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的山水,總帶著一股神秘的魅力,峰巒疊嶂,雲霧繚繞,仿佛一幅潑墨山水畫卷,緩緩展開在世人面前。
而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一座城市,因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少數民族文化,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它就是張家界。
今年上半年,超過91萬名外籍遊客踏上了這片土地,其中,南韓遊客的身影尤為突出,以至於有人戲稱張家界為「國際張」。
便捷的交通,無疑是吸引南韓遊客的重要因素之一。
張家界荷花國際機場目前已開通12條國際(地區)客運航線,覆蓋東北亞和東南亞等重要客源地。
特別是往返南韓的航班,每周高達50架次左右,幾乎每天都有航班往返於首爾和張家界之間,讓南韓遊客可以輕松便捷地來到這裏,感受湘西的魅力。
想象一下,清晨,你從首爾出發,經過短短幾個小時的飛行,便能置身於張家界奇峰峻嶺之間,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欣賞著如詩如畫的風景。
你可以選擇入住當地特色客棧,品嘗地道的湘西美食,例如臘肉、血豆腐、酸魚等,感受獨特的湘西風味。
然而,在這片欣欣向榮的旅遊景象背後,卻隱藏著一個令人惋惜的故事。
那就是耗資超過25億元打造的大庸古城,卻面臨著經營困境。
盡管實行免票政策,古城內依然遊客稀少,呈現出「門可羅雀」的冷清景象。
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一現象呢?
或許,我們可以從古城的開發模式中找到一些答案。
大庸古城在建設過程中,采取了「去舊改新」的方式,將原有的低矮民居拆除,取而代之的是拔地而起的五六層仿古建築。
雖然這些建築外觀仿古,但卻失去了原有的文化韻味和生活氣息,讓人感覺像是走在一個新建的商業街,而不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城。
漫步在古城之中,你會發現,這裏的商業業態和模式與其他景區相似度高,缺乏創新和吸重力。
琳瑯滿目的商品,大多是千篇一律的旅遊紀念品,難以激起遊客的購買欲望。
夜晚的古城,也缺乏活力,沒有獨特的文化表演和娛樂活動,讓人感覺缺少了一些生氣。
大庸古城的困境,也反映了在文旅產業發展中,文化傳承和創新的重要性。
如何在商業化和文化傳承之間找到平衡,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一味追求商業利益,而忽略了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傳承,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
2023年度報告顯示,大庸古城營業收入僅520.86萬元,凈利潤為-2.49億元,成為張家界旅遊集團的主要虧損板塊。
這一數碼,無疑給古城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張家界曾與大連萬達集團簽訂戰略合作框架性協定,希望借助萬達集團的商業營運經驗,改善大庸古城的經營狀況。
然而,由於種種原因,合作最終未能實質性推進。
大庸古城的未來在哪裏?
如何才能讓這座耗資巨大的古城煥發生機?
這不僅是張家界旅遊集團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所有致力於文旅產業發展的人們需要共同探討的課題。
或許,只有在保留原有文化底蘊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和發展,才能讓大庸古城真正成為張家界旅遊的一張亮麗名片。
希望在不久的將來,當我們再次來到張家界時,不僅能欣賞到壯麗的自然風光,還能感受到大庸古城獨特的文化魅力。