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廣元邀你打卡蜀道文物主題遊徑——「劍閣崢嶸」

2024-08-11旅遊

深讀華夏史,領略蜀道難。7月28日,由省文化和旅遊廳、省文物局、廣元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雄關古道 經緯中華—大蜀道上的天地人與中國精神」特展在四川博物院正式啟幕。會上釋出了蜀道(金牛道)文物主題遊徑的4條路線。

路線二:「劍閣崢嶸」——懷國家一統之榮

「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劍閣崢嶸主題北起昭化古城,南至劍門關。跟隨先主劉備入葭萌,戰天雄,守劍門,追憶蜀漢三國的鐵血崢嶸。跟隨南宋愛國詩人陸遊入住大朝驛、高廟鋪,體驗蜀道往來的行旅鄉愁、巴蜀風情。

路線:

桔柏渡—昭化古城—天雄關—化險為夷摩崖石刻—大朝驛—姜維墓

點位簡介:

桔柏渡:

位於昭化古城東側,白龍江由此匯入嘉陵江,嘉陵水道也由此折向東南,與金牛道分離。古時去往成都的水路交通均由此轉乘陸路,而金牛道也由此乘渡船過嘉陵江後方可前行。桔柏渡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為蜀道水路交通要衢,兵家必爭之地。

昭化古城:

秦統一中國後,於公元前285年建立葭萌縣,原城池位於其東北的土基壩,於東漢末年遷建於現在的位置,舊城墻為土築,漢城墻為夯土墻。現城垣為明正德年間所建,清乾隆年間(1736~1795)復建。該遺址對於研究昭化古城的發展歷史提供了實物佐證。

天雄關:

位於昭化鎮天雄村西北牛頭山東北麓,元末改道「朝天嶺,依坡修棧、砌岸行車。」改修驛道時於牛頭山壯麓設關。天雄關關內今存有宋、明、清等歷代碑刻十余通,以及古關門一座。現存遺址為清代遺存,乾隆年間修建。

化險為夷摩崖石刻:

大朝羅家山「化險為夷」摩崖石刻鑿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在道路東側的石壁上,豎行楷體大字,落款題記為:「培修道路,李大老爺邑賢侯德政,光緒戊子春,六裏士庶公立,谷旦。」變險阻為平坦。落款記載了道路培修的組織者是邑侯李大老爺,當地人為其刻碑記功。

大朝驛:

又稱「大木樹」「達摩樹」,初設於明朝時期,明天啟四年修建昭化經過大木樹到劍門關的道路,蜀道始由此經過,康熙二十九年(1690)到成都的路正式改道,大木樹設為「鋪」,成為通京驛道上的要沖,置四名兵士把守。大木樹成為正式驛道上的關節點後,逐漸升級建成有規模的驛站。主要承載各種公務文書件的傳遞和過往公務人員的食宿歇息以及馬匹的餵養、行禮的托運等。

姜維墓:

位於劍門鎮北200米·建於三國時期。為蜀國大將姜維墓。原在川陜道西側,享堂、墓碑均有,1936年因修川陜公路時遷移,5.12地震後再次遷葬至現址。原有碑亭於20世紀60年代毀壞。面積約12平方米。墓碑後人補刻,呈長方形,正中隸書陰刻「漢大將軍姜維之墓」。現為廣元市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