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大物博,文化遺產眾多,三山五嶽,五湖四海,任何一個都有一堆說不完的故事。今天我們要說的泰山,作為五嶽之首,有著更加突出的文化意義,歷來帝王將相,紛紛登臨,帝王封禪,將相跪拜,祈求貴為五嶽之首的泰山能夠帶來足夠的好運,願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為五嶽之一,有「五嶽之首」「天下第一山」之稱。位於山東省中部,隸屬於泰安市,綿亙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總面積25000公頃,主峰玉皇頂海拔約1545米。
泰山相伴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傳承歷史,集國家興盛、民族存亡的象征於一身,是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東方文化的縮影,「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好了,讓我們去看看宏偉雄壯的泰山,了解下當時的泰安人民社會生活情況,了解下泰山的風景名勝,有多少人文內涵,這裏究竟發生了多少令人感懷的故事。
泰安街道一隅
這張照片是泰安街道的一隅,茂密的樹林掩映著建築群,道路上鋪滿了石板,錯落有致。路中間有一小段拾級而上的台階,往前更是幽靜處。
最為巧妙的是,路邊的樹上掛著似乎是一個鳥籠,但是它是一個方形,顛覆圓籠印象,裏面想必還有幾只鳥,從畫面看出陽光正好,似乎又是盛夏光景,植物郁郁蔥蔥。街角的房子保存尚好,中國式傳統民居,高墻深院。
街頭婦人
照片展現的是一個行走街道的婦人,手上拄著拐杖,手頭拿著蒲扇,遮蔽烈日的曝曬,也許是不習慣拍照,臉上顯露著一絲拘謹的表情。
婦人身後的胡同很長,錯落有致的房頂此起彼伏,一個個民居,一戶戶人家,這種中式傳統院落建築,最符合中國的建築哲學。當然,從照片看出來,有這種房子的人家,應該都算得上大戶人家,一般的平民還沒有那麽富裕。
賣食物的婦女
這張照片展示的是街頭的一個年輕的婦人,正在售賣食物,看著像是豆漿、稀飯或者什麽茶飲之類,照片雖然不是特別清晰,但是能看到她在正在給客戶舀一碗食物,她的臉龐上有著一絲微笑,是對客戶購買行為感到愜意和開心。
從照片看出她的貨擔有些破舊,像是做了一個草框,然後放了裝食物的器皿,這種組合應該是為了食物的保溫和安全,那時候的人們有自己的方法與智慧,在他們的內心,只希望能夠盡快的行銷起來。一副小小擔子,沒準就是一家人生活的希望,維持家庭生計的來源。
老店鋪
這張照片展示了貌似一家街頭老店,賣梳子篦子的店鋪,貨架上擺滿了各式各樣梳篦,還有兩個牌子,上書「公盛梳篦老店」,想必應該有些年頭,從店鋪的裝飾也能看出一二。
店家是個上了年歲的老人,帶著一副眼鏡,赤膊上身,也足矣看出盛夏時節,酷熱難耐,老人手中正在忙活著什麽,看著像在侍弄梳篦,也許他在檢查修理著什麽。從老人的表情能夠看出內心的平靜,這就是生活,很多時候就這樣靜靜的一成不變、枯燥無味。
修理匠
這張照片展示的是街頭的修理匠,從他的擔子來看,經營範圍可以修理雨傘、燈具、紗布之類,他應該是個走街串巷叫賣維修服務。照片中的修理匠應該是個上了年紀的老人,依然壯碩,黝黑的面孔上寫滿了生活的辛勞。
街頭還有不少其他的攤販,他們在賣著碗具、器皿等,擺放的整整齊齊,還有商販頭戴草帽,正在攤邊休息,我們也能看到他們所處的街角,後面貌似有寺廟建築,還有整齊的柵欄圍墻,一切顯得這麽寧靜,生活再艱難,也要樂觀面對。
捕魚的人
這張照片甚為有趣,展示的是一個河中捕魚捕蝦的場景,特制的漁網灑在河中,人工制作的杠桿可以方便的拉起漁網,看著像一個年輕的孩子正在操作,他們的內心充滿了期待,每一次起網都多了一份收獲。
捕魚人的身邊放著籮筐,想必是盛放魚蝦用的,河水不是那麽清澈,對岸建設了好多門臉,商家林立,更遠處還有幾幢稍高的建築,像是亭台樓閣,也能看到當時泰安街道的特色,一半商戶一半水,大家各安其所,各得其樂!
