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古代流貶之地,是不是你的詩和遠方?

2024-08-06旅遊

位於廣東省‌韶關市的通天籮

近百米深的洞底下有一片森林

其中有許多在特殊環境下形成的新變種、新記錄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廣東特刊

攝影/張偉峰

歷史上,官員被貶謫流放是一種常見的現象。至於被流貶何地,與中原王朝疆域密切相關,總體來說就是遠離政治中心、開發程度較低、統治疆土的邊緣。比如唐宋時期,被流貶方向主要是廣西、廣東、海南等嶺南地區。明代則主要流貶到滇黔等西南地區。清代則主要流貶新疆、黑龍江。

這些流貶地都是當時人煙稀少的邊陲,距中原大地千裏之遙,一旦被貶謫流放到這些地方,基本上算是進入了水土不服、語言不通、生活艱苦的環境之中。

如今,隨著時代變遷,那些流貶之地早已華麗變身,從令人畏懼的蠻荒之地,變成了人人向往的「詩和遠方」。今天,地理君就帶你去看看,那些古人不想去的流貶之地如今有多美。

嶺南

背山面海,南國風情

五嶺阻隔,天賜廊道連通中原嶺南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8年2月

五嶺阻隔下,漓江所在的湘桂盆地走廊曾是中原、嶺南間一條最便捷的天然低海拔通道。桂林正好處在湘桂谷地之南端,水路和陸路均在此會合,是中原和嶺南間的交通大樞紐,歷史上,大批北方移民便是從這裏走向嶺南的廣闊天地。圖中,可見遠處的南嶺山脈高大逶迤,如一堵巨墻。墻外是湖南,墻內是廣西;而水路蜿蜒低平,如天賜廊道。攝影/歐元福

「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何處是嶺南?

嶺南原本的意思是指 「五嶺之南」 ,「五嶺」即今廣西、廣東與湖南、江西交界處的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這五座大山,它們連成一片山脈,也稱為南嶺。而「嶺南」地區的核心就是南嶺以南的今廣東、廣西、海南等地,廣義上講,也涵蓋了五嶺山區。

南嶺山脈示意圖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廣東特刊

古時的嶺南,並不像現在這般宜居,被人們當作「窮山惡水」的瘴癘之地。

歷史上,貶謫嶺南的名人一抓一大把:從戰國時期的屈原、晉代的謝靈運,到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再到宋代的歐陽修、蘇軾,以及明代的湯顯祖……面對荒蠻原始卻又美麗豐饒的嶺南,這些風流人物心境各異,除了留下詩詞名篇,還有許多傳奇故事。

長安—嶺南道全線示意圖

圖自【中華遺產】2010年7月

當年韓愈就是沿這條長道出長安經荊州一路輾轉到達嶺南。長路的北段多山路,崎嶇難行,所以驛站分布密集。南段可借的水路較多,但按韓愈詩文的記載,亦有「險惡不可狀」之危。歷史地理學者王育民先生還提出了南段另一條路線,即從襄州轉向隨州,最終過大庾嶺入嶺南。

去過 廣西桂林 的人,在欣賞當地喀斯特地貌之美時,幾乎很少註意到,在名揚天下的桂林山水之間,竟然還隱藏著一個被人遺忘的千年石窟群。這個規模上僅次於重慶大足的南方第二大石窟群,也是 中國最經典的「喀斯特石窟」

桂林石窟中,留存於今的石刻題記並不多,只有36處。而透過對這些題記的研究,可以推測,雖然也有部份本地僧人與平民參與,但來自中原的官員及其親屬,才是這些佛像最主要的捐造者。可以說, 桂林石窟是中國唯一一處主要由謫貶官員主導修建的石窟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20年9月

石灰巖是一種可溶性的巖石,在桂林當地炎熱潮濕的氣候條件下,這種巖石不斷受到流水的溶蝕作用。由於細膩的巖性,石灰巖很適合佛造像的雕刻。據統計,桂林現存摩崖造像217龕,大小佛像719尊,堪稱嶺南地區第一「佛都」。攝影/歐元福

南嶺是一座豐腴的山脈,它擁抱無數珍貴的動植物於懷中,造就了同緯度沙漠帶上最大的「綠洲」;南嶺是一座神奇的山嶺,它經歷了滄海桑田的變幻,形成了眾多秀麗奇特的地質景觀。它點綴著世界壯美的多元,也昭顯著生態安全的格局,是世界上地質與生態的雙重珍寶。

