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尋夢絲路走河西(11):白銀景泰邊塞城防形似龜

2024-03-12旅遊

永泰古城,這座被譽為「樓蘭第二」的軍事要塞,宛如一只巨大的神龜靜臥在壽鹿山腳下。它見證了歷史的滄桑,承載著厚重的文化。這座城池形狀酷似烏龜,因此得名「龜城」。從空中俯瞰,城墻堡壘勾勒出的巨型「金龜」靜臥在戈壁灘上,400年來一動不動,仿佛在歲月長河中陷入了悠長的夢境。


永泰龜城,修築於明萬歷三十六年(1608年),是明政府為防禦北方少數民族入侵而修建的軍事要塞。建成後即成為蘭州參將駐紮的城堡,城內駐有士兵2000多人,馬隊500人,附屬設有火藥場、草料場、磨坊、馬場等機構。

這座城池不僅具有軍事防禦功能,還是政治、軍事、外交、商業發展的多重要地。南依老虎山,東北接永泰川,西臨大砂河的永泰古城,一度成為通往青海、河套、新疆和西藏的咽喉之地。


整個城平面呈橢圓形,城門向南開,外築甕門,外門叫「永寧門」,內門叫「永泰門」,門稍偏西,形似龜頭。四面築有甕城,形似龜爪。城北有5座烽火台漸次遠去,形似龜尾。城周有護城河,寬約6米,深約1至2.5米。

城墻上有炮台12座、城樓4座,城下有甕城、護城河,城南北兩側分別指向蘭州和長城方向建有綿延數十裏的烽火台。如此完備的設計,堪稱中國古代軍事要塞教科書式的典範之作。


城內有軍事機構、察院一條街、城墻內邊修有馬道等設施。城南有太極圓池(汲海、澇池),南面曾建有李汶將軍的公館。城南一裏處建有演武廳和教場,占地300畝。教場之南還留有一條長約6裏的「龍沙」(山丘),「龍沙」之上架有炮台。這些軍事設施痕跡尚存,見證了永泰古城的輝煌歷史。


然而,近幾十年來,由於生態惡化嚴重,水資源嚴重匱乏、土地沙化和鹽漬化、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等問題,迫使城中的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轉移。政府將黃河水用水渠引到了離古城10公裏的地方,並鼓勵古城的人們搬遷到水渠邊的移民點居住。幾年間許多人陸續搬走,銳減到100多人,已是十室九空。少了煙火氣息的古城,在落日余暉下,更顯蕭條落寞。


走進永泰古城,就像一腳踏進了歷史時空。那歷經風雨的百年城墻、被毀壞的甕城遺跡以及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在無聲地訴說著歲月滄桑。古城雖已失去昔日的繁華但那些殘垣斷壁仍在向人們展示著它曾經的輝煌與榮耀。


永泰古城是大自然和歷史的共同傑作它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和時代的更叠。雖然如今已不再是昔日的軍事防禦要塞但它依然是一座充滿故事和傳奇的古城。在這裏我們可以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麗也可以領略到大西北的壯美風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