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洛帶古鎮:客家風韻耀巴蜀

2024-01-01旅遊

俯瞰冬日的洛帶古鎮。嘉楠攝

夕照甑子場 龐德勝攝

五鳳樓倒影

古鎮美食

晨光下的洛帶古建築

洛帶土樓內景 張騰攝

【中華古跡巡覽】

「想莫格,悠莫格!」在四川成都東郊龍泉山腳下的洛帶古鎮,總能聽到如此動聽的客家話,這是來自客家人的美好祝願——「心想事成」。

這裏是一個客家人聚居已歷數百年的古鎮。客家人自晉代離開中原故土,就一直以遷徙者的姿態行走在歷史長河中。他們曾長期居住於閩、粵、贛交界處的崇山峻嶺之中,很好地保留了中原古文化的原態風貌。

在清朝初期「湖廣填四川」的移民大潮中,一些客家人再次加入遷徙隊伍,奔向祖國西部的「天府之國」。他們中許多人紮根成都東山之麓,開啟了耕讀傳家的新生活。而今三百余年過去,以洛帶為代表的一大片區域,已成為四川乃至整個西南地區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2005年,「世界客屬懇親大會」在這裏舉辦,更讓「世界的洛帶、永遠的客家」成為廣為認可的美名。

「寧賣祖宗田,不丟祖宗言。」這是客家先祖的遺訓。在洛帶,客家人與遊客用普通話或四川話交流無礙,但客家人彼此之間的交流,一般都還是客家話。這門保留了大量古音韻的方言,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更是客家文化傳承不息的鮮活見證。

「叭葉子煙品西蜀土味,擺客家話溫中原古音。」洛帶古鎮的廣東會館裏,一副極具韻味的楹聯,生動刻畫出客家人紮根四川後既融入巴蜀文化,又恪守祖訓傳承自身文化的精神特質。「叭葉子煙」這種極具四川特色的生活方式和由四川方言「擺龍門陣」衍化而來的「擺客家話」,更是把這種融合與堅守,體現得淋漓盡致。

會館是客家人尋找鄉音鄉情的港灣。據史料記載,會館的作用主要為「迎麻神、聚嘉會、襄義舉、篤鄉情」。這些會館裏,古老的磚瓦、精致的木雕、堅固的戲台,讓人依稀能夠遙想當年——客家人聚集在各自所屬的會館裏,喝茶看戲擺客家話,分享生活的歡樂,傾訴生活的苦悶。

規制宏大的會館之外,就是共墻連檐的民居了。遠遠望去,青瓦民居延綿成片,形成「一街七巷子」的場鎮老街格局。客家人入川後,受川人分家習俗影響,借鑒川西民居樣式,由大家族聚居逐漸演變為小家庭單立門戶,從總體格局上形成了一個「川式古鎮」。而古鎮在顯眼處參照客家圍樓樣式復刻打造的一座圓形「網誌樓」,則又時時提醒來者,這是一座客家古鎮。

徜徉在古鎮的街巷裏,不僅能品嘗豐富的客家傳統美食,運氣好的話,還能碰上客家人原汁原味傳承的眾多節會活動。這些活動不少已入選各級非遺名錄。而最有名的,當屬每年一度的「火龍節」和「水龍節」。正月舞火龍,是為祈福;盛夏舞水龍,是為祈雨。這些奇門絕技代代傳承,舞出了客家人對傳統文化的執著堅守和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本報記者 周洪雙 李曉東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四川成都龍泉驛區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