嶺之南,海之北,山水從來眷顧這塊生機勃勃的土地。

山川形勝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廣東特刊

廣東省韶關市仁化縣丹霞山巴寨景區。頂平、身陡、麓緩的紅色砂礫巖石,構成了獨特的丹霞地貌。「色如渥丹,燦若明霞」,赤壁丹崖是其特色。290多平方公裏的丹霞山內,這樣的大小石峰、石墻、石柱等共計680多座,群峰如林,高下參差,錯落有序。據地質學家研究:在世界已發現的多處丹霞地貌中,廣東丹霞山是發育最典型、類別最齊全、造型最豐富、景色最優美的丹霞地貌集中分布區。因此這種地貌就以這座山來命名。攝影/繆華

雲貴高原

群山齊奏,河湖交響

烏江下遊的黎芝峽(也稱荔枝峽)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10月

烏江流經雲貴高原的崇山峻嶺間,形成了雄偉壯麗的峽谷景觀。雲霧繚繞,烏江也是一條「霧江」。歷史上,深入大山的烏江流域也曾是流放之地。宋代詩人黃庭堅貶至黔州,寫下了兩首竹枝詞。種種感嘆,充斥著烏江的艱險和危情。攝影/翁俊華

由於遠離中原政治中心,雲貴高原曾被視為邊陲之地,而且這裏處於中國地形的第二階梯,自然環境多山地丘陵,因此被視為蠻荒瘴癘之地。

這裏是歷史上官員被貶謫流放的主要地區之一,「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就是李白寫給被貶到此的王昌齡的詩句,後來李白也因參與永王李璘的叛亂而被貶至此。此外,黃庭堅、王陽明、楊慎等人也都曾因貶謫而來到這裏。

這些文化界、思想界的巨擘 給這裏帶來了中原文化 ,加強了中原與這裏的文化交流,他們的詩文著作仍然是現在研究雲貴高原地理、氣候、風物、民俗的重要史料。

北宋紹聖二年(1095年),50歲的書法家、文學家黃庭堅被貶謫為涪州別駕,安置在黔州,雲貴高原又迎來了一位文化巨匠。黃庭堅初到黔州,沒有居所,語言不通,水土不服,但是艱難的生活並沒有讓這位文化巨匠意誌消沈,他居住在黔州的開元寺中,並在附近的摩尼洞讀書寫文章,他的眾多作品成為了記錄當時黔州地區地理、風物的重要文獻。黃庭堅還在烏江之畔開壇講學,教化當地的漢苗多民族子弟,黔州頓時興起一股求學之風。作為書法家的黃庭堅,還在貶謫期間,於重慶、四川等地留下了墨寶,尤其是在烏江和長江沿線,至今仍有許多黃庭堅的摩崖石刻。

與中國四大高原中的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不同,雲貴高原從空中俯瞰,很多時候並不會有「地勢相對平坦的廣闊高地」之感,放眼所及往往是 波浪般連綿不盡的山頭 ,還有 一條條河流像破冰船一樣沖開「山海」

這是因為在雲貴高原上集中、連片分布著裸露的碳酸鹽類巖層,在溫熱多雨的氣候條件下,被地下的地質構造運動與地面的流水侵蝕合力,塑造成了 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最發育的典型地區之一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10月

攝影/黃驛倫

高峽深谷、名湖如鏈、雲蒸霞蔚、霧靄繚繞……雲貴高原的山水之美,既有巍峨壯麗的「硬實力」,也有變幻無窮的「軟實力」。

那些巍峨的群山,奔騰的大江大河,斷陷盆地中的大湖,是樂隊中的鋼琴、大提琴和大號,音色深沈、渾厚、廣闊,它們代表著雲貴高原的底色——貴州高原是中國喀斯特分布的中心地帶,江河深切高原,形成無數的峽谷,流經這裏的 烏江、南盤江、北盤江 ,都有著「峽江」的深深烙印,也是走出高原的重要水道。古老的地球歲月中,板塊的沖撞孕育出波瀾壯闊的喜馬拉雅造山運動,也塑造了雲南高原的基本格局,一連串的斷陷盆地宛如巨大的「地匣」,收納了高原之水後,形成一連串珠玉般的斷陷湖。

另一方面,雲貴高原上的 縹緲雲霧、準靜止鋒和多變的水色 ,則是這個龐大樂團中的短笛、三角鐵、鈴鼓和豎琴,它們的節奏多變,音色透明、柔美、華麗,是屬於雲貴高原的另一重魅力。它們是天上絢麗的陽光和雲雨,是山谷中升騰的縹緲浪漫,是湖群、瀑布和江河中閃現的靈光……

