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考古博物館攻略 | 隱藏在一塊石頭裏的「秘密」

2023-12-20旅遊

在陜西考古博物館石刻展區,位於C位的是一方條石,館方還非常貼心的為它加裝了玻璃罩。

常逛博物館的人都會明白這種C位獨立展櫃意味著什麽——一般只有非常重要的文物才能夠享受到這種待遇。

那麽它究竟是怎樣的來頭?

這方條石,2010年出土於西安市閻良區石川河河道之中,近長方體,石灰巖青石質,通體有鑿痕,長2.11米、寬0.69米、厚0.6—0.62米。底部及兩側陰刻63個小篆文字,是迄今關中地區發現字數最多的一件秦代石刻,為原計劃用於秦始皇帝陵地宮的實物,搬運時因某種原因遺落至石川河而留存至今。

石刻底部銘文為:「納右中部工讙,石堂勾施木,卅六袤九尺廣,二尺九寸後二尺,五寸輸納旁丙廿九」。這裏的「納」讀「內」,指內部,表示此石刻在建築物的內部使用,「右中」為內部的具體方位,「工讙」是指名叫「讙」的工匠,體現了秦代物勒工名的制度。而「石堂」應該就是指秦始皇帝陵地宮內的石槨或石質墓室。「袤九尺廣,二尺九寸後二尺」則是石刻的具體尺寸,這些尺寸與現在實測的石刻長、寬、厚基本相同。

沿著石川河上溯,便可到達位於富平縣。【史記:秦始皇本紀】提到秦始皇修陵墓「發北山石槨」,而這裏提到的「北山」也恰好涵蓋了富平北部山區,而且從秦漢時期開始,富平的采石業就很發達,而石川河一直以來也都是這裏大型石材外運的重要水路通道。這件出土的條石,從石質分析,也和富平北部山區的山石高度契合,這也印證了秦陵所用的石料來自「北山」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