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場景」更新,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答卷

2024-07-31旅遊

作者 | 1/6圖片工作室

2021年,首批五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出台——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廣州擔負起了推動消費經濟轉型升級、拉動高質素發展和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任。

作為首批5個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之一,北京,對於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來說有著特別的意義。這種意義就在於,北京作為大國首都,如何讓國際消費中心的建設,在服務於社會民生的改善與最佳化的同時,更能助力兌現首都城市戰略與國家新發展格局。

北京正在加速國際消費中心的建設(來源:圖蟲創意)

縱觀全球,主要經濟體的首都城市,幾乎無一不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以時尚消費與產業鏈引領全球潮流風向的巴黎、以高質素的原創演藝消費與娛樂活動引領文化消費風向的倫敦、以傳統和現代交織,並因二次元消費聞名世界的東京、以夜生活和偶像衍生消費著稱的首爾等等。

這些超大規模的首都城市,都以自己的方式,引領著繁榮的消費市場,令自身成為國家經濟的國際門戶形象。

以二次元和電子產業消費為特色的東京,同時也是日本的國家產業優勢所在(來源:圖蟲創意)

作為一座標準的超大規模城市,首都北京一直是全國最重要的經濟中心之一,強大的城市消費能力是全國消費市場的重要風向標。因此,北京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經驗,在很大程度上也肩負著為全國大城市提供參考樣板的責任。

從2021年出台【北京市消費中心城市2021-2025】以來,經過多年紮實的推進,北京已在這場席卷全國的「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大考」中,給出了一份精彩的「北京答卷」。

北京什剎海荷花市場以「蛟龍出海」巨型龍燈為核心,構建的冬季特色消費場景(攝影@雒鑫鑫)

01

必答題:為何要用好「場景力」

要答好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北京答卷」,還是要找準題眼。而解好這道題的題眼就在於構建「場景力」!

什麽是場景力?

我們都知道「場景」,即特定的環境和情境,而「場景力」是基於場景所形成的價值與效果。

如果說消費場景是靜態的消費體驗的容器的話,那麽消費的場景力,就是一種動態的消費吸重力,以及由消費場景所激發的城市發展動力。

國際消費中心不只是一場「買買買」的「城市消費場景集合」,而是透過對消費場景的提升,從而牽動城市高質素發展這個「牛鼻子」,最終實作消費結構升級、城市經濟結構升級、人民生活水平提升的目標。

北京The Box朝外,構建了極具吸重力的以年輕人為中心的商業場景,被年輕人稱為「城市之光」

1. 消費的場景力為何重要?——人才至上的時代,客製化的需求需要場景來實作

當今的時代已經不再是「人力的時代」,而是「人才的時代」。各大城市早已進入了「搶人」的賽場,被爭搶的,就是人才!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年輕人才!越來越寬松的落戶門檻,以及對大學畢業生人口的各項補貼政策,恰恰說明了年輕人才對於城市發展、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

那麽城市又憑什麽能夠搶到年輕人才呢?

DT財經釋出的【2019中國青年理想城報告】顯示:在對理想城市的認知中,「城市發展能階」和「工作機會」只是年輕人選擇城市的部份理由,年輕人更看重的是居住便利度、商業資源偏好、環境友好度、自我成長氛圍、生活新鮮感、文化娛樂活力。

很明顯,這指向了年輕人對於高品質生活的期待。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為了一份工作,不得不去一個城市」的模式已經過時了,他們更流行「先喜歡上一個城,再去了解那裏有沒有合適的工作」

此外,DT研究院釋出的【2024年一線城市青年消費趨勢報告】則顯示,傳統的消費熱點正在以極快的速度下滑,而滿足人們體驗性消費、情感價值和個人體會的消費方式正在到來,這一進一退之間,正在催生一場「新質消費力」的革命。

不難看出,所有這些指標都指向了更加註重體驗與品質的城市生活!為年輕人「客製」他們所喜歡的消費場景,就是留住年輕人的最大利器。

事實上,不僅限於年輕消費者,在「人民城市」的宗旨下,用消費場景來滿足人民群眾當下急速成長的多元消費體驗需求,本身就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精神體現。