當群山齊奏,河湖交響,種種要素碰撞、交織在一起,就演繹出一曲時而激昂,時而婉轉的雲貴高原交響曲。

雲貴高原及周邊地區22個「景觀組團」,是由雲貴高原上億年自然史演化和上萬年人類史演進所結出的果實——它們是「天成」,而非「人造」。

東北地區

看冰雪,逛火山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7年3月

拍攝時間:2012年12月16日7:23

拍攝地點:和龍市八家子鎮仙峰國家森林公園雪嶺

攝影/李春

東北有流放之人約始於西漢,最為集中、數量最多的時期則是清代,其中相當一部份人是因文字獄、科場案及政治鬥爭而獲罪。

這些傑出的文化流人抵達東北後,興辦學堂、締結詩社、編撰方誌,開風氣之先。當地的一些開明官吏也另眼相看,以禮相待。流放重地 寧古塔 (今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一帶)便因大量流人的到來,在文化、手工業和商業貿易等方面進步巨大。

著名學者馬瑞辰遣戍遼寧沈陽之後,被委以「書院山長」,郝浴在遼寧鐵嶺銀岡書院、陳夢雷在沈陽講學授徒,詩僧函可締結冰天詩社,從者如流。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16年9月

從清順治十二年(1655年)到乾隆初年的近90年裏,有數十位中原士人因「文字獄」、科場案被流放至黑龍江邊塞寧古塔,其中包括吳兆騫、方拱、乾付梓、張縉彥、楊越和張賁等。在他們的文獻中,這座與當時北京城規模不相上下的遺址,被稱為「古大城」。此城是唐渤海國使用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都城——上京龍泉府。上京龍泉府坐落在肥沃的沖積平原上,南鄰鏡泊湖,東、西、北三面為牡丹江所環繞。攝影/許陽

東北的冬天和冰雪緊緊聯系在一起。大到漫天飛雪,小到窗上冰花,大自然把世間最純凈的景象留給了東北。

最能體現東北寒冷之極的景象,莫過於「哈氣成冰」的 霧凇 了。

每年冬天,松花江畔都會被霧凇裝點成一個玉樹瓊花的世界,有人將吉林霧凇與桂林山水、雲南石林、長江三峽並稱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

吉林霧凇因為其厚度和風姿而獨步天下,這完全得益於吉林以及松花江得天獨厚的地理和氣象條件,這些看似相互矛盾的條件造就了勝似繁花的霧凇,而霧凇,不但帶來美麗,還造就出一個清新、寧靜的人居環境。

吉林韓屯霧凇島的1月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10月

攝影/李曉明

天寒地凍的東北,誰曾想以前卻是火山連連噴發、巖漿遍地翻滾的地方。不論是田間地頭還是荒郊野外, 東北到處都能見到火山活動的遺跡 ,其規模之廣和種類之全在國內是首屈一指的。

中國東北地區(包括黑、吉、遼三省和內蒙古東部)在地質歷史上曾是火山活動非常活躍、非常強烈的地區,尤其是距今2.5億年以來的中、新生代,火山噴發頻頻發生,幾乎到了天翻地覆的程度,其規模之大、範圍之廣,勝過晚新生代多火山的日本。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10月

現今整個東北的地質、地貌格局——從西側的大興安嶺,到東側的張廣才嶺、老爺嶺和長白山,以及它們之間的盆地——幾乎都是伴隨著中、新生代的火山活動形成的;火山噴發物築就了高峻的山嶺,充填了廣袤深陷的谷地。

因其時代不同和當時所處的地質環境不同,不同時代火山活動的性質也不同,進而造就了形態各異的火山地貌景觀。

處處奇峰鏡裏天

圖自【中國國家地理】2008年10月

長白山天池的湖盆是由火山熔巖凝固而成,它四圍的山峰多是由火山噴出的火山碎屑和浮巖組成。到處可見的冰蝕地貌和冰磧地貌中,可以推斷在冰期這裏曾盛滿了冰。於是加上常年彌漫的雲霧和一池的碧水,這個由「火」打造的盆裏盛過了水的全部三種形態。攝影/韓峰

曾經的畏途,如今的坦途

古代的流貶之地 已變成旅遊勝地

置身於這鮮明的今昔對比之中

你是否聆聽到時間那深邃而磅礴的律動

在這不息的流轉中

你我皆是畫中客,亦是執筆者

我們也在用自己的方式

繼續書寫著屬於這個時代的篇章

白雲蒼狗,蜉蝣一生

遠方不遠,詩還很長

珍惜當下,即刻出發

一篇微信文章無法道盡山河之美

如果你想更深入、全面地了解

就讓中國國家地理為你深度解讀吧

點選按鈕檢視雜誌電子版

廣西專輯(下)

喀斯特石窟

桂林最經典

吉林專輯(上)

東北專輯

廣東特刊

跟著古人去旅行

國道奠定天下

貶謫也風流

還想看更多雜誌電子版?

你錯過的經典這裏能看

編輯:小葇

5處夏天不能錯過的風景

哪一處讓你心動?

出發,去墨脫!

炎炎夏日,哪裏是看海天花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