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第一批實踐「人生是曠野」的年輕人,發現曠野擠滿了旅遊的中國人

2024-01-12旅遊

網友看極光聽到冰原上此起彼伏「極光哪呢、哪呢」時的感受↑↑↑

去年火了句網絡名言「媽媽,人生是曠野」,雖是形容人生選擇,但不少人把這句話用作旅遊文案。

尤其是去那種地廣人稀、方圓百裏只有不到一百人的地方旅遊時配上這句話,孤獨感、肆意感油然而生。

但最近大家呆滯地發現——

「媽,曠野都是中國人。」

或許是因為前兩年疫情影響出國機會少,大家都有些忘卻互聯網上 「中國人是全球街溜子」 的傳說。

去年加今年開年的旅遊熱,讓網友們重新意識到了什麽叫世界是一個巨大的中國城。

有人去埃及體驗潛水,浮出水面後聽到的第一句話是字正腔圓的「喝飽了」。

有人去芬蘭看雪景,身後傳來一句「我覺得不如哈爾濱」。

人生是曠野沒錯,但咱們在曠野有人。

哪怕方圓百裏只有一百人,那裏面可能一半是中國人,四十是遊客、十位是做生意的老鄉。

甭管你是想追求世界被甩在身後的宿命感,到什麽「世界的盡頭」看極光。

還是想追尋孤獨與原始的呼喚,去亞馬遜雨林遊玩。

別擔心,你永遠不會孤單,你會發現身邊總有同胞相伴,比如在瑞士爬山的網友 @小mer歷險記 ,爬到山頂發現 頂上只有三撥人,三撥都是中國人。

via @小mer歷險記

「2023年出境遊全面復蘇,預計2024年出入境旅遊人次將超過2.64億。」

「截至2022年底,中國在海外的華人華僑數量達6000多萬。」

像這種描述中國人遍布全球的數據到處都是,大家上網沖浪算不清看到過多少回。

這種數據看再多遍,不如看到以下場景一遍來的直觀:

埃及撒哈拉沙漠中貝都因人部落的廁所,用中文寫著「男」「女」。

摩爾曼斯克機場出來的打卡墻上,用中文寫著「阜陽」「珠海」「淄博」,以及 「考研成功」

之前大家都說國內開始流行city walk,格局小了。

中國人這擅長的,明明是earth walk。

via@xuxu

在「曠野都是中國人」「中國人無處不在」的相關評論區裏,你會發現諸多此前沒聽過兩回的地名。

有限的地理知識水平是我的極限,不是中國人可以抵達的極限。

網友 @刀刀子 在紐西蘭去了一個叫北帕默斯頓的小鎮,對它的形容是「能給人呆抑郁」。

別說大多數外國人沒聽說這地名,有網友問紐西蘭人對這小鎮的印象都只得到了一句「so quiet」,是讓本就地廣人稀的紐西蘭人都覺得人太少太安靜的小城。

但在這, @刀刀子 發現有中國人開了個火鍋店。

這令人震驚的程度,也就和大家發現 加拉帕戈斯群島上都有中餐廳、還賣泡面、且賣的是某師傅即食麵差不多吧。

縱觀目前互聯網上大家分享的偶遇同胞地點,我宣布最離譜的是亞馬遜密林深處。

博主 @半只狐貍 曾在法國外籍軍團服役五年,會在短影片上分享一些自己當僱用兵時期拍的照片影片。

他在直播中講述自己有一次被派遣去雨林深處,那裏常年有非法淘金、非法盜獵的人群流動,叢林裏連走幾天都遇不上人是常事。

結果在那,碰到了一位福建老鄉背著個背包、在賣泡面。

老鄉說叢林裏缺物資,他背點物資賣給那些人。

@半只狐貍稱當時在雨林裏走了好幾天、沒吃上啥正經東西,最後用身上的一張50歐紙幣買了面。

這價格咋說呢,好像貴,可想想這售賣地點、又好像不貴了。

還有很多人偶遇同胞時並非在偏僻小眾地點,而是在國外的熱門旅遊城市。

大家預料到旅行過程中可能會遇見中國人,只是萬萬沒有猜中與同胞相遇的方式。

比如在倫敦、你可以預料到當地肯定不少中國人,留學生、遊客、海外打工人。

但真的很難預料到跨年的那一刻, 周圍全在說「新年快樂」。

你或許能想象在旅遊景點時說中文被同胞認出後,大家互相幫忙拍拍合照的場景

但很難想象同胞相認會是在自己流鼻涕、隨口吐槽一句「沒帶紙」的時候, 旁邊伸過來一只手、遞過來一包紙巾。

演員洪劍濤和兒子一起去希臘旅遊,在路邊逛了一圈沒想好吃啥,最後兒子隨便指了指身後的一家店說要麽就在這吃。

結果旁邊的人群中突然遙遙傳來一聲中文:

