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寧波市海曙區皎口水庫,壩址位於章水鎮蜜巖村,1970年5月動工開建,1973年5月下閘蓄水,1975年1月竣工。
動蕩浩劫的歲月,還吃不飽飯的手工年代,皎口水庫是當時的水電職工和鄞西人民肩挑背磨創造的壯舉。
建設時的主要功能用於農業灌溉、防洪和發電,時代變遷,農業灌溉之功能結束江湖,代之以城市供水登場,皎口水庫和上遊2006年建成的周公宅水庫,成為了寧波人民的重要飲用水源,並稱寧波的兩個大水缸。
馴服大小皎,佳水潤明州。
大皎和小皎,兩條溪流相匯於皎口,故名皎口水庫。
大皎發源於余姚市四明山鎮唐田村後與奉化區交界的烏巖嶺、白巖頭、南培嶺一帶,一路迂回婉轉,形成了北溪、大俞、李家坑、茅鑊、周公宅、杜嶴、下嚴、細嶺、大皎九曲勝景。
小皎發源於余姚市鹿亭鄉與梁弄鎮交界的東崗、斤嶺一帶,穿越鹿亭鄉全境,出中村,在章水鎮小皎村匯入皎口水庫。
大小二皎相匯處,兩水中間的大皎山,山形若龍,又叫龍山,兩水相匯於龍頭前,又似鯨魚遊水,因此又叫鯨魚山。
浩渺的皎口水庫,被大皎山分隔為兩翼,若蝴蝶展翅,南翼為大皎,北翼為小皎,看到這名字就想起三國美女,大喬和小喬。
大皎山下,原有規模宏大的松巖寺,後晉天福七年,即公元942年,有秋江禪師者遊歷至此,趺坐石上。俄而虎踞其側,山民異之,為建精舍以居,初名「小溪松巖院」。
北宋英宗趙曙治平二年,即公元1065,賜名「松巖禪寺」,香火興旺,歷代屢經整修復建。
「康熙年間重構」時,黃宗羲之子黃百家題寫了【重興松巖寺碑記】,由此可知松巖寺之曾經輝煌。
「彼秦之阿房,吳之姑蘇,楚之章華,魏之銅雀,高齊之香姜,陳之臨春結綺,煥赫當時者何限?」
村民說,松巖寺很古老,很宏偉,六十年代被人為搗毀,皎口水庫建成後,其遺址被淹沒於水面下。
2009年,重建松巖寺,2010年建成。
復建的松巖寺,位於皎口水庫南側的南山腳下蜜北線公路的內側,在路上可以看到松巖寺,卻極少有人知道被水庫和歲月淹沒的曾經輝煌。
村民說,新修的松巖寺比原來的松巖寺小多了。
穎之遺憾沒有見過松巖寺原來的樣子。
大皎溪畔,原有鄉制大皎鄉,鄉政府駐地原來在大皎村,皎口水庫建設期間,鄉政府遷至細嶺村,1992年,大皎鄉並入章水鎮。
大皎村民以楊、李、夏等姓為主,南宋寶慶年間始遷居於此,至今約八百年,逐漸成村成鄉,沿溪而植的十裏銀杏林,蔚為壯觀。
村莊規模龐大,曾經古宅遍布,規劃整齊,牌坊眾多,曾有「大皎人的屋樣,小皎人的田樣」之聲譽。
1941年4月20日,寧波淪陷,日軍進城。
寧波的行政機構在俞濟民所率警察部隊的保護下,轉移至大皎村。
4月23日,日軍侵占蔣某的老家奉化和溪口,然後再來對付駐紮在大皎村的行政機構和武裝力量。
5月30日,那一天是端午節,日軍四百余人,分兵六路淩晨圍剿大皎村。
行政機構和武裝力量深夜獲知情報,僥幸突出了包圍圈,退至杖錫燕子窠。
日軍遷怒於大皎村民,村民被集中趕至曬場上,然後潑油焚燒村莊,眼睜睜看著大火從清晨一直燒到下午兩點,哭號震天,1600多間房屋的大村莊,焚為廢墟。
大皎村民被燒死、殺死,及之後病死、餓死,達200多人,慘絕人寰。
圍剿大皎村的其中一路日軍,繼續駐紮在相鄰的蜜巖村,也就是現在的皎口水庫大壩所在地,在此關口堵截抗日遊擊部隊。
日本人駐紮蜜巖期間,看中了大皎溪中的蜜光魚,也稱為「月光魚」,曾用手榴彈,轟炸溪潭中的蜜光魚吃。
直至1942年春夏之交,日軍才撤離蜜巖村。
戰後,大皎村民並沒有得到戰爭賠償,自力更生,重建家園。
五十年代,大皎人民已經建成了水力發電站,也是寧波市內最早的水力發電站,點亮了千家萬戶,曾有「浙東夜明珠」之美稱。
皎口水庫建設之前,舟船竹筏,可經大皎至杜嶴,大皎埠頭,常有船筏停泊,市集熱鬧。
皎口水庫建設期間,同時進行著規模浩大的拆遷移民工程。
當年的移民拆遷與現在已有天壤之別,那些年還沒有房地產產業,也沒有因為拆遷而一夜致富的神話。
規模最大的移民村莊,就是大皎村。
三分之二的大皎村民,分遷至鄞西平原的集士港、古林、石碶等地,開始沒有柴燒,生活很不習慣。
約三分之一不願遷出故土的150多戶人家,分遷至大皎溪兩岸,形成了現在隔溪相望的南山村和北山村。
十裏銀杏林和大皎村原址,漸漸被淹沒於水底。
2021年初,因為長期幹旱,皎口水庫的水位嚴重下降,淹沒水下四十多年的大皎村遺址,重見天日,再現人間。
縱橫交錯的屋基輪廓,可以見證「大皎人的屋樣」之曾經傳奇。
有網友問,留在大皎兩岸的村民,如今看到繁華的城市生活,不後悔當年沒有遷移出山?
