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香港文體旅局局長:每個香港人都應該成為「旅遊大使」

2024-07-27推薦

在新的開放發展格局下,香港特區政府正全面拼經濟、拼發展、拼競爭力。而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文體旅局)自2022年成立以來,亦卯足勁從「盛事經濟」入手,推動大型文化旅遊及體育盛事,不斷增強香港「軟實力」。

文體旅局局長楊潤雄以往曾在特區政府不同部門工作,亦曾擔任教育局局長,在他看來這些經驗賦予他以不同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何一舉統籌三個領域政策並令三者之間相輔相成,產生更大的經濟效益?面對日益激烈的旅遊市場競爭,特區政府又如何另辟蹊徑拔得頭籌?楊潤雄近日接受中國新聞網「港澳會客廳」專訪,對這些問題一一作出解答。

香港特區政府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近日接受中國新聞網「港澳會客廳」專訪。中新網記者 李誌華 攝

采訪實錄摘編如下:

中新網記者:自文體旅局成立以來,香港重新開機文化引擎,勢頭空前強勁,請您跟我們分享特區政府在推動香港旅遊業復蘇、提升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地位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績?

楊潤雄:這一屆特區政府成立了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之後,大力地推動文化、體育和旅遊三個方面的政策、措施,目標就是將香港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角色做好。

所以在這方面我們推動很多好的政策。比如,我們多給一些資源在香港舉辦大型盛事,這些盛事不單是推動文化(發展),也帶動一些交流的專案。我們希望可以吸引從外國或是從中國內地過來的藝術家、文化愛好者,(吸引)他們過來香港參與一些專案,一起做文化交流。這可以發揮我們作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作用,也讓我們利用香港這個位置,將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帶到外面去。

另外,去年2月,跨境旅遊(恢復)以來,我們大力推動恢復旅遊的措施。2023年(訪港)旅客大約是3400萬人次,比去年年初(所)估計(的數碼)高了很多。今年我們估計大約有4600萬(人次訪港),這個增長在我們看來非常健康。

我們看到旅遊模式有一些轉變,旅客對我們的要求或是他們的期望跟以前有一些不同。以前他們可能過來購物的比較多,看一些出名的景點,但是現在他們很多是深度遊,走到香港每一個角落去看不同的景點,或是自己發掘一些覺得有興趣的地方,然後在社交平台推廣,尤其是內地旅客。所以我們在旅遊的推動方面也要做一些變動,我們未來的方向就是在「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下,多發掘一些不同的景點,然後利用這些景點的特色,配合周圍的環境,看看怎麽帶動其他行業。

資料圖:眾多內地遊客在香港金紫荊廣場觀光拍照。中新社記者 張煒 攝

中新網記者:以往您曾提到,期望文化、體育、旅遊這三個範疇能夠相輔相成,您可否舉例談談如何實作?

楊潤雄:從我們辦的很多活動可以看到。我參與香港國際龍舟邀請賽。龍舟本身是一個文化專案、非遺專案,但它也是一個體育的專案。我們辦這場國際賽事吸引了很多從外國(或內地)過來的旅客。那天我看見有從泰國過來的,菲律賓過來的,從內地過來也有。所以這個專案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示範)我們怎麽將文化、體育、旅遊都放到一起的。

我們現實推動很多不同的措施,或是辦很多不同的盛事,本身有推動文化藝術或是體育的目的,同樣地,它也可以吸引很多旅客過來,從而更加帶動辦這些盛事的規模,也是帶給他們(主辦方)更多動力跟資源,將來再辦這個專案可以辦得再好一點、再大一點,所以這是(文化、體育、旅遊)互相帶動、互相影響的一個好的例子。

中新網記者:隨著「個人遊」計劃不斷擴充套件,目前已覆蓋內地所有省會城市。您認為自由行城市擴容、加強與內地城市的交流,對於香港旅遊業發展有何推動作用?特區政府又有何措施吸引這些城市的居民來港旅行?

