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推薦

廣汽三菱的鍋,埃安背下了

2024-03-23推薦

在中國,隨著整個汽車市場扛起轉型的大旗,因中國車企的強勢圍攻和電動化浪潮被快速激起,合資車企的處境可謂是難以言說。

一來,消費趨勢的快速叠代,讓品牌力在技術進步的背景下,逐漸被選擇忽視,這就導致合資品牌最大的資本失去了光環;二來,鑒於自身對於市場變奏給出的答案不再具有明顯吸重力,銷量層面的快速下滑勢必會導致整個公司的營運出現無法扭轉的問題。

過去幾年時間,鈴木、雷諾、Jeep等一個個國際大牌結束合資序列,無不是受制於這樣的困擾。而今,距離廣汽三菱正式關停也快半年了,其留下的市場已經被同類中國品牌填平,唯一需要解決的僅限於公司後的資產重組和接盤問題了。

此前,作為合資一方的廣汽集團已經明確表示會接管廣汽三菱的剩余業務,並在集團釋出的【關於廣汽三菱重組的關聯交易公告】中宣稱,會對廣汽三菱、廣三銷售公司增加投入用於清償債務及其他事務。但事實上,直到今日,一切才算塵埃落地。

3月20日,經廣汽集團董事會決議,同意將旗下的湖南智享汽車管理有限公司(原廣汽三菱)100%股權轉讓給控股子公司廣汽埃安。其意思就是在說,在廣汽埃安完成接盤工作後,才標誌著三菱汽車正式結束中國市場。

接盤廣汽三菱,唯有廣汽埃安

說實話,在這個時間在提廣汽三菱已經沒什麽意思了。它的「死」是中國車市不斷前進演化所導致的必然結果,反映出的也是弱勢合資公司正常衰退的過程。但對於集團來說,廣汽三菱退市後所要消化的資產還是很值得說道的。

早在3月初,據天眼查顯示,廣汽三菱汽車有限公司就已經正式更名為湖南智享汽車管理有限公司,同時三菱自動車工業株式會社、三菱商事株式會社結束股東行列。

而工商資訊中,變更後該公司經營範圍新增新能源汽車整車銷售、機械零部件銷售等,由廣州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註冊資本19.47億人民幣。換句話說,重組後的新公司將不再涉及整車制造,「國產三菱」這個名字也正式煙消雲散。

話說,在公示要重組廣汽三菱時,我們也已經知道,重組完成後,廣汽三菱將成為廣汽集團全資子公司,廣汽埃安將利用廣汽三菱工廠實作增產擴能建成後,形成基本產能 60萬/年,為埃安實作2025年產銷100萬的戰略目標提供助力。

與此同時,廣汽三菱汽車銷售公司將由廣汽集團與三菱汽車、三菱商事共同持股,持續為廣汽三菱車主提供備件和售後服務。

只是,如今再回頭看,撇開要對廣汽三菱原有使用者持續提供售後服務外,對於接盤俠廣汽埃安提出的要求,遠比公告中提及的兩句話要大得多。

現如今,雖然智享公司轉讓價格以相關資產評估報告評估結果為基礎僅確定為1.91億元(以經備案的評估結果為準)但因為在廣汽埃安受讓智享公司100%股權的同時,還需向其註入資金18.58億元。根據公告顯示,這筆資金還得由廣汽埃安方面自籌,首先就意味著,在資金壓力上,埃安還是存在的。

而在工廠產能改制的行程中,我們可以認為,對廣汽集團來說,吸納廣汽三菱,有效避免其破產清算,並對工廠進行升級改造,盡力吸收部份原工廠員工就業,充分利用當地的地理區位優勢,可達到節約人力、物流等經營成本的效果;

另一方面,對於埃安而言,補充廣汽三菱原本20萬輛/年產能,進而助力整體銷量上升,好像也是一件順理成章的事。畢竟,在最近一次接受外界存取時,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就說了,「埃安今年的整體目標是65萬輛,比去年增長大概30%。」

然而,自純電車市進入2024年後,其整個市場滲透率開始放緩,加上越來越多更強有力的對手進入埃安所在的價格帶,相信既有目標能否達成,總是有著極大的挑戰性。哪怕埃安今年會有新的產品登場,吸納並消化廣汽三菱的產能予以自用,這也不是一個有著明確答案的課題。

所以,作為一個旁觀者去看這件事,只能說,在廣汽集團的體系下,相比現在也遇到發展瓶頸的廣汽豐田和廣汽本田,以及轉型壓力山大的廣汽傳祺,只是埃安最合適做這樣的事。

消化難度不小,埃安仍需謹慎對待

一直以來,集團都相信,在可預見的未來,或將借著重組廣汽三菱的機會,持續完善其資產和業務結構,不管中國車市接下去會充滿何種挑戰,廣汽集團都將積極擁抱汽車產業「新四化」轉型趨勢,可以在「萬億廣汽1578發展綱要」的指導下,向世界一流科技企業邁進。

而行至於此,面對汽車市場電動化、智能化、低碳化的轉型變革的關鍵節點,廣汽集團也很期待在時代大潮中,抓住變革契機,從戰略規劃、轉型升級、創新驅動、提質增效等多個方面采取各種措施,更好地推動企業高質素發展。

的確,眼看中國汽車目前的發展勢頭呈現出一個摧古拉朽般的狀態,在新能源業務得到長足進步之時,廣汽集團有資格,也有底氣放出這樣的豪言。

縱觀國家隊的新能源發展現狀,論銷量基盤的擴充,上汽、一汽、北汽、東風幾乎都尚未達到一個很理想的狀態。那麽,不管從何種角度來評判,我想,廣汽集團都是那個擁有國企背景卻很有想法的在局者。

要知道,廣汽集團已經在中國新能源產業發展中掌握了一些精髓。從產品研發、市場洞察再到終端市場,即使是和蔚小理等頭部新勢力相比,擁有埃安和昊鉑兩個自主新能源「佼佼者」的廣汽都是不露怯的。

所以,以此為基底,如果廣汽三菱能透過重組,將自身在研發、制造等領域所積攢的寶貴經驗,托付給集團新能源事業群,整個集團或將以此建起足夠深度的產業護城河,總是好的。

那之所以在這個階段,外界會像前文所訴的那樣提出,接盤廣汽三菱資產的埃安是否可以用好這些「遺產」,進而向著既有目標前行,我認為,還是出於對今年中國車市的變化無常而給出的擔憂。

進入到2024年,整個市場所呈現出的情形就是肉眼可見的慘烈。價格戰打到今天,不僅沒有一點停下的意思,其愈演愈烈的趨勢幾乎讓所有車企斷了靠賣車掙錢的念想;華為、理想、小米等網紅企業在輿論端造成鋪天蓋地的影響甚是窒息,窒息到沒人可以靠聲量破圈。

再加上,插混、增程等非典型新能源車型,在消費者心智中占據了極高的地位,任何一個只聚焦於純電市場的品牌想要在增速放緩的市場環境中在銷量上往上再夠一夠,其難度只會成倍增加。

當然,如果只針對埃安正式接盤廣汽三菱剩余資產一事,話題還是扯遠了。在這個車企生存備受挑戰的年代,當外資無力在中國繼續活下去,也就只能由合資公司的中方來背。在廣汽集團中,埃安有能力承接下這樣的爛攤子,已經是一件幸運的事。

未來,市場一定會向著更加不可理喻的方向發展。因此,對於外界來說,只希望埃安可以繼續認清市場前景,在現有的銷量基礎上,真正完成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