穎之說,留守村民的年輕一代早已進城工作和生活,老家離城區並不遠,周末可以回老家度假,還可以把地裏的蔬菜糧食帶到城裏來吃,故土還在,關鍵是風景那麽美,城市和鄉村皆擁有,實在令人太羨慕,還有什麽可後悔!
大皎溪一側的水庫盡頭,有一道東西走向的山嶺,由寬而細,再由細而寬,故名細嶺。
嶺前溪畔,形成了放散狀的扇形地貌,形似月亮灣,山環水繞,風光優美。
明代萬歷年間,徐聖修自慈饌孔嶴徙居細嶺之下,沿溪而居,漸成大村莊,故名細嶺村。
這張拍攝於1968年的照片,可以看到溪畔古村,較多四合院建築,可以想象到曾經也是一個熱鬧的古村落。
這張照片成為了細嶺村原址的絕照。
細嶺村原址正好位於水庫淹沒區的盡頭,1973年,細嶺村拆遷到了上遊五百米的位置,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細嶺村,兩山夾峙之間,依山傍水。
2004年,細嶺村、南山村、北山村、下塘村,四個村莊合並為大皎村,村委駐地就在細嶺村。
皎口水庫建成後,細嶺村原址種植了一片水杉林,秋冬之際,水杉染紅,湖光山色,詩情畫意。
水位較低時,可以來到溪畔水杉林,美景可留念。
從細嶺村右轉,可至大皎嶺上的北山村,靠山面水,同樣住在風景裏。
北山村後建有觀景平台,眺望皎口水庫,風光如畫。
大皎嶺兩側,南邊是大皎溪畔大皎村,北邊是小皎溪畔小皎村,曾經有古道翻越大皎嶺,稱為大皎嶺古道,風光優美。
張懋賢【過大皎嶺】詩雲:
雨晴山瀨響,風定雪花飛。
野鳥窺樵擔,沙鷗上釣磯。
從細嶺村通達小皎村和中村的公路修通後,古道落寞。
小皎村,曾經也是一個繁盛的古村落,興盛時人口逾千人,周圍的梯田層層疊疊,頗為壯觀,小皎人的田樣,與大皎人的屋樣,各有特色。
修建皎口水庫村,小皎村民大部份也搬遷至鄞西平原,少部份不願遷移的村民就近搬遷至現在的小皎村。
2004年,小皎村與童家村合並為童皎村。
2010年,小皎村遺址建設成為了皎口水庫復合生態濕地,2011年一期投入使用,是寧波市內的第一個水環境生態濕地工程專案。
在這片濕地,水杉、鳶尾、再力花、梭魚草、美人蕉、水芹、聚草、睡蓮、茭草、綠葦、香根草、錢幣草等20種互相搭配的水生植物,對水質進行14道凈化後,基本上能達到二級以上標準。
2016年1月,濕地專案二期工程開工,透過租用村民土地,試驗推廣種植牡丹花。
種植的油牡丹,不用施肥,全天然生長,而且有較高的經濟價值,既能保障村民增收,又有利於保護飲用水源,面積逾200畝,是寧波市內最大的牡丹花園。
牡丹花開時,可來賞牡丹。
濕地旁邊的小皎溪畔,也有大片水杉林,秋冬之際,水杉染紅,非常養眼。
小皎村前的濕地,水草豐茂。
每年春天,紫雲英恣意盛開,成了詩畫般的風景。
最美的風景,在水一方。
沿小皎順水而下,沿途風光優美,如在畫中遊。
遙想建庫前,這裏還是涓涓小溪,但現在,已經匯聚成庫,深不可測。
環遊皎口水庫,從蜜巖村走蜜北線公路至細嶺村,右轉翻越大皎嶺下山後與荷梁線公路相通,再回到蜜巖村,正好形成環線,是距離寧波城區較近的最佳環遊路線。
兩皎之水匯聚於龍山頭前,稱為樟溪,出皎口,豁然開朗,皎口水庫大壩下方的寬闊地帶,就是現在的蜜巖村。
皎口水庫下遊的樟溪沿線,從蜜巖村至下遊的天象巖,經許巖村、崔嶴村、樟村、鄭家村,沿線建成了大小7座攔水壩。
按照建築的美學原理,7座攔水壩造型相異,有的似魚鱗連環,有的似曲譜起伏,2022年建成後迅速走紅網絡,成為了夏日玩水消夏的好去處。
到章水鎮遊玩,上可走皎口岸環線,下可走樟溪沿線,適合休閑度假。
食宿推薦:西山閣枕溪山房,位於皎口水庫大壩下方的蜜巖村的樟溪畔,美景、美食與休閑,皆不會辜負。
章水鎮,自然風光優美,人文底蘊豐富。
賞風景,聽故事,故事比風景更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