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朱虹:【江西風景獨好旅遊文化叢書】|【美麗城鎮】概述

2024-05-10旅遊

【江西風景獨好旅遊文化叢書】 朱虹主編 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江西,有懷玉、武夷、九連、南嶺、羅霄、武功、九嶺、幕阜等山脈環繞,有廬山、井岡山、三清山、龍虎山、龜峰、武功山、明月山、玉笥山、閣皂山、麻姑山、黃崗山等名山聳立,森林覆蓋率達63.1%,居全國第二;有全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和贛江、撫河、修河、信江、饒河等大小河流2400余條;已發現礦產170多種,保有儲量居全國首位的有12種,居前10位的有66種。

江西在先秦時期就文化燦爛,有世界稻作發源地萬年縣仙人洞、新石器時代晚期樟樹樊城堆遺址、長江中遊青銅王國的新幹商代大墓、商周時期瑞昌銅嶺銅礦遺址、商代樟樹吳城遺址、商代新幹牛頭城址、商代樟樹築衛城遺址等。自唐初王勃在【滕王閣序】中寫下「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贊譽之詞後,江西的發展更加證明所言非虛,出現了吉州窯、洪州窯、世界瓷都景德鎮、道教祖庭龍虎山、才子之鄉臨川、金廬陵吉安等,培養出占全國總數10.99%的10495名進士,由唐至清有28位元宰相、6位副宰相,【二十四史】有列傳的500余人,有陶淵明、歐陽修、王安石、曾鞏、朱熹、陸九淵、黃庭堅、晏殊、晏幾道、文天祥、湯顯祖、宋應星、朱耷、詹天佑、鄒韜奮、吳有訓等大批歷史文化名人;自唐至清,先後出現了白鹿洞書院、鵝湖書院、白鷺洲書院、豫章書院、東湖書院、象山書院、華林書院等書院1071所。近代革命鬥爭時期,江西產生了322位開國將軍,孕育了「軍旗升起的地方」南昌、「革命搖籃」井岡山、「共和國搖籃」瑞金、「工人運動搖籃」萍鄉、「將軍縣」興國、「紅色省會」橫峰縣葛源鎮和於都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永新三灣改編等紅色舊址,以及瑞金市紅軍烈士紀念塔、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塔、江西省革命烈士紀念堂、南昌方誌敏烈士墓、上饒茅家嶺烈士陵園等紅色紀念場所。江西著名學者周鑾書教授曾概括江西的歷史文化盛景為:讀書成風、科舉成名、作家成派、學者成林、仕宦成群、著述成山、誌士成仁、佛道成宗、古村成片、故居成千、陶瓷成都、青銅成王。信哉,此言不虛!

正是這些燦爛的歷史文化遺產和豐富的生態自然景觀,孕育了江西眾多的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和名村。江西有景德鎮、南昌、贛州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南昌、景德鎮、贛州、九江、吉安、井岡山、宜春、鷹潭、上饒等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江南煤都萍鄉、中國銅都德興、華夏藥都樟樹、世界鎢都大余、鋼城新余等。有116個江西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其中50個被列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形成了代表廬陵文化的千古第一村—流坑村、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高嶺—瑤裏、中國府第文化博物館—新建汪山土庫、廬陵文化第一村—青原區渼陂村、臨川文化第一村—金溪竹橋村,以及代表贛商文化的安義千年古村群、手工業文化的宜黃棠陰鎮、印刷業文化的金溪滸灣鎮和藥材重鎮臨江鎮、造紙重鎮河口鎮、木材重鎮吳城鎮等特色文化景區。名城、名鎮、名村與名勝古跡、革命舊址、綠色生態渾然一體,相映成趣,古色、紅色、綠色資源,輝耀贛鄱大地。

江西名城名鎮名村大致可分為古建築型、古遺址型、革命舊址型、客家文化型、歷史商貿型、天然旅遊型和生態環保型等,其中有的因其重要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而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井岡山革命遺址、瑞金革命遺址、廬山會議舊址及別墅建築群、南昌「八一」起義指揮部舊址、進賢陳氏牌坊、景德鎮湖田古瓷窯址和祥吉弄民宅、贛州城墻和佛塔、龍南關西新圍和燕翼圍、流坑古建築群、上清鎮、婺源理坑村民居、清華彩虹橋、婺源宗祠等等。

江西名城名鎮名村從地域特色來說,贛南建築帶有客家風韻,有客家文化的凝重,典型代表是客家圍屋;贛中建築是贛派風格,有廬陵文化的婉約,典型的是吉安一帶的灰墻黑瓦天井結構建築,其中又以渼陂村、流坑村最為典型;贛北建築有濃郁的徽派色彩,有徽文化的氣息,其中以婺源古村最為典型。