楊潤雄: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鼓舞的措施,我們衷心感謝中央政府給香港旅遊業帶來提振(的好訊息)。

這些措施便利內地同胞來香港旅遊,也可以帶動香港相關行業(發展),比如旅遊業、酒店業,或是零售餐飲業,對業界是一個鼓舞,也對業界提出了要求——有沒有能力邀請旅客過來,有沒有吸引他們的地方,他們過來之後,又怎樣讓他們到零售點、酒店等地消費,這是業界要努力的方向。當然作為特區政府,我們要多發掘一些旅遊景點,讓內地同胞更樂意過來。

我覺得這個措施(除了)對旅遊業跟相關行業產生非常好的正面作用,更重要的是,帶動了兩地居民之間的溝通交流,意義重大。

7月13日,香港「哆啦A夢」展覽公眾開放首日遊人如織。中新社記者 侯宇 攝

中新網記者:我們留意到在社交平台很多旅客來香港,尤其是年輕的旅客,都熱衷於去一些港產片拍攝地「打卡」,特區政府會否考慮從這一思路開發新的旅遊路線或產品?

楊潤雄:過去幾年,我們已經開始辦這些與拍攝有關的旅遊專案,在不同的景點也有相關安排,比如放一個二維碼,讓旅客可以看見之前哪部戲曾經在這裏拍攝,有哪些明星在這裏曾經做過什麽。

去年我們辦了一次電車遊,從西環到中環,途中有幾個點,過去曾有一些很出名的戲在那裏拍攝,我們找一些導演或是曾經參與這部戲拍攝的工作人員講解,很受歡迎。

今年,我們有一部戲在香港很火,在內地也很受歡迎——【九龍城寨之圍城】。我們也在考慮是不是找個地方,將一些以前的建築重現出來。我們要充分利用香港不同的特色,將它發展成為一些可以吸引旅客的景點,這是我們的一個大方向。

資料圖:香港特區政府地政總署展區根據熱映電影【九龍城寨之圍城】推出的相應主題介紹。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中新網記者:日前,「好客之道」運動啟動,特區政府推動這一運動的初衷是什麽?您認為過往香港在禮貌待客方面是否存在不足?又如何透過這一運動加以改善?

楊潤雄:我們在社交平台不時看到一些有關香港服務質素的問題,有一些好的,有一些不好的,通常不好的會被更多地傳播,所以很多人覺得香港的服務水平下降了。

總的來說,我們的服務水平其實是很好的,但是的確有一些個別的服務員或是事件,真的不是太好。所以我們這次推動「好客之道」運動,就是希望建立在現有的服務水平之上,多行一步、多做一些,提高香港整體服務水平。

這次運動不單是在旅遊相關行業推動,我們希望整個社會不同界別都可以參與,這也是配合我們推動「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將來香港每一個區域、每一個小店,旅客都有可能過來,所以每一個香港人都應該有好客精神。可能我們在街上走走,也會有旅客過來問我們一些問題,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作為旅遊大使,做好接待工作,這也是我們推動「好客之都」的其中一個目標。

中新網記者:您剛剛多次提到「香港無處不旅遊」這一理念,特區政府如何在推動旅遊政策的過程中實踐這一理念?

楊潤雄:這個理念背後是香港是一個多元的城市,每一個區、每一個小店其實都可以發掘成為一個旅遊景點,(甚至)一些路牌也可以成為景點,這反映我們多元、國際化的城市背後有著很多不同的歷史背景等。

在這個概念下,我們怎樣充分利用香港不同地方的特色?既然每一個點都可以成為旅遊景點,那我們應該怎麽選擇?怎麽去做推廣?