「別在這吃!本地人都不在這吃!」

洪劍濤調侃說 「知道的明白我在希臘,不知道以為我在淄博八大局」。

後來他倆吃完飯離開餐廳,沒走兩步路又聽到一句中文: 「你像雞。」

洪劍濤上一秒還在左右張望說這是誰在罵人。

下一秒意識到人家說的是 「你相機」

他倆剛把自己的相機落在餐廳桌上了。

不過像這樣的稀奇古怪相遇場景,日韓新加坡這些臨近的國家才更是高發地。

大約是因為在東亞之外的地區,當地人種、膚色會明顯區別於中國人。

偶然看到一張東亞面孔會本能提起關註、好奇是不是老鄉,有了心理準備後也就不至於太驚訝。

但在日韓新加坡這些國家旅遊工作時,一眼望去都是黃種人,人們很容易預設除自己之外的都是外國人。

因此會在日本拉面攤突然被問「加不加蔥」時尤為震驚。

有網友在日本街頭看到個穿華麗和服的漂亮姐姐想一起合影,讓朋友用日語去問可不可以。

人家的回答是: 「說啥呢,聽不懂。」

許多朋友在國外發現身邊是同胞都不是靠刻意詢問,而是靠冥冥之中的緣分——

指一些刻進DNA裏的相似習慣。

有網友在俄羅斯的火車上聽到有人用英語向列車員詢問有沒有熱水,她的英語沒有口音、但想喝熱水的願望有。

在國外跨年時未必需要聽到字正腔圓的「新年快樂」才能辨認老鄉。

聽到國粹時也可以。

出門在外出於安全考慮,其實大多數人哪怕聽到身邊有人說中文,也不會隨意上前搭話。

畢竟在外大家都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你也不確定人家是不是社恐、願不願意被打擾。

但有一種情況例外,是中國人在外時甭管I人E人都會插嘴的——

傾盡全力,阻止同胞吃到難吃食物。

生活在飲食大國,中國人有一項共用傳統技能就是忍不了難吃。

因此你會發現,不少人出國時都是在吃飯時意外發現身邊是老鄉。

網友@烏樂個趣在日本便利店和朋友糾結買哪個果汁時,旁邊收銀台小哥直接來了句:「都難喝」。

@臨海大晚在國外路邊攤自言自語一句「不知道好不好吃」,附近馬上收到一句中文回復:「還可以」。

還有人去越南玩吃飯時吐槽了句「難吃」,旁邊一個陌生人突然開口問: 「我帶的辣椒醬你要不要來點兒?」

【花兒與少年】第五季中明星們吃到不合胃口的食物

相當神奇的是,我發現在網友們的偶遇同胞小故事大會中,東北人的出現頻率尤其高。

有去南韓旅遊在海邊摔了個大屁蹲,聽到旁邊人感慨一句「唉呀媽呀、摔了」的。

有在意大利旅遊吃酒店自助餐,被一對東北夫婦瘋狂安利啥菜好吃、給他一頓哐哐夾的。

有在日本想點臘肉粉絲但念不出那個詞,後廚的東北大哥直接探頭出來問:「想整一份炒粉,是不,妹兒?」

甚至還有在泰國掉海裏,被一堆東北人救了的。

我強烈懷疑是是因為東北人不允許任何一句話掉地上。

有些場景下其他省份的人或許不會貿然搭話,但東北人會本能開麥。

再加上東北人本就愛旅遊,這一點海南人最明白。

有人說散落世界各地的中國人就像世界的NPC,那東北人可能是NPC裏專門負責推動劇情的,福建人則是專門負責開店賣貨的。

via @世界麥克風

其實理論上來說,中國十四億人口, 全世界每七個人就有一個中國人。

前面介紹過中國出境旅遊、海外求學工作的人數不少,概率自然沒大家想象中那麽低。

網友 @是竹竹子 在西班牙玩的時候,一度覺得飛機飛錯地了、自己莫不是還沒出中國。

深夜其他店都關門時,界面上唯一一家亮燈的店是溫州面館。

關鍵她還不是在唐人街、中國城這些華人聚居地,只是在普通的西班牙街頭。

街對面掛著一家「凱旋廣告」的招牌,旁邊還有一家「推拿泡腳」。

最近還有網友在西班牙發現中國的教輔機構已經開到了馬德裏,更加感慨 世界是一個巨大的中國縣城。

中國人開的店用中文招牌很正常,但網友們在巴黎發現一家麥當勞餐廳竟然也標註了中文招牌、 且中文「麥當勞」比「McDonald's」還大。

咋回事,金拱門你不是個洋品牌嗎。

via @裏昂1992

之前林俊傑在巴黎開演唱會,演唱會結束後場地臨近的地鐵站裏全是中國人。

地鐵到站上人那刻,車廂裏為數不多的法國人滿臉震驚。

via @浪漲小青島

法國姐姐:「壞了,我成外國人了?」

真不敢想象哪天鳳凰傳奇開全球巡演,那演唱會不得變成全球華人數量大摸底。

現在「中國人會隨機出現在地球每個角落」的名聲已經不僅咱們自己知道,一些外國友人也知道了。

【非正式會談】裏的鐘逸倫,一位會說中文的美國意大利混血小哥,在越南旅遊時上廁所時被意外鎖在了裏面。

他用英語大聲呼救沒有人理,附近的當地人可能聽不懂。

千鈞一發之際他用中文喊了救命,結果門開了 ,一位中國老太太探頭問:「你被困在這裏嗎?」

一位在中國留學後並定居的阿塞拜疆小哥@薩沙,甚至是偶然有事回國一趟,結果在阿塞拜疆發現了一輛廣西牌照的中國摩托車。

問了後才知道是一對中國騎友騎到了這。

話題下不少網友感慨,這些例子最初刷到時只覺得這是因為中國人人多。

但在看到大家在山頂、海邊、街頭巷尾相遇,在各個國家留學打工做生意, 會本能地感受到一種蓬勃的生命力、與生生不息的韌性。

也確實如那句話所言,世界是曠野,曠野上是中國人。

以及寫到最後我真的很想吐槽一句:

好好好,哈爾濱旅遊熱、世界旅遊熱,全中國只有我還在上班嗎!!! 我也要出去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