江西名城名鎮名村的建築從其功能來說,有民居、祠堂、書院、會館、寺觀、文廟、戲台、牌坊、橋塔、過街樓、店鋪、墓館、巷道、古井等。民居,一般是一正兩廂或三房屋圍合成院的「三合院」,住宅采用封閉式天井院格局,多為兩層也有三層者,外觀上白墻灰黑瓦,馬頭墻層層疊疊,裝飾多集中體現在門樓和室內的各種木雕,在三合院的基礎上,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進行合縱連橫,變成院落和建築群。祠堂,或為家廟,或為族祠,起到敬宗收族的作用,兼作私塾學堂、家族議事、集體娛樂等的場所。寺觀廟宇,有佛廟、文廟、道觀和名人、地方神、雜仙等紀念場所。戲台,演戲或典禮儀式的場所,一面或三面開敞,屋角大多向四面挑起,有飛揚般輕盈之感,大多雕梁畫棟。牌坊,旌表和紀念某人某事,作為標誌性建築用來當作大門或裝飾,以四柱三間最為常見,六柱五間就是大型牌坊,多為貞節牌坊,還有科第坊、仕宦坊、忠義坊、孝義坊、節義坊、尚義坊、耆壽坊、欞星門、陵墓坊、祠廟坊等。古橋,多為渡水性橋,也有風水性橋,種類有廊橋、浮橋、石拱橋、木橋等。古塔,最初為佛教專門建築,後作為風水塔、風景塔、名人紀念塔等。過街樓,將街道兩側的兩處宅院聯成一體,一是方便行動起立交橋作用,二是增加住宅的使用面積。這些建築很多都蘊藏了豐富的風水堪輿文化、宗族倫理文化、祥瑞文化等傳統文化內涵,磚雕刻、石雕刻、木雕刻、彩畫墨繪的人物風情、神話傳說、民間故事、戲曲圖譜、山水花卉、飛禽走獸、八寶博古、書法楹聯等,極具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在江西大地上,這些數以千計的名城名鎮名村,雖然歷經風霜雪雨,依舊傲然屹立,面帶舊時的滄桑,向人們炫耀著曾經的輝煌榮耀,也訴說著近代變遷和現時貧乏,每睹此情此景,令人感慨萬千,欷歔不已!一方面,由於清中期以來贛江水道的衰落、新中國成立後的傳統農業定位等客觀原因,使得江西在全國的地位不斷跌落;另一方面,正是由於同上原因導致的經濟相對落後,農村狀況改變相對較小,城市化行程相對較慢,這些主要散落於鄉間的歷史文化資源,才順其自然地得以保存和維持。我們要妥善處理好提升品牌與彰顯地方特色之間的矛盾、舊的基礎設施與現代生活需求之間的矛盾、保護歷史建築和建設現代建築之間的矛盾、旅遊開發與原生態保護的矛盾,註重特色口號與品牌的定位、歷史文化遺產與生態自然美景的保護、地方風情與民風民俗的傳承、獨特工藝品與風味小吃的開發,力爭讓江西的名城名鎮名村保持古色,保留紅色,更具綠色。這是我們對外可以送出的不多名片之一,自當珍惜之,善待之!

保護名城名鎮名村,不僅僅在於以之彰揚歷史文化,而且也富有對國民進行歷史教育和文化熏陶,增強中國文化軟實力,進而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時代意義。近幾十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物質相對富足後的休閑時間不斷增多,越來越向往綠色生態,越來越欣賞古色文化,越來越青睞紅色舊址。因此,近些年來各地的名城名鎮名村的旅遊持續升溫。人們發現,現在會傳統手工藝的石匠、瓦匠、木匠、篾匠、鐵匠、棕蓑匠、裁縫匠等已漸行漸遠;紅薯片、凍米糖、擂茶、油酥、米糕、糍粑等傳統手工食品已被工業化食品所取代;傳統時代體現廣大勞動者生存智慧的大量生活場景、生產手段和技藝,以及由此而產生的行事準則、禁忌和道德要求等,都變得越來越難被當代人理解。而這些恰恰是「傳統文化」和「民族文化」的有機組成部份,一旦抽去或「失憶」,所謂「歷史悠久的中國文化」就變成一具空殼,國民們將越來越不善於在「過去」和「今天」之間找到歷史過渡,越來越焦慮於今天的寸寸得失而不安於在大自然中信步徜徉,舒緩心態和情緒,越來越不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年景和物質生活現狀。所以,現存的名城名鎮名村,既是可貴的物質家園,更是祖先留給我們的難得的精神家園,彌足珍貴。我們必須守護好這塊土地上的歷史文化遺產,守護好我們的美好家園。

(江西省文化和旅遊研究推廣協會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