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曾經來到過的地方(96)——桑梓篇之十九:中洋金門(城門之十)

2024-02-10旅遊

在閶門和胥門之間,還有一個小眾的城門,很低調,很沈穩,但是很特殊,這個門便是金門。

金門

說到金門,大家很容易想起台灣的金門島,名字一模一樣,當然金門、廈門似乎是同一宗,其實金門島的緣由是明朝1387年在島上築城,名「金門城」,所以沿用到現在。

而我們蘇州的「金門」較其歷史是很短的。和蘇州其他城門是沒法比的。

金門

金門同葑門、南門一樣,不在伍子胥建姑蘇城所劈八城門之列,所以地位沒有那麽顯赫,但是它的歷史和樣貌卻是古八門所沒有的。

金門

沒有金門之前,蘇州城內去城外虎丘、楓橋等處,都得從閶門出入。一個小小的閶門因為道路擁擠,車馬相爭事故屢有發生,所以當政者覺得有必要另外開城門,「另辟蹊徑」。民國時期為溝通觀前街與閶門商業區的聯系,於1921年築南新橋,1922年便著手開設金門。當時為何命名金門?也許除了與古代五方「東南西北中」對應五行「木火金水土」之西方屬金外,大概還與閶門外古代的金閶亭有關。

金閶亭

建門後的第二年,發生了軍閥齊燮元和盧永祥的江浙戰爭,禍及蘇州。迷信的人們認為,金門以「金」命名,所謂金戈鐵馬、帶來了兵災,認為是開了金門導致不利,於是將金門用沙袋堵了起來,金門的關閉導致交通不暢,後張一麐等人在景德路的延伸線偏北上開辟了新的金門,取名為新閶門。但新閶門開辟之後,出了城門,拐個彎,還要在河邊小道走上近百米才能上南新橋前往石路,且加上位置和高度皆不相宜。因此北伐勝利後,在蘇州市陸權市長的主持下,蘇州再次開始開通金門。

1931年元旦,金門落成。西洋的羅馬宮城式城門,把人行道和車行道分開,獨特的金門無疑成了是一次史無前例的創舉。

三個門

這是金門死而復生,所謂金石為開啊。

金門的構造在一眾城門裏顯得比較洋氣。骨架是以花崗石為基礎,用清水磚砌成,但又參考了羅馬宮城的樣式——城門由三個圓拱門並列組成,典型的羅馬拱券結構,中間大拱門行車,兩側小拱門走人。三門開泰啊!

所以無論是從「年紀」還是「造型」上來看,它都算得上是城門中的「小鮮肉」。

在冷兵器時代,城墻曾是重要的防禦工事。然而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終結,城墻的防禦作用逐漸萎縮。1949年,蘇州解放時,共有閶門、胥門、盤門、葑門、相門、齊門、婁門、平門、金門、新胥門十座城門,然而受種種因素影響,解放後大部份城門被陸續拆除,僅存盤、胥、金三門以及部份城墻。

金門這兒沒有遊人如織的熱鬧,也不是現在網紅打卡地,不似閶門那麽繁忙,盤門那麽惑眾,金門,在平淡歲月中最後蛻變成蘇州街頭尋常不過之地了。

而今,已有百年的歷史深深鐫刻在了金門的每一個角落,漫步於此,搜尋周邊,回憶歷史,總覺得金門也是不平凡的一員。

金門,平凡之地

每一座城墻,都傳承著不同的故事,而屬於金門的故事,也是古城歷史中不可磨滅的一頁。

「古來聖賢皆寂寞,此處金門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