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他和百位村民,辦了場威風村晚,800萬人圍觀

2024-01-31推薦

鬧鐘定在淩晨四五點。鼓友們從各處的家裏醒來,洗漱,化妝,向泊莊村大戲台集合。「村晚」即將開場。所有人都攢足了勁,想創造臨汾威風鑼鼓重振威風的一天。

1月20日這天,從9歲到77歲的的鑼鼓能人聚到一起,把鑼鼓敲得震天響。現場裏外三層,人群團團,鏡頭閃爍。在鑼鼓主播張勇的抖音直播間裏,人們打出千年非遺的威風氣勢。

(1月20日,數百村民被泊莊村的鼓聲吸引,共看「村晚」)

臨汾人都記得鑼鼓曾經出過的「大威風」。1990年北京亞運會,臨汾威風鑼鼓被選作開幕式節目。其宏大場面和激蕩節奏征服了觀眾,被評論道「稱威風鑼鼓,實至名歸」。全臨汾人都擠到電視機前,說不出有多驕傲。這裏是遠近馳名的「鼓窩子」,走幾步,就能聽到鑼鼓聲。

「連手家,我要上‘村晚’!」

要在泊莊村辦「村晚」的訊息從冬月就開始流傳。張羅主辦的人是張勇,臨汾的威風鑼鼓傳承人,一個鼓癡。聽說要征集節目,鼓友們摩拳擦掌。

(辦「村晚」的訊息一出,臨汾各村的鼓友們躍躍欲試)

最先響應的,是這兩年活躍在街頭練鼓的青年鼓友團。

隊員們來自各行各業,賣肉,開出租,開大車,幹裝修,他們透過張勇的直播間、鼓友群聚集到了一起。其中不少是鑼鼓世家。還有一對小姐弟是「00後」,13歲的姐姐樂樂打鼓,9歲的弟弟子昊拍鑔。因為家在廣場邊上,天天看練鼓,覺得「帥氣得很」。兩個娃娃聰慧,邊看邊學,一年就出了師。

姐姐樂樂(上圖)與弟弟子昊(下圖),一個打鼓、一個拍鑔,是「村晚」上年齡最小的一對鼓友

老一輩的「鼓癡」、66歲的程北成也響應了。十年前,他騎著摩托車跑遍十幾個村,尋訪鑼鼓老藝人們,組織起了洪洞威風鑼鼓研究協會。這支隊伍最遠曾登上過廣州的大舞台,成績斐然。

最想爭一口氣的是45歲的張勇。他的生命軌跡,因為上一次的「威風」轉了向。

(「村晚」舞台上的張勇(圖左))

亞運熱後,臨汾市鼓樂藝術學校專門招了一屆鑼鼓班,15歲的張勇就是其中一員。1994年,他加入臨汾鼓樂團,四處演出,開啟了生命中春光燦爛的一段歲月。但不過四年,市場不景氣,鼓樂團解散。為了謀生,張勇開飯店、開網吧、賣汽車。直到有了一定經濟基礎,鑼鼓夢重新萌動。2008年,他開啟鑼鼓文化創業。

(年輕時的張勇)

這段經歷也呼應著臨汾鑼鼓的興衰。從1998年到2007年的十年間,村莊裏的人外出打工,娛樂方式推陳出新。敲一場鑼鼓掙幾十塊錢,養不起家。因為市場小、演出少、收入低,威風鑼鼓在很長的時間裏難以走出山西。

1990年,北京亞運會後,臨汾興起一陣鑼鼓熱潮(資料圖)

鑼鼓人嘗試過種種突圍。2020年,張勇試水直播。人氣最高時,一場鑼鼓直播有60多萬人觀看。看到抖音邀請才藝主播辦「村晚」的活動時,張勇馬上報了名。長時間的消寂後,臨汾鑼鼓需要一場盛大的「揚眉吐氣」。

(直播間裏的張勇。一場鑼鼓直播打下來,常大汗淋漓)

辦「村晚」,張勇的頭個想法,是讓渴望舞台的「鼓癡」們都出出威風。一個節目的構想先成型了,就叫「滿堂彩」,放在最後,邀請全臨汾的鼓友一齊上台。

排練開啟,程北成踏上舞台中央,大吼了一聲,「連手家,我要上‘村晚’!」(在山西方言裏,連手家意為兄弟朋友們),鼓聲從四面響起。

(程北成與隊友們在風雪中排練)

幾天的排練,都伴隨著低溫和大雪。1月19日,天又落雪,越下越急,到傍晚時轉為鵝毛大小。聚在零度室外的老少鼓友們,即興敲響了曲牌【風攪雪】,鼓聲擂動,正當應景。

(排練時,老少鼓友們常即興打起鑼鼓)

大雪中,天色轉黑,鼓點越發激昂。「打鑼鼓,就是一股戰天鬥地的氣勢和精神」。張勇重新感受到了小時候胳膊感受到的聲波震動汗毛的癢。小時候,在泊莊村的集市上,他坐在父親的肩頭,聽到震天響的鼓聲,心也被撩動了。他偷偷拿到一個沒人用的鼓追,試了一下。