為年輕人客製消費場景,是提升城市消費場景力的重要邏輯(攝影@郝榮福)

2. 商業正從「大盒子時代」,走向「場景力時代」

曾經有不少人戲稱北京的商業是「大盒子商業」。意指外形高度一致的「方盒子」狀的mall,以及內部雷同的業態甚至布局,主打一個特色不鮮明,逛來逛去頓覺無趣。

這種「前工業時代」的重視標準化、重視供給、但忽略了個人化與體驗感的商業格局,在今天「後工業化時代」下的年輕人群中,已經走進了死胡同。

今天的人們,更加重視體驗感與個人化,在沈浸感盛行、多元跨界興盛的潮流下,構建足夠的「場景」極為重要。哪座城市的「場景力」更強,消費市場就更有活力!消費中心城市,正從「大盒子時代」,走向「場景力時代」!

即便是「大盒子」,也要有足夠的「場景力」,這是當今時代商業活力的準則

近年來,北京市在高質素發展的目標引領下,極為重視商業中「場景」的營造。

早在2021年8月釋出的【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商業服務業發展規劃】中,就多次提及「場景」。

緊接著同月出台的【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中,以及此後陸續出台的【加快恢復和擴大消費持續發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2023年行動方案】【打造「雙樞紐」國際消費橋頭堡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中,則更加頻繁提及「新場景」。

在2024年出台的【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4年工作要點】中,將「營造城市消費新場景」放在了第一條的位置,可見消費場景對消費市場的拉動作用。

並在接下來出台的【促進多元消費業態融合高質素發展行動方案】的總體要求中,提出了「聚焦促進多元消費業態融合發展,提升供給質素,最佳化發展環境,形成新模式新場景,推動首都經濟高質素發展。」

北京營造消費新場景已經得到了政府與市場的共識(攝影@杜瑋)

對於營造場景力載體空間的方法,北京市商務局也在2022年釋出【北京市商圈改造提升行動計劃(2022-2025年)】,按照國際級商圈、城市級商圈、地區級商圈和社區級商圈4級商圈體系明確工作目標和重點任務,透過制定「一圈一策」工作方案,建設高品質商圈。

【北京市商業消費空間布局專項規劃】中的四級商業消費空間結構示意

這一系列的政策具有極強的邏輯連續性,並充分體現了北京市對「消費場景」愈加明確的重視度。可以說,北京作為重要的消費中心城市,正在由「大盒子時代」,全面向「場景力時代」升級!

02

選擇題:因地制宜地營造場景力

場景力的建立,是作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北京答卷」的關鍵,答好這份試卷需要的不是千篇一律的照本宣科,而是需要基於北京自身的優勢與特色,做出所謂「因地制宜」的思考。

北京適合作為消費場景的元素極為豐富。從具體層面來看,在【促進多元消費業態融合高質素發展行動方案】中,就提出了要聚焦街區、近山、親水、賽事、演藝、夜間、數碼等七類消費場景、50個左右示範案例。

【促進多元消費業態融合高質素發展行動方案】中的7類多元消費融合新場景

而從宏觀層面講,則需要從北京的城市戰略定位中尋找答案。

北京的「四個中心」定位下,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定位是非常明確的。北京作為首都、國際化大都市,國家對外交往的門戶,具有鮮明的國際化內容。

同時,2020年以來的北京「兩區」建設,也加速了北京在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碼經濟為主要特征的自由貿易等方面更加國際化、更能對接國際先進標準的行程,推動了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國際化程度。國際化,絕對算是北京的特色化「場景力」。

除了國際內容強以外,作為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號召力與底蘊也得天獨厚。六朝古都的歷史所留下的豐富古跡與人文故事,讓北京坐穩中華文化的「對外發聲城市」。

北京中軸線申遺不僅是對外發聲,還成為特色化「場景力」(來源:圖蟲創意)

無論是全國的年輕人來故宮和天壇拍照打卡,還是老外們成群結隊地流連於二環裏的小胡同,再加上數量眾多的博物館、劇院和非遺資源,都為北京消費提質升級提供了內在的文化動力。文化,也絕對是北京的特色化「場景力」。

北京是很多中華文化代表性歷史元素的所在地(來源:圖蟲創意)