五大夫松
照片展示的是當時的五大夫松,這是泰山景區的一處著名景點,位於雲步橋北側的五松亭旁。據說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219 年,當時秦始皇東巡泰山,在此遇暴風雨,避於樹下,因樹護駕有功,遂封為五大夫」爵位。
這個五大夫松原來這麽有淵源,當然作為五嶽之首,歷代帝王封禪之地,肯定會有很多的歷史故事在這裏發生,也因此而留下眾多的人文景點,靜待後人慢慢鑒賞。
南天門
照片展示的是泰山南天門,又名三天門,位於十八盤盡頭,是登山盤道頂端,座落在飛龍巖和翔鳳嶺之間的山口上。建立於元
至元元年(1264年),明清多次重修,建國後又翻修兩次。建築保持了清代的風格。
這是新中國修建之前的景象,很有時代的特色,樓閣上面寫著「天下為公」,兩邊墻壁寫滿了民生民主民權之類的標語,這些和民國革命時期的追求一致,所以那時的南天門作為著名的景點,也被打上了時代的烙印,這些現在都一去不復返了,如今的南天比這個華麗很多。
玉皇頂
這張照片反映的是當時的玉皇頂,玉皇頂舊稱太平頂,又名天柱峰,是五嶽之首泰山的主峰之巔,因峰頂有玉皇殿而得名,主祀玉皇上帝。始建年代久遠暫且無法考證,但是在明成化年間進行過重修。
從照片可以看出怪石林立,這裏也是泰山的制高點,登臨以後,可以俯瞰整個泰山景區,玉皇頂上有玉皇殿,看著樣貌保持較好,有長長的台階拾級而上,能夠進入玉皇殿。旁邊的石頭上還有不少石刻,上面刻有「登峰造極」等字樣。
鬥母宮
這張照片展示的是鬥母宮,鬥母元君,簡稱鬥母,也叫鬥姥,是道教崇拜的女神。道教說他是北鬥眾星的母親,原來是龍漢年間的周禦王的妃子,名叫紫光夫人。
鬥母宮是一處道教建築,從圖上能夠看出道路整體,石板鋪就的道路伸向遠方,樹木茂盛,綠樹成蔭,依稀可見遠處的山巒植被茂盛。鬥母宮在樹木叢中佇立。
碧霞殿
這張照片是泰山碧霞宮,也就是碧霞祠,位於泰山極頂之南,天街東首,北依大觀峰(即唐摩崖),東靠駐蹕亭,西連振衣崗,南臨寶藏嶺。初建於北宋年間。碧霞祠是道教著名女神碧霞元君的祖庭,為泰山最大的高山古建築群。
整個建築群龐大,氣勢宏偉,房屋眾多,和山體交相輝映,那時房屋的主體都還保存完好,層巒疊嶂,這裏還能看到遠方的建築,但是規模和氣勢已無法和碧霞祠相比較。
回馬嶺
這張照片展示的是泰山著名景點回馬嶺,位於泰山登山中路的中段,壺天閣之上,中天門之下,海拔800米,現有石坊一座,額刻「回馬嶺」三字。我們能夠看到當時「回馬嶺」的壯觀景象,長長的登山台階伸向前方,精美的石坊橫亙其間。
從照片中明顯能看到時代的特色,還有當時山東省黨訓所寫的標語,提醒世人努力革命,可見當時所處的年代軍閥混戰,乾坤未定,戰亂頻仍,老百姓的生活水深火熱。
泰山作為五嶽之尊,自古以來,地位重要,多少王侯將相、多少文人墨客登臨泰山,留下眾多的歷史故事、詩歌文章,這些都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燦爛而輝煌。
今天作為後人的我們,透過一組百年前的老照片,體會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文風情,感知泰山的宏偉,感受文化的繁榮,一眼望千年,那些古人留下的瑰寶,夠得上我們細細品鑒,更值得我們深深品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