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頭條 > 旅遊

從趵突泉畔搬家至千佛山下,她怎麽是「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2024-04-30旅遊

4月28日,著名歌手王心淩社交平台釋出遊覽大明湖的影片,並配文:「我來大明湖畔找你啦,雨荷」。來濟南尋找夏雨荷,已經成了濟南旅遊的熱梗。那麽,夏雨荷家到底住在濟南的哪個位置?能回答上來這個問題的,堪稱【還珠格格】和濟南文旅的「十級學者」。

二十多年前,電視劇【還珠格格】的風靡,讓人們都知道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至今,濟南大明湖畔的雨荷廳仍然是遊客必到的打卡處。其實,在作家瓊瑤的原著中,夏紫薇曾自述,夏家從趵突泉邊搬到千佛山下,似乎並沒有近距離地在大明湖畔居住過。夏雨荷到底是何人?為何夏紫薇反復說「你還記不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這要從清朝時期濟南三大名勝說起。

【還珠格格】電視劇照

公主墳埋葬的是夏紫薇原型?

「等了一輩子,恨了一輩子,想了一輩子,怨了一輩子。可是仍然感激上蒼,讓她有這個可等、可恨、可想、可怨的人。否則,生命會像一口枯井,了無生趣!」電視劇【還珠格格】中,夏雨荷的這句話至今仍是觀眾時常說起的經典「還珠語錄」。

夏雨荷究竟是何人?在作家瓊瑤的【還珠格格】原著中,公元1741年(辛酉年),風流瀟灑的乾隆皇帝在煙雨蒙蒙的大明湖畔遇到濟南女子夏雨荷,因避雨到夏家小坐,後來小坐變為「小住」。乾隆皇帝承諾夏雨荷,回京後安排接她進宮。不過,古往今來男人的承諾都是不可信的,無論是乞丐還是皇帝。夏雨荷在濟南等了一輩子也沒有等到心上人駕著七彩祥雲來接她;而乾隆皇帝也不知道他和夏雨荷還有一個女兒,也就是故事中的女主角夏紫薇。

有「還珠學者」推測,夏雨荷的歷史原型為純惠皇貴妃蘇氏。這位貴妃是一名漢族女子,育有皇三子循郡王永璋、皇六子質莊親王永瑢、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也就是紫薇的原型)。從人生經歷上來看,夏雨荷和這名皇貴妃沒有任何相似之處,實在很難令讀者信服她就是夏雨荷的原型。

【還珠格格】電視劇照

實際上,夏雨荷並沒有原型,倒是紫薇格格或特許以考證到原型。早年瓊瑤談到【還珠格格】創作時曾說,這個故事的靈感來源於北京的一個地名——公主墳。民間傳言,乾隆曾經收過一個民間女子做義女,封為格格。這位格格去世後,因為不能葬在皇家祖墳,所以葬在復興門外的公主墳這個地方。清朝中期的公主墳還是一片荒煙蔓草,因為有幸葬了這名格格,此後沿用了「公主墳」這個名字。

人們對逸聞傳說的興趣總是大過對嚴肅歷史的興趣。其實,公主墳埋葬的是嘉慶皇帝的兩名公主,「公主墳」這個名字也是20世紀30年代前後才改稱。無論如何,作家瓊瑤是因為公主墳這處地名才萌生了創作一個皇帝在民間有顆「滄海遺珠」的故事。

對於這個故事以及夏雨荷其人,瓊瑤也曾經申明:「我不是一個歷史學家,【還珠格格】是個完全杜撰的故事,書中牽扯的人物,也充滿了我個人的想象力。請讀者們千萬不要把這部小說和‘歷史’混為一談」。

不過,這些還是不影響我們對夏雨荷津津樂道。

夏雨荷家從趵突泉畔搬到了千佛山下

【還珠格格】靈魂人物是誰?是從來沒正面出現過的夏雨荷。

「皇上,你還記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嗎?」夏紫薇對乾隆皇帝說的這句話也可謂是這部電視劇的「靈魂之問」,所有故事均是圍繞著這句問話展開。在電視劇播出之後的這些年中,說起濟南,人們總是會想起「大明湖畔的夏雨荷」,也會到湖邊尋訪雨荷廳。夏雨荷固然是虛構出來的小說人物,不過考證在濟南到底居住在何處來,也是個有趣的文化事件。

讓我們先從作家的原著中尋找線索。

【還珠格格】(第一部)第一章中,書中有記述,「紫薇……包袱裏的兩樣東西,曾經把大明湖邊的一個女子,變成終身的俘虜。」故事開始時,紫薇已經帶著金鎖來到北京,說起夏雨荷是「大明湖邊的女子」。第六章中,紫薇在福倫家中自述,「我姓夏,名叫紫薇,我娘名叫夏雨荷,住在濟南大明湖畔。」這兩個說法一致。

除了這兩處明確的說法,紫薇還記得乾隆皇帝寫給夏雨荷的一首詩:「雨後荷花承恩露,滿城春色映朝陽;大明湖上風光好,泰嶽峰高聖澤長。」其實大明湖的荷花夏日盛開,「滿城春色」似有季節錯位之疑。存詩四萬余首的乾隆皇帝當然會給心愛的女子留一首詩作——且不論這首詩的藝術水平如何,詩中提到的濟南的風景名勝仍然是大明湖。乾隆皇帝給夏雨荷的畫作上還有幾行題字:「辛酉年秋,大明湖畔,煙雨蒙蒙,畫此手卷,聊供雨荷清賞。」皇帝在夏家住了二十多天,季節又來到了秋季。總之在小說第一部中,作者透露的資訊均是籠統的夏雨荷來自濟南大明湖畔。