首先就是那麽多的可能性之下,選擇一些我們覺得最好的先做推廣。什麽是最好的?我們覺得是最能吸引旅客,或是配合旅客的要求或興趣。然後我們也要看,如果很多旅客到這個地方,會不會對周遭環境帶來一些影響,比如街道比較窄,太多旅客可能有一些安全問題,太多人可能也會對附近的居民帶來一些不好的影響。之後我們再考慮附近有沒有餐飲零售,旅客看了這個景點後,可以到附近去消費。

香港有很好的海港,還有很多不同的島,這是一個我們可以發展的方向。我們每年都做的西貢海藝術節,就是利用一些藝術設計吸引香港居民或是旅客到這些島遊玩。我們會不斷地考慮香港不同的特色,(考慮如何)利用這些不同的特色做好配套、做好推廣,吸引從內地過來的旅客。

香港「五一」假期舉行煙火表演。中新社記者 陳永諾 攝

中新網記者:兩年前,您接受我們專訪時曾說,認為本地流行文化出現了新的景象。隨著兩年過去,這樣的新景象是否繼續蓬勃發展,出現了更多可喜的成績?

楊潤雄:這兩年流行文化的發展,可以看見幾個好的方向,第一個當然是拍戲效果非常好,過去兩三年,我們有一些基金、政策,也投放了一些資源,培養新的導演或是(資助拍攝)新的作品。過去一兩年,香港有一些制作很受歡迎,在內地也有不錯的成績。

最近有一部戲在香港和內地都很受歡迎,它利用當時九龍城寨的歷史背景去講一個故事。很多人說(從中)看到了香港電影以前(著稱的)一些武打場面。我們過去辦很多推動流行文化的活動,(也是思考)怎樣將一些以前做得很好的(東西),重新進行創新的轉化。

另外在音樂方面,我們也看到一些新的作品,所以我看見香港流行文化越來越活躍,我們也希望多給他們一些助力,希望他們無論是在(進行)新的創作還是面對新的市場時,都可以有更多進步的空間。

中新網記者:過去兩年,多部電影如【毒舌律師】【九龍城寨之圍城】等在內地和香港均獲得了口碑和票房雙重肯定,這些都是極富香港元素的故事,但在引入內地市場後絲毫未見水土不服的跡象,您認為這是否給予了香港電影業一些新的啟發?

楊潤雄:我覺得要多方面嘗試,很多導演在不同的創作中摸索,慢慢就知道應該怎麽做。今年我們會推動一個新的計劃,資助在香港拍攝、但是以內地作為市場的一些制作。我們希望導演或是電影制作者,不要只看香港這個市場,應該放眼整個內地市場,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希望他們能拍一些有香港味道的電影,同時也考慮內地市場的需求,看看怎樣將兩者結合。

中新網記者:您先後在特區政府多個部門任職,也曾擔任教育局局長,那文體旅局的工作對您而言最大的挑戰是什麽?過往在不同部門的經驗又能否為當下工作提供借鑒作用?

楊潤雄:過去我在特區政府不同部門工作,很多工作經驗、跟社會上的聯系,都是可以(在目前的工作中)套用的。比如體育方面,怎麽訓練青年運動員,他們在學業跟運動之間怎麽做平衡,這也是過去我在教育局(遇到)的其中一個問題。所以就我自己個人來說,更容易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個問題。

至於一些文化和旅遊推動(工作),之前我在地區工作,怎樣發掘地區特色,解決地區問題,(在現在的工作中)也可以用得到。所以我覺得很多在政府工作的經驗,其實給我很多有用的背景去處理不同的問題。

中新網記者:今年是香港回歸祖國27周年,您可否跟我們分享一兩個您記憶中的「回歸故事」?

楊潤雄:1997年之前,我已經在政府工作。這27年以來,我看見香港的發展越來越好,當然中間有起有落,也有一些不同階段的變化。但是總的來說,我看見香港在回歸以後發展其實是非常好的,香港仍然是一個國際城市,也得到國家的支持,讓我們在很多範疇的發展非常正面。

這是一個很好的一個例證——回歸以後,香港人可以發揮自身作用,管好自己的地方。也是向他們證明「一國兩制」是一個辦得來、做得好的制度。

當然我們感謝中央對我們的支持,沒有中央的支持,很多時候我們面對困難,真的不是那麽容易就可以渡過,但是有中央的支持,我們可以克服很多不同的困難。

記者:韓星童 劉軒廷 朱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