北京還是中國引入綠化隔離理念最早、貫徹實施時間最長的城市。

自1958年版的【北京城市建設總體規劃方案】首次提出城市發展的「分散集團式」布局結構以及在若幹集團間采用綠化隔離的理念,此後經歷數次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直至2017年北京新總規釋出,始終堅定地延續了綠隔建設的理念並付諸實施。

在現今花園城市的建設理念下,包括首都綠隔、公園系統在內的生態空間們,不僅為首都帶來了優美的人居環境,還在經濟價值上促進了綠色發展的轉型。隨著北京商業消費環境越來越與生態有關,生態,也必然是北京的特色化「場景力」。

生態已經成為北京發展中的重要考量因素

作為全國研發投入占GDP比重最高的城市,北京的科技內容毋庸置疑。

在數碼化經濟盛行的今天,擁有豐富的科研院所和高新技術企業的北京,也在消費端更多地打通科技與消費的共鳴,這為消費市場提供了創新驅動和高科技產品,促進了消費和供給之間的良性迴圈。科技,也應是北京的特色化「場景力」。

最後,作為全球唯一的「雙奧之城」,北京是中國體育史上不可磨滅的偉大城市。在消費升級、體育經濟越來越流行的當代,體育,也逐漸成為了北京特色化的「場景力」。

北京有著全球都不可多得的雙奧之城標簽

03

問答題:北京如何構建特色場景

當前時代下的消費趨勢已經出現了重大變化,場景力的構建,要求城市為特定的消費人群與消費內容客製消費場景。

而基於人們對消費體驗多元化的要求,消費場景也呈現出專業化、多元化的發展趨勢。

這在【促進多元消費業態融合高質素發展行動方案】中闡釋得很明確,不僅要「充分發揮北京資源稟賦優勢」,也要「構建商文旅體農林水等多元消費業態融合發展生態格局」,最終形成「形成以多元消費業態高質素融合,引領和創造新需求的良性迴圈」的局面。

可見,場景力的營造,一方面會高效利用既有載體等城市資源,另一方面也會呈現出「XX+」的多元融合格局。

華熙LIVE五棵松,是多元業態融合的代表,構建了體育+文化+娛樂的多元消費體驗場景

1. 國際化場景

選定國際化視窗區域作為「場景力代表」。 在【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4年工作要點】中,將王府井×西單×前門、CBD×三裏屯、環球影城×大運河、麗澤×首都商務新區4個區域定為國際消費體驗區。

再加上【打造「雙樞紐」國際消費橋頭堡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中重點提及的雙樞紐——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都是北京打造國際化消費場景的最佳區域。

通州大運河(來源:圖蟲創意)

麗澤商務區(來源:圖蟲創意)

促進首店經濟。 首店經濟即指一個區域利用特有的資源優勢,吸引國內外品牌在區域首次開設門店,使品牌價值與區域資源實作最優耦合,以及由此對該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的一種經濟形態。

首店經濟是當下各大城市都在花大力氣建設的領域,不僅能豐富本地消費市場的國際化元素,也能提升消費市場的能階。

北京在2021年-2023年期間,累計新增引入品牌首店、旗艦店、創新概念店2659家。其中全球首店13家、亞洲首店11家、中國(內地)首店171家,北京首店2464家。

SKP雲集了大批首店

這些新入駐的首店們,大多是符合新消費趨勢的前沿品牌,是國際品牌們對北京消費市場近年來湧現的戶外運動、生活美學、健康飲食等一系列消費趨勢洞察的結果,不僅豐富了北京市民的新消費需求,也拉動了本土消費市場的升級。

2024年4月,蔦屋書店北京首店開業,補充了北京對於生活美學領域的消費需求(攝影@楊帆)

文化首店正成為城市「首店經濟」新生代,其中的底層邏輯就是歷史底蘊深厚的庭院老街契合了高價值品牌的文化訴求,首店的內涵正在不斷升級。

2024年5月初,伊索北京首店進駐王府中環專案,其門店選址於一處四合院,並結合院落構造劃分了不同的功能空間。

這是伊索對於在地文化的探索,也說明如今首店的打造不僅是品牌布局地域的突破,更是線下正選平台、體驗空間的塑造。與此同時,首店發展與商圈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培育息息相關。隨著消費市場的變化,首店的內涵也正在進階。