【還珠格格】第二部對夏雨荷住在濟南何處有了更明確的說法。第二部第十一章中,因太後懷疑紫薇身世故而展開調查,這段故事中紫薇對夏家的居住地有了更詳細的描述,「原來住在趵突泉路江家巷五十二號,後來搬到千佛山下面的梨花鎮去了!」這是整部小說中對夏家住址最詳細的描述。

能否順著紫薇的描述去尋找夏雨荷的家?近三百年後的今天還是有點困難。

事實上,濟南並沒有一條路名為「趵突泉路」,而趵突泉公園東鄰有「趵突泉北路」和「趵突泉南路」。這其實是一條南北向的道路,只是因南北的地理位置而分別命名。所以,「趵突泉路江家巷五十二號」這個地址是作者虛構,不過可以推測,既然道路以「趵突泉」之名命名,那這條路必然在趵突泉附近,很可能就是今天趵突泉北路、南路的位置。可以推測,夏家原來住在趵突泉附近。而在趵突泉北路以西的五龍潭公園內,恰恰有一個「江家池」(又名天鏡泉)。

至於「千佛山下的梨花鎮」,千佛山周邊並沒有以梨花命名的村鎮,可知也是一個虛構的地點。不過作者言明夏家這處住處在千佛山下,如今每逢春日千佛山梨園的五百多株梨花仍然爛漫盛開。可以推測,這是一處在千佛山下的有梨花盛開的居處,符合夏雨荷清雅的才女氣質的人設。

誰能否定,趵突泉畔和千佛山下沒有居住過夏雨荷這樣美麗玲瓏的濟南女子呢?

怎麽就成了「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夏家既然從趵突泉邊搬到了千佛山下,為何紫薇強調母親來自「大明湖畔」?不妨從清朝時期濟南三大名勝入手探索一下。

清朝乾隆年間,濟南泉水已經形成四大泉群,即趵突泉泉群、珍珠泉泉群、五龍潭泉群、黑虎泉泉群。根據【還珠格格】的時間線索,紫薇進京尋父的時間是乾隆五十歲那年,即1761年。在這之前,乾隆皇帝已經來過濟南並且遊覽了趵突泉和珍珠泉,他對趵突騰空的景致贊賞不已,還作詩【題珍珠泉】——當然他會作詩。此時,趵突泉的知名度已經非常高。

再來說千佛山。實際上在明代以前,論濟南名山,排前兩位的是華不註山和龍洞,佛慧山、玉函山的聲譽也不在千佛山之下。康熙年間之後,千佛山名聲逐漸趕超其他諸山。因其離城區最近,往來便捷,山上佛道寺觀、名人祠堂逐漸興盛,千佛山一躍成為濟南最具人氣的風景名山。而華不註山因為周邊水域退去,不再是宛如出水花骨朵的水中山,故而把濟南第一名山的位置讓給了千佛山。乾隆皇帝也曾駕臨千佛山,賦【千佛山極目有作】詩。

明清時期,大明湖的水域面積有所縮小。因為這一時期人口激增用地緊張,湖邊居民填湖造屋,且在湖中種植菱角、蓮藕,養殖魚蝦等,這些都造成大明湖水域縮小。不過,四大泉群的泉水仍然匯入大明湖,千佛山的倒影映入大明湖,形成獨特的泉城風光。此外,大明湖不僅是一處風景勝地,也是一個獨特的文學空間,自古以來有很多名人雅士駐足於此,並且書寫吟詠明湖風光的詩句。

當然,少不了乾隆皇帝吟詠大明湖的詩,【鵲華橋·其二】:「大明豈是銀河畔,何事居然駕鵲橋。秋月春風相較量,白榆應讓柳千條。」

別急,好句子就快來了。此時,距離乾隆皇帝欽點的探花劉鳳誥寫出「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也就四十年了。

再回到三大名勝。可見在清朝時期,濟南三大名勝即大明湖、千佛山、趵突泉的說法已經比較固定,所以作者安排夏雨荷這樣一名具有才情的美麗女子居住在趵突泉邊、千佛山下。而乾隆皇帝既然在給夏雨荷的題字上寫「大明湖畔,煙雨蒙蒙」,想必是在明湖煙雨之中遇到了夏雨荷,或者兩人曾經同遊大明湖。至於是不是遇見夏雨荷時寫的【鵲華橋】,我們就不得而知了。大明湖又是極有代表性的濟南風物,故而在北京時用「大明湖畔」代指濟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即「濟南的夏雨荷」,這種說法更加詩情畫意。

所以,我們今天仍然在尋找「大明湖畔的夏雨荷」。

最後,讓我們告訴今天的女孩子們,不要「等一輩子,恨一輩子」,這樣生命才不會像是一口枯井了無生趣。感慨完夏雨荷的悲情命運,女孩子們還是要活在當下,讓今生瀟灑。

記者:徐敏 編輯:韓璐瑩 校對:楊荷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