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回顧為什麽海釣人放生海魚時,要在魚肚子戳個洞?真的是為了魚好嗎

2024-01-30旅遊

在海上釣魚的時候,如果釣上了 沒有什麽價值的魚,釣魚人往往會選擇把魚放生。但是在放生之前卻有一個很重要的步驟,那就是在魚身上紮一個洞,並且還會一邊紮針,一邊對著這些可憐巴巴的魚說道:「這都是為了你們好啊!」

首先要說明的是,釣魚人這樣做絕對不是因為自己的特殊癖好,或者有什麽變態的心理。而是卻是能夠幫助這些魚回歸大海。這是為什麽呢?難道直接放生不好嗎?

被釣上來的海魚為何總是奄奄一息?

其實,這是因為海魚在被釣上海面以後就處於瀕死狀態了,而釣魚人紮下去的這一針,卻能讓它們瞬間從瀕死變得生龍活虎。

而這一切都和魚體內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有關,它就是魚鰾。魚鰾就是我們俗稱的魚泡,喜歡自己殺魚和吃魚的朋友肯定都見過這樣一個像氣球一樣的魚泡。

它是幫助魚適應水下生活的壓力調節器,一般呈圓囊形。生活在海水上層和中層的硬骨魚類,大多數都有鰾。魚鰾的體積約占身體的百分之五左右。其形狀有卵圓形、圓錐形、心臟形、馬蹄形等等。

魚鰾裏充填的都是氣體,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氧氣,所以魚鰾在魚的體內有著呼吸輔助器的功能,這一個功能可以給處於缺氧狀態下的魚提供氧氣。當然魚鰾最重要的功能還是調節魚在水中的沈浮。魚可以透過對魚鰾進行放氣和充氣來調整自身的浮力大小,從而調節魚身體內外的水壓平衡和控制身體的沈浮。

但是魚兒透過魚膘調節體內氣壓的能力是有極限的,比如吞拿魚平常都生活在100-400米的海域裏,當它們上浮到50米以內的淺海灘或者下沈到500米的深海,就很難適應外界巨大的壓力差,堅持不了多久就會死亡。

所以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在海裏不同深度的魚兒,一般都不會離開自己的生活範圍。但是如果它們遇到來海上釣魚的人類,人類用食物去吸引它們,當咬下那一塊肉的時候,它們的命運就已經註定了要被釣上來。

一般正常海釣的魚線大概只有40-50米長,如果想要釣到更珍惜的魚類,使用上百米長的魚線也是可能的。試想一下,一條魚被長長的魚線從上百米的深海,一下子釣出水面,從壓強高的地方來到壓強低的地方。就像很多年輕人熱衷的蹦極一樣,如果讓你從幾十上百米的高處跳下,你也會感到強烈的呼吸困難。面對這種壓強急劇減少的情況,海魚的身體就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

首先,由於體內外出現強烈的壓強差,魚的血液會因為壓強的變化而外溢,然後空氣突然充滿魚鰾,導致魚鰾像氣球一樣瞬間膨脹,使它失去調節能力。同時,海魚身體裏的各項器官也會由於魚鰾的變大而受到擠壓,導致內臟和眼睛被擠出來,肚子鼓脹,有時候甚至魚腸從尾部凸出,魚胃從嘴裏冒出來等等現象。再嚴重一點的魚鱗都會立起來,甚至最終導致魚鰾炸裂,魚也就一命嗚呼了。出現這種情況最多的就是帶魚,這也就是為什麽我們在市場上見不到活帶魚的原因。

實際上,我們在生活中也能夠發現一個明顯的現象,那就是淡水魚被釣出水面的時候,總是活蹦亂跳的,但是海魚則完全不同,它們上岸後總是一動不動,仿佛已經毫無生機了。

這主要就是因為海洋的深度要比陸地上的湖泊河流深很多,魚類下潛的深度也更深,所以海魚和淡水魚的魚膘存在差異也就不足為奇了。

回到海魚被釣上船的這個時間點,它們已經半死不活了,身體的各個器官都處於異常狀態。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貿然將它們放回海裏,它們很可能會長時間處於一種低壓狀態,因為體內氣體太多導致無法下沈一直漂浮在海面上,最後患上減壓病或被其他獵物捕食而死。

放生海魚的兩種方法

所以要想讓放生的海魚順利地回到海裏繼續正常生活,那麽就只有兩種方法了,第一種就是紮破魚鰾進行放氣,這個時候漁民會用空心的針從胸鰭後緣鱗片處以45度角紮入魚鰾,匯出其中的氣體,讓魚重新擁有調節自身沈浮的能力。被放生的海魚也更容易下沈,存活率也就更高了。

說到這裏可能很多人還會擔心被紮了一個洞的魚回到海裏是否還能存活,內臟會不會被感染,其實這些擔心都是多余的,因為給魚鰾放氣刺破的洞非常小,而且魚的自愈能力很強,在短期內這些傷口就會愈合,所以不會影響到魚的生存,更不會導致內臟感染。但是刺破魚鰾放氣的方法還算是一種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操作,能不能準確找到魚鰾的位置並刺破就非常考驗海釣者的技術了,並不是所有的放生者都能紮準魚鰾。

如果技術不熟練的人有可能會刺破魚的其他重要器官,這樣的話,不僅沒有達到放生地目的,還可能讓它們遭受更大地痛苦。因此如果要用這種方法就必須學習一些專業的知識,深入了解海洋魚類,因為不同魚的魚鰾位置存在差異。同時由於在魚肚子上刺一個小洞,多少會出點血,而大海中鯊魚對血液的味道十分敏感,如果魚兒在放生時不幸招來鯊魚也會兇多吉少。

第二種方法則是趕緊把魚兒放回它們生活的深度,這個辦法適用於漁獲數量不多的時候。氣壓對魚的損害是隨著時間推移而加劇的,所以如果我們能迅速把它們弄回原本所處的水層,它們就有機會自己緩過來。

但是這種方法相較於刺破魚鰾放氣的方法來說要復雜得多,需要有相應的器材將魚固定住,比如一個配重箱和配重魚鉤,讓魚和重物一起下沈,確保魚能夠到達舒適的深度並成功放生。但是放魚的過程十分漫長,如果同時捕獲很多的海魚,這個方法就不太可行了。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是不是所有需要放生的海魚都要在它們肚子上紮一個洞?其實並不是這樣的,海洋裏的魚種類非常多,有生活在深水區的也有生活在淺水區的,這一做法只針對生活在深水區且有魚鰾的魚兒。為什麽說是有魚鰾的魚兒呢?那是因為有些魚根本就沒有魚鰾,也就不存在減壓傷的問題,哪怕是直接從幾百米深的水裏釣上來也一樣可以很好地存活。

比如鯊魚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鯊魚靠發達的肝臟來調節密度,控制它在水中的自由沈浮,這樣的魚也就沒有紮鰾放氣的必要了。直接放回海裏,它們就能活得很好。對於鯊魚的放生,一定要快,如果長時間脫水,鯊魚也會窒息的,采用紮洞的方式放生,無疑是在傷害它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