司,其實簡單來說, IBM的賺錢方向主要有兩條,一是「提供目前解決方案」二是「提出未來的概念」。

例如1個商人要開一家覆蓋現代數碼化技術的醫院,如果自己幹的話就要從招標、采購、技術等方面去著手, 但是交給IBM的話,這位商人只需要說一句「我要開醫院」就夠了。

剩下的就是給錢開幹,IBM就會把醫院的現在和未來給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所以這樣的模式也導致了部份網友認為, IBM在國內的業務不過是銷售和服務中心。

就像任正非在1998年引入IBM的管理體系,對華為內部進行管理升級,成為業界的一段傳說一樣。

盡管當初引入IBM後產生驚人的服務費,令當時的媒體和網友十分震驚, 但是說實話這錢當初給IBM賺確實是值的。

因為雖說據媒體統計,當時IBM管理顧問的報價為300美元~680美元/小時,一共有70位呆了5年, 按這麽算的話,少說也「知識付費」了近40億。

但是現在倒回去看,看來華為當初為了最佳化自己的管理模式,雖然也曾被媒體吐槽為「智商商」, 但不得不說其實這樣的「舍得」,倒也確實是蠻有眼光的。

因為放在IBM今日的做法來看, IBM的管理手段倒還真是挺「牛」的。

先不說3分鐘裁光整個部門的「炒魷魚教科書」行為,單從關閉許可權這一行為來看就知道,IBM的手段還是非常「可以」的。

因為在關閉許可權前,很多員工都照常上班,沒有人意識到自己將會一夜失去工作, 甚至一些「技術員」都還在加班給公司創造價值。

所以該公司關閉許可權的行為,除了讓這類員工徹底隔絕公司的資料外,其實也徹底隔絕了公司內部的通訊軟件, 因為他們在被剔除管理許可權的時候,連同他們在公司內部的通訊賬號也一並被剔除了。

這樣的好處是什麽?是直接把員工「串聯抗議」的風險都直接掐滅了

更絕的是,IBM還非常「人道主義」的給了不想拿賠償的員工提供了第二方案, 那就是去印度班加羅爾就職。

印度阿三哥們喜歡拉幫結派的傳聞,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

可想而知,如果這群高知分子去了那邊會過得怎樣, 這哪是能這群人能呆得下去的地方。

所以員工鬧不了事了,補償款又到位了,裁員的事已成定局 ,大家都體面的退場何樂而不為呢?

看到這這裏,是否就能理解為何華為稱IBM為自己的「老師」了? 畢竟能做到一夜裁掉整個部門,卻很少員工參與負面輿論的企業確實不多。

而說起IBM在國內的業務,可以說錢也是賺得叫一個不理樂乎。 例如直到現在,IBM仍然在賺國內各大商業銀行的服務費。

以某銀行的IBM業務為例,該銀行在今年2月份進行的集中采購專案結果公示中可以看出,支出的費用都是以幾億十幾億來計算的, 最高的為2億多美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最低的也要7500萬。

所以說,「又立又要」,這波老美企業的吃相貌似真的有點難看...... 但這次「大廠」的裁員,其實也暗藏著時代發展背景之下的一次大洗牌。

擋不住的科企裁員浪潮

330家企業,即將突破10萬大關

在各行各業風起雲湧的時候,其實IBM的裁員風波,也僅僅只是冰山一角, 在它身上對映出只是當前時代背景下外企們正在經歷的一場挑戰。

據外媒報道,根據裁員追蹤平台Layoffs.fyi的統計 ,2024年上半年全球就有超過300家知名企業進行裁員,總人數即將超過10萬人 ,其中裁員最厲害的就是科技行業。

根據該平台的數據顯示,2024年裁員數量排在前15名的企業包括 特斯拉、德國軟件公司SAP、戴爾、思科 等知名企業。

其中特斯拉用銷量下降和行業競爭等原因為由, 已裁掉了1.4萬名員工,占公司整體員工總數的10%以上, 登頂該平台的裁員榜榜首。

除此之外,還有裁員1.2萬人,約占其全球員工總數的7%的德國軟件公司SAP,裁員1.25萬人,人數約占全球員工總數的10%的戴爾等國際知名企業。

連體育巨頭Nike在今年也在不斷裁員,除了2月份已裁掉的1600人,在4月又繼續裁掉了740個工作崗位, 到了7月又裁了超700個崗位,其中40%都是高管。

根據【俄勒岡人報】的報道顯示,這些高管裏包括32名副總裁、112名高級總監和174名總監。

這些曾經的龍頭企業釋放出的裁員資訊,其實都側面反映了時代的發展。因為參考傳統汽車行業和新能源汽車的「此消彼長」模式,就會發現「一鯨落萬物生」。

寫在最後

所以說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確實都要保持好自身的實力,積極適應市場的變化。 雖說坊間曾傳聞「連線這個世界的左岸和右岸,離不開IBM」。

但說實話,以國內的科技發展水平,再也沒有說誰少了誰不行的說法了,至於由此失業的上千名員工,只是時代大背景下的一小部份犧牲品而已。大家覺得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