伊索北京首店

發展臨空經濟。 依托雙樞紐機場,作為「國門」的兩大機場臨近區域,就成為了臨空經濟的最佳場景。

目前,首都國際機場與大興國際機場都具有高品質的臨港保稅區,作為重要的國際資源要素流通的大平台,集聚了大量的客流、貨流、資訊流、資金流,是連結國際、暢通雙迴圈的重要支點。

大興國際機場(來源:圖蟲創意)

此外雙樞紐機場還是免稅商品的消費平台。首都機場附近的開放式商街中糧祥雲小鎮就有著眾多的首店和豐富的商品,大興國際機場也透過「大興航空旅遊節」給全球遊客提供創意航空產品。

中糧祥雲小鎮

2. 文化場景

北京的文化消費場景本身就已具備一定基礎。從遊客必到打卡並cos明清裝扮的故宮,到遍布老城中心的連片胡同肌理,都將商業與文化進行了一定程度的結合。

而近年來,北京更進一步地挖掘了自身文化消費場景的潛力,結合時下消費趨勢,營造更加吸引人的消費場景。

特色街區城市更新。 老城街區經過城市更新後,往往成為城市文化消費的最佳承載地。我們熟知的南鑼鼓巷、後海、煙袋斜街、靈境胡同等都是代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前門大柵欄商圈。

前門大柵欄商圈

前門大柵欄商圈以前門大街為主軸,不僅是北京的4大國際消費體驗區之一,也在【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商業服務業發展規劃】中定義為 「中華歷史文化體驗街區」,並提出推進前門大柵欄商圈打造以「老字號+國潮」為特色的傳統文化消費圈。

這裏有著悠久的老北京商業歷史和文化氛圍。但改造前,日益衰敗的前門有超過50%的建築被認定為危房,1600家政府認證的「中華老字號」中,有90%面臨經營困境。

大柵欄沿線分布著眾多老字號

如今以「繡花式」的點狀更新思路,經過持續不斷的改造提升後,前門大柵欄商圈的商業活力重新被啟用:文青們最愛的楊梅竹斜街、匯集前沿生活體驗的北京坊、非遺老字號雲集的前門大街……

文化消費的場景隨處可見,是「國潮北京」的主要商業承載地。

北京坊

演藝活動持續豐富。 偉大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都會有一批優秀的演藝空間聚集地。如倫敦西區、紐約百老匯、東京的有樂町等。倫敦西區正是因為超強的劇場經濟,成為了全球化的文化消費標簽。

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過程中,北京也在加速建設「演藝之都」,未來將繼續打造王府井戲劇谷、前門京味文化體驗區、天橋現代演藝群落等3個劇場群,以及三裏屯、南部、副中心等3個特色演藝區。

「新工體」建設了中國愛樂樂團音樂廳,與三裏屯各類小劇場形成特色演藝區(來源:圖蟲創意)

北京已經具備了從西二環至東三環的演藝空間聚集帶,目前,北京約有藝術團體超800家,演藝經紀機構超2000家,近5年舉辦各類藝術節展135個持續不斷地提供著演藝活動文化消費品。

西二環至東三環的演藝空間聚集帶內的豐富文化演出(攝影@吳曉璇、張鳳潔)

時尚活動融入國潮。 為了讓國潮更加打響國際知名度,國際活動成為了國潮消費的場景背書。2024年以來的兩場時尚活動——AW2024北京時裝周和「2024全球正選節」國潮主題專場都大量融入了國潮元素。

3. 生態場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北京的生態系持續擴大、完善中。截至2023年底,已經擁有了1279萬畝森林,森林覆蓋率達到44.9%,並建成了40多條綠道。這對於一個超過兩千萬人口的超大城市來說,是極為難得的成果。更難得的是,北京將生態作為場景促進經濟,並拉動新消費。

溫榆河公園內的燈會

生態空間打通,啟用沿線消費活力。 生態空間很多時候會造成城市空間的割裂與肢解,但如果用好,也可以起到打通、串聯城市功能區,進而啟用商業的人氣通道作用。這個典型就是亮馬河沿線的改造。