籌備在哪兒辦「村晚」時,張勇沒有選擇華麗的演出廳,堅持定在了泊莊村的大戲台——他第一次摸到鼓槌的地方。

「玩鑼鼓可以這麽威風」

辦「村晚」的第二個目標,是「讓全國的網友知道玩鑼鼓可以這麽開心,也可以這麽威風」。一個念頭在張勇腦子裏逐漸浮現:搞個PK,讓老年隊和青年隊,比劃比劃。

(「村晚」現場,張勇指揮老少兩支鑼鼓隊現場PK)

威風鑼鼓講究氣勢。但在一些臨汾人眼裏,威風鑼鼓不復往日雄風:能把鼓都敲破的人老了,年輕人不學,「味兒全變了」。既然有微詞,不如讓鑼鼓隊賽賽。

2008年開始,張勇花了15年,尋訪了臨汾300多個村子,記錄了1500多首鑼鼓曲牌。他從中選了兩支。青年隊打【老虎下山】,粗壯豪放,威風凜凜。老年隊則表演傳統曲目【亂撕麻】,底蘊深厚。

青年隊上場了,慷慨激昂,以兩個孩子的表演最打眼。13歲的樂樂在後段上台領鼓,擊打鼓面鏗鏘有力,有節有律,氣勢和技術都不輸大人。9歲的弟弟子昊個頭不高,拼命伸長了手臂拍鑔。

(樂樂、子昊姐弟二人帶隊,打響【老虎下山】)

老年隊的表演掀起全場熱潮。程北成貢獻了全場最「威風」的表現,他擺動手勢,大開大闔,把現場氣氛提升到頂點。看到他喊著號子,帶領其他老人躍身跳步,麻利扔起鼓槌又接住,圍觀者發出陣陣驚呼。老頭老太們隨著節奏鼓掌和搖擺。他們不熟練地摸索手機錄像功能,把【亂撕麻】全程錄了下來。

(鑼鼓老藝人們打起鑼鼓氣勢不輸年輕人)

一面鼓重達十六七斤,但對於隊伍裏的老人們,並不算啥事兒。在寒風中排練了兩道,出了汗,活絡了筋骨,人就熱起來了。隊裏77歲的大爺雖背不動鼓,拿著鑼站在表演後段的C位,像一根定海神針。

聚會不散場

直播結束,鼓友和村民們都不願散去。鼓友群裏傳出新鼓點,其他人就默契地跟著。自發的「安可」持續了近一個小時。

「村晚」節目結束後,鼓友們的自發「安可」)

張勇覺得自己呈現了一場理想中的「村晚」:透過直播間,威風鑼鼓走向更大的舞台,鑼鼓藝人們也觸摸到了更廣的世界。

在張勇苦苦搜尋曲牌的歲月裏,這是不能想象的事兒。就在十年前,村莊間還彼此封閉,本村曲譜絕不外傳,他只能「連哄帶騙」,從煙盒紙、香皂紙殼上抄下那些口傳心授的曲譜。

(早年,張勇在各個村子尋找、記錄鑼鼓曲牌)

但現在,老藝人們對傳承鑼鼓有了更開放的心態。排練時,休息廳裏常傳來鼓聲陣陣。大夥兒交流曲牌,討論怎麽擡手、喊口令、打節奏可以更地道。樂樂和子昊跑前跑後,全場飛奔。他們在前輩身旁悄悄偷師,學會了很多新技巧。

(排練的休息間隙,子昊聽鑼鼓藝人「授課」)

對於所有人,這是一場酣暢淋漓的打擊樂盛典,也是一場跨越了三十年的聚會。

「讓更多人聽到了記憶中的鼓聲。」連軸轉了幾天的張勇感覺到欣慰和放松。三十年後,他真的辦成了一場以鼓為主題的晚會,回應了兒時集市上的鼓聲。他從15歲學打鼓,逐漸站向C位,慢慢改變了懦弱內向的性格。

「打鼓讓人自信。」子昊一貫害羞,加入鑼鼓隊後也越發好動,喜歡表現自己。今年的生日禮物,他想要一面小鼓。在排練場上,他總是撿起沒人用的鼓槌,自己悄悄練鼓,像張勇當年摸到鼓槌那樣。

(雪中排練時,子昊在舞台一旁擺弄起鼓槌)

青年隊表現最生動出彩的那個五十歲女人也是。因為離婚,她一度把頭埋得低低的。因為打鼓,她擁有了很多新朋友,和新生活。現在,她的衣櫃裏擺著各色張揚奪目的褲子。她把「村晚」的影片發在抖音裏,獲得了268個贊。這是她人生中頂威風的一天。

(鼓友紅姐說,打起鑼鼓後,自己仿佛也「威風」了)

這場直播,最終有790萬人觀看。在張勇看來,這就是威風鑼鼓自身的魅力。直播時也常有這樣的觀眾,只是隨便進來看看,但看了一個小時,不走了。

(「村晚」現場,人們自發跟隨跳起廣場舞、打起鑼鼓,歡聚一堂)

一位老人和張勇聊起這場「村晚」說,「激情燃燒,以前只有一個村兩個村,沒有這麽大陣仗!」還有人說,「比過年還熱鬧」,又問了他一句,「正月你們還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