亮馬河沿線生態空間與城市功能融為一體

亮馬河原本是北京市區內從東直門至東壩匯入壩河的近10公裏的普通河流,但因其是流經使館區、三裏屯等北京市核心商業區的稀缺自然河流資源,就具備了生態改造的必要性與潛力。

自「十三五」時期以來,北京市朝陽區實施6大工程(河流整治工程、橋梁改造工程、慢行連通工程、景觀亮化工程、河湖貫通工程、旅遊通航工程),以3個典範(以河道復興引領城市更新的典範、文化旅遊消費融合發展的典範、首都高質素發展的典範)為目標改造亮馬河沿線生態空間。

如今,這條原本不起眼的小河,成為了「北京的塞納河」,首都的新形象門面。

作為北京市著名的河流改造工程,亮馬河已是北京生態與商業活力的代名詞

事實上,今天的亮馬河風情水岸,比地球另一端的塞納河,要更cool更city!

生態廊道,串聯商圈。從東直門開始,亮馬河沿線重整了兩側人行步道與休閑空間,成為了不受交通阻隔的沿河通路。這也為亮馬河沿線成為一條任意輸送人流的通路成為可能,而人流即意味著人氣,是商圈最需要的「肥料」!

這樣一來,東直門、燕莎、藍港與朝陽公園這原本互相割裂並各具特色的經典商圈連結為了一體,實作了人氣的互通。

亮馬河打通了沿線原本割裂的各商圈,從此融為一體,人氣共享

社會共建,商業提質。亮馬河沿線的改造其實更應該說是一場艱巨的城市更新。

面對產權歸屬紛繁復雜的沿線空間權屬,政府牽頭一家一家談是常事,圍繞環境如何改造整治的主題下,尋找共識與最大共贏,逐漸形成沿線全線合作,甚至願意開放自有空間轉為公共空間,可以說是一場社會共建,而非政府單方面強推的寶貴經驗。

綠水金山,人民共享。亮馬河改造成為一條生態綠色廊道,成為了市民可以重新擁抱的河流。如果平日走在亮馬河沿線,可以見到最混搭的河上漂流裝置,也可以看到岸上最國際化的休閑人群。

在這樣一個「為人民而修整,並歸還於人民」的過程中,「綠水」真正變為了「金山」——2021-2023年沿線重點商業專案銷售額增幅超40%,商業活躍度增幅超32%。

北京藍色港灣購物中心,依托亮馬河改造工程,不僅成了「沿河商業綜合體」,而且收獲了更高的人氣(來源:圖蟲創意)

生態場景激發新生活,創造新消費。 越來越多的生態空間為市民提供了大量休閑場地,這恰好迎合了近年來暴發式成長的露營經濟。

據【文化科技藍皮書:北京文化科技融合發展報告(2022—2023)】指出,露營經濟成為北京旅遊休閑產業新亮點,有規模的露營地已從2021年的不足30家增至如今的140多家,預計露營地市場規模將達354.6億元。

朝陽公園的露營熱潮可謂「一帳難求」

4. 科技場景

北京作為全國、乃至全球重要的科技中心,也在大力發展「科技+」的消費場景。

科技+文化。 在【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2021—2025年)】中明確提出「鼓勵市場主體拓展‘文旅+科技’場景套用」。作為融合了5G、VR、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而被看作是未來熱門產業高地的元宇宙,已經透過消費端逐漸走入了人們的生活。

北京首鋼園利用首鋼工業遺址改造後的空間載體,投入使用了全國首個元宇宙數碼體驗綜合體。再加上2023年服貿會期間,首鋼園的一高爐SoReal元宇宙樂園就已經為人們帶來了極致的科幻互動體驗。

至此,首鋼園已經成為了元宇宙主題下的「場景力中心」,引領著數碼經濟消費的前沿潮流。

改造後的首鋼園如今已經與科技高度繫結,一高爐在服貿會期間成為了元宇宙樂園

用科技的手段促進消費場景的創新,從而提升消費者體驗,已經深切融入了北京各領域文旅消費場景中。如亮馬河遊線,沿河經過的絢爛燈光秀,透過使用了光影技術與機器人科技,將原本平凡的亮馬河,渲染成為一幅生動的光影畫卷。

亮馬河沿線景觀借助大量科技元素,展現了聲光電的視覺、聽覺享受

科技+產業。 隨著「兩區」的建設,在市級的高精尖產業基金等引導資金的政策支持下,北京逐漸湧現出了一批商業航天領域的民營優秀企業,連續創造出中國第一枚民營運載火箭、第一顆走通商業全流程的民用衛星等一批紀錄,逐漸形成了「南箭北星」的衛星網絡產業格局。

5. 體育場景

作為「雙奧之城」的北京,擁有歷次大型國際賽事所留下的豐富且頂級的體育基礎設施,同時也擁有良好的群眾運動文化基礎。近年來,隨著體育消費的興起,基於體育場景的新消費浪潮風起雲湧。

冰雪運動消費。 作為中國首個舉辦冬奧會的城市,北京及周邊地區擁有全國最為頂級的冰雪運動消費場景,激發著冰雪消費的快速增長。

北京冬奧會的場館之一——冰絲帶

2023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進一步促進冰雪消費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這是為後冬奧時代做好冰雪經濟所做的鋪墊。

方案中明確提出「充分運用冬奧遺產,推動冬奧遺產利用效益最大化」。其中的典型自然就是首鋼大高台和「冰絲帶」這樣的冬奧專業設施。

利用這些專業設施,北京以「冰雪賽事」帶動冰雪消費,實作了後冬奧時期的場館有效利用。冰絲帶自2022年7月開放後至2023年11月,接待遊客達50萬人次,不僅承辦了國際滑聯速度滑冰世界杯北京站的比賽,還進行了多項全國、全市的專業和業余賽事,並舉辦了花式溜冰演出等商業表演。

這些賽事所帶動的門票、周邊、餐飲、住宿、裝備等一系列消費,有力助推了北京消費中心城市的內涵豐富度。

首鋼大高台,至今依然長年舉辦活動,融入了市民體育活動當中

同時,全市透過發放冰雪體驗券和開展課程,鼓勵更多市民走向冰雪消費領域。透過高德地圖技術化呈現的「北京市冰雪消費地圖」更是為市民尋找了解冰雪消費場景提供了便利。

戶外運動消費。 騎行與跑步是目前流行度最高的戶外運動領域,這兩者也恰恰是需要特定的運動場景才能實作。北京在對跑步道與騎行道路的建設上,一直在快速進步。比如奧森公園和朝陽公園,都以專業的跑步道設施而聞名,甚至吸引了很多名人在此跑步。

奧森公園裏的專業跑步道與跑步的人群

至於騎行專用道的建設,更是迅速推進中。自從2019年回龍觀至上地的第一條「單車高速公路」開通以來,這條專業騎行道路不斷拓展,現在最遠已經連通十三陵水庫,成為了著名的「昌平42公裏騎行綠道」。

筆者就有朋友家庭近年來陸續添置了價值數萬的公路單車與裝備,家庭人均「專業騎士」,每周末約著數位同興趣的朋友保持著從回龍觀騎行到十三陵的習慣,可見此領域對體育消費的帶動力。

昌平的單車騎行道已經深度融入市民生活(來源:圖蟲創意)

以上的戶外運動場景,都極大推動了跑步裝備與騎行裝備領域的消費市場成長。

04

結語

作為首都的北京,定會有著與其他城市不具備的資源優勢,但也與其他城市一樣面臨著同樣的時代趨勢。

在中國式現代化全力推進的當下,每個城市結合自身特點,因地制宜地推進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過程中,國際、文化、生態、科技、體育等等方面,是每個城市都要面對的共性時代主題。

無論城市自身的資源基礎如何,通用的破題之道都是「場景力」!善用場景、善造場景,從而帶動城市的消費活力,乃至新經濟的產生,是北京基於自身做出的「北京答卷」,也是每個正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的城市的參考答案。

本文由華高萊斯團隊創作

總策劃:李忠

撰文:1/6圖片工作室

轉載註意:本文部份圖片來源於網絡開放平台,註有圖蟲創意、全景網的圖片,屬於華高萊斯購買版權使用,轉載涉及版權風險請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